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采样深度的方法
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对种植一般农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对于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耕地,采集0~60cm耕作层土壤。
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采样。
典型的自然土壤剖面分为A层(表层,腐殖质淋溶层)、B层(亚层,沉积层),C层(风化母岩层,母质层)和底岩层。盐碱地地下水们较高,应取样至地下水位层;山地土层薄,可取样至母岩风化层。
2、多点采集混合土样的原因:
因为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施肥等等,特别是耕作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例如条施和穴施、起垄种植、深耕等措施,均能造成局部差异。
这些都说明了土壤不均一性的普遍存在,因而必须多点采集混合土样,完全混合后再在其中取样以增加其代表性和科学性。
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送来样品的分析结果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扩展资料:
土壤采样点的选择
在了解污染源、污染方式以及污染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土壤的类型、成土母质、地形、天然植被或农作物等情况安排采样点。
1、如果田块不大、形状规则,可用对角线法和梅花形法;如田块形状不规则,地形有变化,或面积较大,可用棋盘式法或蛇形法。力求采样点的情况能代表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污染程度;同时要采集未受污染的土壤作为对照。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既有因距离污染源的远近而引起的水平差异,还有因时间和其他因素的不同而造成的垂直差异,因而还要根据土壤剖面层次分层采集土样。
土壤剖面分层要考虑到各类土壤的发生层次,并考虑土壤不同的机械组成、结构、有机质含量等,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均匀的层次部位采集土样。有时为了完整地反映污染物在剖面中的分布特点,采取连续采样法。
例如表层土以每5厘米为一单元分层,心土和底土以每5或10厘米为一单元分层,进行连续采样。一般先取底层土样,再向上逐层取样。
采集土壤样品的时间和数量,视采集的对象和目的而定。如为测定某种农药残留量,要在当年施用这种农药前采集,或者在作物成熟时、与植物样品同时采集。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土壤样品的采集也有不同的要求。如研究土壤物理性质,要求采取原状土样,即所采土样应保持其自然结构和水分状态。研究土壤水分和农作物产量的关系,要求在各个生长期采集深2~3米处的土壤样品。
为研究土壤形态特征,要求采样层次间界线清楚,能观察到各发生层的结构、质地、新生体、地下水位等。研究土壤化学性质用的土样,只要求在特征深度处能采到足够数量(如1~2公斤)的样品,而不必保持原来的形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壤采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土壤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