岳飞什么时候得到重用的?

如题所述

我觉得,必然是收复建康(南京)之战后。那次战斗,是属于“岳家军”的胜利,之前都是在朝臣下做小官,声音不可能到朝廷(24岁时成功干过一次,然后就被赶出军队了)。

21岁之前在小型武装部队里断续出现过,21-23岁守孝。
23岁也就是刻“精忠报国”时,正式加入政府军(北宋),一直官衔极微。
1127年北宋灭,南宋始。同年,小小小武馆岳飞同学上书朝廷,越职了,被赶出军营(25岁)。
同年8月,岳飞自个儿又北上干金军,被引荐入张所部(抗金名将,官职不大正八品),没几天,他老大被朝廷投降派整到岭南,死在了路上。岳飞同学所在部直接被撤番,又变成孤军了。

转机来了:主战派李纲那会儿已经被罢相(喜欢他的诗《病牛》),宗泽已经是抵抗派的领军人物。宗泽又启用王彦(岳飞不喜欢他),管辖岳飞。岳飞私自离岗找宗泽(曾经的旧部),宗泽也喜欢岳飞的才干(文武双全啊),于是留身边备用。这一环,岳飞同学终于把组织架构整舒坦了。

28年初,宗泽派岳飞做侦查,凯旋回即刻加封,这回算是正经做官了(统制,严格来说是临时特派员的意思,不是正经官,但是权限可以)。

28年4月起,宗泽全力督促收回失地,皇帝一直未批准,到7月,宗泽去世,至死仍大呼“过河!过河!过河!”
之后杜充即位就比较狗血,哥们儿专注打自己人,逼岳飞打内战,岳飞也老打赢,把王善打到降金,把张用打成流寇(后来岳飞收服了),也一直升官到英州刺史(市长级别)1129年。
同时,军事力量忙于内战,南宋领土一直被金国侵占,已打下徽北,皇帝赶紧南撤,杜充从守黄河变成守长江,拜相。
金开始渡江时,杜充终于派人干了一仗:主将陈淬战死(岳飞的上级),援军直接跑路,杜充赶紧弃了建康,没多久果断降金了,建康(南京)没了。
岳飞呢,心寒啊!主帅投敌,人心不稳,有要逃的,有要降的。岳飞决定脱离组织,自己组织抗战了。一番慷慨陈词和运作,杀了些投降派,从而稳住军心。并在敌后方展开行动。
1130年前后,金军追着南宋打,江苏西部沦陷,杭州指日可待,皇帝从宁波出海避难去了。岳飞从后方袭出,在江苏南部一带打开了缺口。各种大小胜利几乎没吃过败仗。但是在后方运作,是“完!全!没!有!”南宋官方补给的,但是饿死不抢粮,岳家军军纪严明广得人心。转机*2,宜兴县主动迎取岳飞,县内粮极为丰富!有了后勤保障、战功名声、得民心、得人心(主战),各路散勇、投降过金军的原宋军等等,纷纷来归,逐渐壮大!《岳家军成立了》

金兀术也明白孤军深入断不可取,江苏还一大片地方没打下来呢。于是从宁波到杭州一通抢劫,回去了。路过常州时,岳飞出来袭击,胜。估计没少得到钱粮,这自然是不用上交朝廷的。美滋滋。这会儿,赵构下旨了:配合韩世忠恢复建康。
打了半个月,30年年中成功收复建康!这是岳家军第一次伟大的胜利啊!并押送战俘第一次见到了皇帝。发表了一通演讲,皇帝觉得有道理。
首次北伐:一直到1134年,就是扩大部队、升官、谏言。随着实力的增大,皇帝也允许他自南宋后的首次北伐!这个意义重大啊。但同时也规定了,只准收复6个市,不要提北伐收回汴梁(开封)哦,我很怕怕。

怎么说呢,在一个濒临咽气的朝代,还能打造一支极具战斗力,纪律极度严明,甚至可能能比拟于盛世雄军的军队,很震撼,很穿越,很不可思议。

6个大城,3个月差几天,除了行军,几乎都是开打,打下,用时一天完成!岳家军没有人怕死,16岁的长子岳云每每第一个登上城楼。每次看到这,忍不住,都挺激动的。哦,对了,收复湖北6城之余,还顺手收复了湖南长沙周边5年来的叛乱(杨幺军)。官也做到了制置使、招讨使。边防大吏吧,我也不是很懂。这会儿才32岁。
二次北伐:6郡之战,朝廷也改变成初衷,起了继续深入北伐的意思。研究已定, 36年7月出征(岳飞本来正在守孝,古人一般要守孝三年)。一个多月,一路从武汉贯通打到接近西安,并河南西南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到这会儿,岳飞打的基本都是齐军(金扶持的傀儡政权),9月齐军号称拉了只70万人的队伍干淮西(安徽西南江西东北),朝廷一看不行啊得岳飞来,岳飞一路奔到九江,完事儿了已经,白跑一趟。同时,金国看到岳飞撤了,纠结齐军一起,猛攻湖北。

三次北伐:岳飞审时度势,这会儿不能打?打!首先是解了各地的围,然后再稍有新拓,撤军回武汉。
此后,拨刘光世军归岳飞、张浚作梗搅黄、金国变动求和、秦会跪舔金主、南宋主动称臣的、岳飞辞官、等事情不赘述,总之,岳飞变成了最有军事能力的人,皇帝赏识,但皇帝不可能想岳飞之所想,保住现在的是最关键的!权臣呢,自然是慢慢视岳飞为眼中钉(毕竟不是一个系统出身的,利益不可能关联起来)。
第四次北伐:到40年,金兀术政变,废弃了和南宋的合议内容。亲自带兵从开封南下,开干!就问你赵构慌不慌。按照惯例,危机来了,岳飞,又需要你了。岳飞也不含糊,一照面,在顺昌(阜阳)大败金兀术直属部队。这会儿朝廷对岳飞已经是利用+提防的态度,马上派特使李若虚传旨撤军。巧了,李若虚也是个想干仗的主,直接支持岳飞接着打。于是一路势如破竹达到洛阳、亳州等地。同时发动早早准备的民间抗金力量,已经对开封(金兀术盘踞地)形成合围!这会儿一共才2个月。
金兀术转战指挥中心郾城,期间就死了一员神勇猛将杨再兴(小商桥遭遇战,杀死2000多金军,300人全部战死,杨再兴身中百十来斤箭)。金兀术13万人颍昌,亲儿子岳云带800人抵抗于城西,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金兀术退守开封,估计没法儿赢岳飞,开始计划撤军,秘密遣使求和。同时,在朱仙镇(开封外重镇10万人把守),没想到和岳飞一触即溃。自此,金兀术做好了撤回老家的准备。
功亏一篑:正在此时,一汉奸求见金兀术,言及朝臣之觎、攻防调配之策,岳飞自身危在旦夕之间。之后的怎么12道金牌,莫须有,风波亭,就不细数了,实为难受。
纵观岳飞这十年,几乎没吃过败仗,或者是几乎没有需要打持久战的。循为接济支援,收复中原,打回山海关,难吗?后勤上除了朝廷,有广泛的民间力量支持,不会陷入孤军死地。其次至少从战斗力上,保持数年的高水平是没任何问题的,在原宋地界内金军没有硬刚的可能性。
千古功业啊,既是岳飞的,也是赵构的,毁于一旦啊。
小学时家里没什么书,一本《岳飞传》翻了五六遍,每每都能潸然泪下。早上你这问题,手打了一上午,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5

靖康元年(1126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前行侦察时与金兵遭遇,并杀死敌将、击退金军。之后多次对敌作战有功,升迁却缓慢。之后招抚使张所知悉岳飞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他在“帐前使唤”,并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这才算是得到一定重用。

第2个回答  2020-07-15
1131年以后岳飞率军征讨流寇有功。得到宋高宗赏识。此后平步青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