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如题所述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走向服务模式。

走向服务模式的原因: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一个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的调整与深化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如果仅从教育干预的视角,而不考虑其心理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难以显现。

这就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关注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服务作为工作的基本样态和职能定位,提升专业效能,回应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惧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

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惠,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