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贴现率?贴现率的提高或降低意味着什么?

如题所述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再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扩展资料

利率作为经济学和借贷与租赁等融资实务和企业财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杠杆调节工具和专业名字。因此,利率有长短期存款利率与长短期贷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因主体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

利率往往是由主体机关为他方确定或借贷双方商定。例如,国家是根据国民经济状况确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准利率浮动幅度,银行根据该幅度确定借贷及存款的具体水平(数字),企业以及或个人之间借贷由借出方或双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

我国中央银行利率有五种,分别是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央行票据的利率。

下调对市场影响甚微:适时动态调整,也就是不再实行固定利率,而根据市场情况不断调整,根据以上分析,现在的再贴现利率应该下调。

如果下调,则释放出放松货币供给的信号。举例来说,1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在1.9%左右,如果再贴现利率下调到1.9%以下,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再贴现融入资金来购买央票进行套利。这等于进一步增强了银行间资金的流动性,与央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相悖。

因此,我们认为下调再贴现利率首先必将是小幅的,不会对市场资金面造成多大影响。但长期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迈进了一大步。再贴现利率的调整有利于建立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完善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和提高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贴现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