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旅游景点介绍 稷山旅游景点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5

运城一票通有哪些景点



运城一票通包括运城地区37个旅游景点,其景点如下:
1、关帝庙景区:关帝庙、常平关帝家庙;
2、 南风景区:中国死海(仅游园)、凤凰谷、池神庙;
3、 盐湖区:舜帝陵、九龙山 ;
4、永济市:罐鹊楼、普救寺、铁牛馆、万古寺 ;
5、芮城县:永乐宫、大禹渡、圣天湖、圣寿寺、洞宾酒工业园 ;
6、夏县:司马光墓、堆云洞、瑶台山、金楼山;
7、万荣县:后土祠、东岳庙、孤峰山;
8、垣曲县:历山舜王坪景区、皇姑幔 ;
9、新绛县:龙兴寺、绛守居园池;
10、稷山县:稷王庙、大佛寺、青龙寺、宋金墓群 ;
11、绛县:太阴寺、紫云寺 ;
12、闻喜县:中华宰相村 ;
13、风陵渡开发区:亚宝工业园、农业观光圆、西侯渡遗址;

山西运城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旅游景点



盐湖区 [简介]
√ 解州关帝庙 - 武庙之冠 √ 中国死海 - 运城盐湖
√ 常平关帝家庙 - 关王故里 √ 泛舟禅师塔 - 全国重点文物
√ 鸣条岗舜帝陵 - 华夏寻根处 √ 南风广场 - 运城标志
√ 池神庙 - 国内唯一能见到的池神庙
收录景点:7处
永济市 [简介]
√ 普救寺 - 爱情圣地 AAAA级 √ 五老峰 - 国家级森林公园
√ 颧雀楼 - 中华四大名楼之一 √ 黄河大铁牛 - 中华瑰宝 AA级
√ 王官峪 - 国家级风景名胜 √ 万固寺 - 中条第一禅林
√ 蒲津渡遗址 - 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 栖岩寺塔 - 北周建德年间建寺
√ 扁鹊墓与扁鹊庙 √ 杨贵妃故里
收录景点:10处
新绛县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简介]
√ 龙兴寺 - 会冒烟的奇塔 龙兴塔 √ 绛守居园池 - 仅存隋代官家园林
√ 文庙 - 很有特色的古建筑群落 √ 天主教堂 - 哥特式教堂
√ 稷益庙 - 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 √ 福胜寺 - 唐代古寺
√ 白台寺 - 乡村边的小寺院 √ 绛州三楼(鼓、钟、乐楼) - 仅此三楼鼎立
√ 碧落碑 - 书法史上的珍品 √ 清真寺 - 西亚伊斯兰教堂建筑风格
收录景点:10处
夏 县 [简介]
√ 司马温公祠(司马光) - 史胜故地 √ 泗交风景区 - 避暑胜地
√ 夏县温泉 - 游览与疗养的好去处 √ 堆云洞景区 - 小布达拉宫
√ 夏县禹王城遗址
收录景点:5处
芮城县 [简介]
√ 永乐宫 - 壁画艺术宝库(大纯阳万寿宫) √ 圣寿寺舍利塔- 宋代画风清晰可辨
√ 合河遗址 - 旧石器文化遗址 √ 西侯度遗址 - 旧石器文代遗址
大禹渡 - 黄河名珠 √ 广仁王庙 - 古魏城城垣遗址内
圣天湖 - 黄土高原第一湖
收录景点:5处
垣曲县 [简介]
√ 历山风景区 - 华北最大原始森林 小浪底风景区 - 国家重点水利工程
√ 望仙风景区 - 北方的九寨沟 黄河大峡谷 - 高峡平湖
收录景点:3处
万荣县 [简介]
√ 后土祠 - 中华祖祠 √ 东岳庙 - 天下第一木楼 飞云楼 AA级
√ 薛_家庙 - 明代思想家
收录景点:3处
稷山县 [简介]
√ 青龙寺 - 元代壁画代表 √ 稷王庙 - 农神庙宇之冠
√ 稷山大佛寺 - 土雕大佛气势雄伟 √ 宋金墓群 - 地下宫殿
√ 稷山法王庙 - 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
收录景点:5处
河津市 [简介]
√ 真武庙 - 藏麟卧龙道教圣地(九龙庙) √ 龙门 - 传说中鲤鱼就是在这里跳的
√ 薛仁贵故里 - 唐朝名将
收录景点:3处
闻喜县 [简介]
√ 裴柏村 - 中华宰相村 √ 闻喜文庙
收录景点:2处
平陆县 [简介]
√ 傅说庙 - 古文中的"版筑"还记得吗?
收录景点:1处
绛 县 [简介]
√ 东华山 -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最低 √ 太阴寺 - 佛教古寺
收录景点:2处
临猗县 [简介]
√ 临猗双塔 - 有“双塔交影”之称
收录景点:1处
收录景点共计:57处

稷山有什么旅游景点



稷山有什么旅游景点呢,想知道吗?下面请跟随我一起去了解一下稷山有什么旅游景点吧,仅供参考!
1、稷王庙
稷山县城步行西街北侧的稷王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被火焚毁,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姜_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献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东西两面山墙嵌有巨幅石雕。正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踩单翘斗_,四周回廊,殿前有四根浮雕蟠龙石柱,有石雕花柱20根,以52块雕有图案的石板构成屏形栏杆。姜_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覆顶。八卦亭为元代遗构,献殿、后稷楼、钟楼、鼓楼为清代建筑。庙内现存清代碑碣8通。献殿两侧山墙各有一石刻。其中西壁墙上是清代稷山知县李景椿为重建稷王庙撰写的《稷王庙告成因赋七古一首》。在秀雅的文词、遒劲的字体中,可以感受到这位父母官在承建了民意安放之所时的惬意。
2、马村墓室
马村墓室在稷山县城西4公里,南有汾河水,北有吕梁山。村西有唐代古刹——青龙寺,寺内保存有元代壁画,早为国内外学者所仰慕。近年寺西300米处,考古开掘出14座宋金时期的砖室,雕花墓。马村墓室全部为砖质仿木结构,按宋金时期民宅院落形式建筑。北为堂屋,东西为厢房。全部装饰隔扇,四周回廊环绕,院栏花纹雕刻各异,有鱼鳞彩瓦、脊饰螭吻狻猊。这里的房屋建筑分单檐、重檐,做工细腻,斗_结构也精巧。雄伟的楼台殿阁的下部,为雕花须弥座,雕有花纹、走兽、人面。生、旦、净、丑和鼓、板、笛、感篥等人物、乐器一应俱全,人物神态活泼。在稷山县城西4公里,南有汾河水,北有吕梁山。村西有唐代古刹——青龙寺,寺内保存有元代壁画,早为国内外学者所仰慕。近年寺西300米处,考古开掘出14座宋金时期的砖室,雕花墓。马村墓室全部为砖质仿木结构,按宋金时期民宅院落形式建筑。
3、南阳法王庙
在山西稷山县西南4公里南阳村。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建,明成化七年(1471年)增建舞庭一座,清代又局部修缮。庙内布局敞朗,建筑壮丽,山门三间,舞庭围廊,左右十帅殿与后土殿对峙,正殿五楹,两侧垛殿配衬。正殿本名法王殿,悬山式,前檐插廊,斗拱五铺作,补间出斜拱,结构简练。两侧垛殿供九曜、七星,与南侧后土殿皆为元构,形制分悬山、歇山两种,位置不同,结构亦异。舞庭在正殿前面,为当年酬神演戏之所,三间见方,三面围廊,上盖十字歇山式屋顶。檐下斗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梁架结构精巧,制作手法洗炼。屋顶琉璃脊兽齐备,形象秀美,色彩鲜丽。晋南明代舞台,已由内柱分开前后场地,此庭方形无内柱,仍沿袭元代乐楼古制,在我国戏剧史上是一项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庙内明成化七年《创建舞庭记》碑上,刻有庙址全图,保存完好。
4、马村砖雕墓
马村砖雕墓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的马村西部,墓群年代当为宋金时期(公元960年-1234年)。马村砖雕墓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马村砖雕墓以砖雕的形式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样式,一般多为前厅后堂、左右配置厢房的四合院结构,再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为宋金时期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该墓地出土的戏曲乐舞砖雕,再现了当时的戏楼结构和戏剧表演的舞台形式,是迄今所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戏剧史实物资料之一。同时,该墓地发现的二十四孝立体雕塑,造型生动,体态优美,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马村砖雕墓的砖雕精美丰富,对研究宋金时期的建筑、戏剧、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都有重要价值。
5、北阳城砖塔
北阳城砖塔北阳城砖塔(第四批省保)时代:宋地址: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据塔内所嵌石佛题记,该塔由北阳城村村民解武为其母奉佛建造,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塔为七级方形砖塔,高5米。塔基嵌有1尊释迦牟尼石佛像。以上各层皆为叠涩出檐。
6、运城青龙寺
在山西稷山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寺居土岗四面辽阔,掩映于枣林之中,别具佳趣。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创建,翌年改今名。元明清各代多次重建、修葺和补绘。现存建筑多为元明遗物。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院落,大小殿宇八座。前院有天王殿、罗汉殿、地藏殿(残坏),北向为弥陀殿;后院有大雄宝殿、腰殿和后殿及东西两厢,后殿两侧各有垛殿,分别供0、韦驮、祖师及伽蓝。腰殿和后大殿均为三开间,单檐悬山式屋顶。腰殿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修,后大殿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修,垛殿亦为元代遗物。各殿塑像皆已不存,唯腰殿与后大殿内尚存壁画,约185.13平方米。后大殿有壁画六张高2.3米、宽1.2米,内容主要是佛及菩萨像,东壁为释迦像,两侧画阿难、迦叶二弟子及二菩萨,两隅有0金刚;西壁为弥勒佛及胁侍菩萨,西南隅为侍者和供养人。后殿壁画大都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补绘或重装。
7、玉璧城遗址
玉璧城遗址玉璧城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北朝地址: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一带玉璧城位于汾河南岸,北朝时期处于北周与北齐的分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始筑于西魏大统四年(538年),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勋州,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城始荒废。古时南北大道从城中穿过,西、北、东三面绝璧环绕。古城遗址东西长420米,南北宽500米,城南残垣高0.8——3米。
8、稷山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凉院”,“佛阁寺”,因寺内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称“大佛寺”。1996年元月由山西政府[晋政发(1996)7号]文件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同治《稷山县志》及寺内所存在碑碣记载,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000佘平方米。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下班,坡道两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极多。因兵乱大部分建筑遭毁。现仅存下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罗汉洞等。正殿,系楼阁式建筑,依崖建成造。前的抱厦三间。面阔三部,进深三部悬山顶。其一楼斗拱系典型的金代构件。单昂五铺作。该殿原为重楼三层,道光三十年(1850年)楼阁倾圯,至咸丰九年(1859年)建翅墙,“自下而上砌以砖,上建大厦三间”。现二层为咸丰九年所建。正殿左右各的垛殿一间,为元时所建。
9、宋金墓群
宋金墓群,现已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在这里,既的独占景观的地下宫殿雕刻群,又有多姿的地上建筑群,松柏云彩成林,奇形怪状花异草满园,真正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之一。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马村西南隅,东与闻名全国的青龙寺相距300米,原为马村段氏祖莹地。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因雨水冲刷,曾先后发现宋金时期砖室雕花仿木构建筑墓三座,于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八年省文管会派人在此考古钻探,又发现同类墓室十二座,共计十五座,并发掘了其中八座,发现各个墓室,虽砖质相同,但在结构上装饰上却各有千秋,有窑洞式,楼阁式,宫殿式,分单檐,重檐和多重檐等,大多为四合院民宅样式,真可谓精巧美观,玲珑剔透。在各个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滴水猫头,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墓内回廊下安祥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和陈设廊下的“二十四字”人物组雕,什么曾用名参打柴,刘恒尝药,陆绩怀桔,杨得打虎,丁兰刻木等等。
10、丁庄李家大院
丁庄李家大院坐南向北,由一条东西巷道把整座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南排由东院基址、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五号院组成;巷道自东向西设巷门和三道门;北排由六号院、七号院、护院、八号院、九号院、西院组成;整座大院共有十二座独立的四合院组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9.4米,南北宽34.5米,占地面积3084平方米。整体布局完整,这是稷山县现存民居中体量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民居建筑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晋商大院的繁华景象,是研究晋商大院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护院位于七号院与八号院之间,坐南向北,大门面宽一间,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前檐下通雀替平雕双龙团寿,中辟板门,鼓式柱础,线刻卷草图案。大门两侧各跨耳房一间,深二椽,单檐硬山顶。穿过大门,正南设二进门,屋顶为砖雕仿木结构,前檐下施砖雕斗拱3攒,中辟一砖券门洞,门额上嵌“凝瑞居”砖匾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