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案,看似一个小小的谣言,但里面隐藏的政治影响其实非常的大,因为这里面已经升级到官僚集团和皇权直接的博弈,如果不清楚此次事件,那么大清国就会真的被动摇。
“叫魂”事件
1768年,也就是乾隆即位的第三十三年,这时候时乾隆盛世的巅峰事件,此时德清东面城墙的水门与城桥塌陷,需要整修,官府雇佣了吴石匠修桥。而农夫沈氏因家庭矛盾求助法术,他们认为通过石匠将人的名字贴在木桩上,可以让此人中邪。
于是,他们把写有侄子名字的纸片给了吴石匠,让他贴在木桩上,但吴石匠害怕这种妖术会连累自己,所以便告发沈氏夫妻。官府审理了此案,对沈氏夫妻做了处罚,此时就此结束。
但事件远不止于此,同年4月,德清人计兆美来杭州乞讨,因行为诡异被官府抓住,又因德清造桥需要人魂才能打桩的谣言被认为叫魂者。在屈打成招后,计氏胡乱认罪,说是吴石匠指使,而最后突然又承认是自己胡编的。
接连这两件事之后,叫魂的事件愈演愈烈,从萧山到苏州接连出现类似的案件,其中包括僧侣、乞丐等。叫魂的修行在此刻被埋下了,随后民间到处流传开来,全国各地好像是商量好的一样,到处都有这样的案件。
危机四伏的乾隆盛世
叫魂案出现后,人们不禁想到,为什么在乾隆盛世会发生这样的迷信时间,而且这样的事件不是一起两起,而是全国各地都在蔓延?
从孔飞力《叫魂》书中我们可知,这次叫魂犯中都是一些僧侣、道士、乞丐等这些社会底层的人群。18世纪清王朝,边疆平定国家繁荣昌盛,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乾隆年间人口爆炸式的增长,由此引发劳动时从供求关系日渐失衡。
一方面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兴盛,百姓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利益;另一面,出卖劳动力也就说明这些人可以不用依附土地,但市场并不能接纳所有的劳动力。这样就造成,商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一大批人口失业,这批失业的人中就包括僧侣、道士、乞丐、流浪汉。
一个地方都是有固定的人群,也就是自己的利益圈子,不管是上流社会还是底层百姓,在流浪人口过多后,他们会进入江南社会,这就造成人口争夺利益,于此发生人与人的竞争,那些外来人进入当地人的利益圈,就会被视为危险人物。
乾隆的怒火
古代的儒家教导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官僚阶层并不都相信什么叫魂,他们看中的是白花花的银子和头上的乌纱帽。而叫魂事件刚开始只是民间小事而已,但到后面蔓延全国后,那些官员慌了,可即便这样为了官位,他们必定不能让乾隆知道。因此,叫魂事件已经爆发两个月,危及到全国了,各地官员对国家最高统治者封锁消息,隐瞒不报。
但乾隆安插各地的眼线最终把这件事报告给他,乾隆大为震怒。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叫魂案动摇大清?就是因为全国各省各地官员欺上瞒下,把国家上层官员和统治者当成了傻子,这无异于架空皇权的行为。
于是,乾隆下令发动对叫魂妖术的围捕,许多“妖党”被抓,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发起这次事件的“妖首”就躲在江南。乾隆下令江南各省缉拿妖首,而后一场针对叫魂妖术的清剿在全国展开。这次清剿持续了几个月,在此期间造成了无数的冤案错案,许多百姓无辜冤死,无奈之下被迫停止。
动摇国本三股力量
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个统治者,乾隆当然不相信什么叫魂术,他认为所谓的妖术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和一个庞大的与皇权对抗的组织。这些人妖术案来反对清朝的统治,煽动对满清王朝的仇恨,甚至最后会发起反清的战争。
而最让乾隆发火的是,叫魂案中那些官员欺上瞒下、同气连枝,作为一个皇帝竟然在事件发生两个月后才知道,因此才使得妖术在江南地区乃至全国蔓延。妖术案看似一个小小的谣言,其中包括了反对政治的阴谋和官场的腐败。
所谓的动摇大清国本并非妖术,而是官场的腐败,官场的腐败是整个大清帝国的毒瘤,也才是动摇帝国的主要原因。此次事件后,全国大批官员受到惩罚,与其说乾隆是在清剿妖人,不如说他利用这次机会肃清官场,整顿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
叫魂的谣言、阴谋者的挑衅、官员的腐败,在三种力量的交合下,1768年的乾隆盛世陷入一场大恐慌,而这场恐慌其实是整个国家的恐慌,除了百姓还有乾隆。爆炸的人口发展导致劳动力过剩,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被有心者挑起事端,也成为了清朝社会的不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