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做家长的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有的时候,家长容易失控去打骂孩子,尤其是当孩子做了危险的事情时。昨天姑姑带着儿子鹏鹏外出,调皮捣蛋的鹏鹏对外界的事物很是新鲜,跑到了车流不息的马路上。姑姑吓坏了,冲过去把鹏鹏抱了回来,生气的一边打一边骂他。平常的鹏鹏就是一个暴躁不听话的孩子,面对姑姑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对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的鹏鹏开始对姑姑还手。让周围不少路过的人都回过头看他们。

很多家长都很疑惑,刚刚出生到2岁左右的孩子都十分可爱并且很听话,但是越长大就越难管教。尤其是家长对孩子有某些要求的时候,孩子便会通过各种激烈的方式去和家长对峙。也就是因为这样,多数家长便会通过打骂孩子的方式来使孩子服从自己的想法。而在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忽略了打骂孩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01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逆反心理: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出现属于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而在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还是天真单纯的,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父母阻止自己做喜欢的事情而产生逆反心理,例如不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等等。3到5岁的孩子思想变化并没有进入一个完整的阶段,对于世界的看法都是片面化的或者说是仅仅是了解当下的一部分。孩子能记住的事情多数都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是讨厌的,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别的事情。也是因为如此,如果家长只是温柔的对孩子说现在不可以做某个事情,孩子虽然会有点不情愿,但是在家长的劝说下还是会选择听从意见。反之,当家长的态度十分恶劣时,用打骂等方式来阻止孩子,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随之而逐渐产生。

02

家长为什么不可以动手打骂孩子?

中国传统上的棍棒出孝子其实是种错误的做法,无论是家庭的幸福指数还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值得家长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大真的有用吗?打完真的不会再犯了吗?为什么不可以打骂孩子,我们将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进行相关的分析:

首先,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分析:

一方面,通常孩子是因为害怕挨打而变得乖巧听话,并没有了解到犯错的本身有什么不妥,也不会因此而吸取教训。孩子还有可能会因为怕被打而去撒谎,也就是当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依旧不会因为被打的经历,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甚至还会因此而逃避事情或者挑战父母的权威。

另一方面,在父母打孩子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对孩子的心中产生一个很大的阴影。并且孩子产生自闭、自卑的很大一个原因,都是来自于家庭的暴力。打骂或者恐吓会造成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甚至可能因此而造成某些无法挽回的后果。还会导致孩子开始惧怕父母,越来越拒绝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从家长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分析:

一方面,许多家长有的时候,下手容易忘记轻重,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扭曲。通过言语中伤孩子的父母,有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无法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容易把工作生活中出现的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孩子一切不顺从父母的行为都会被责备、谩骂甚至进行棍棒教育。当打骂越没用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打骂教育的父母也会因此而加大力度,打得更狠、骂得更频繁。虽然孩子或许会因此而产生惧怕心理而安分一段时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当打骂教育的效用开始逐渐递减,父母则又需再一次加大力度,打得更狠、骂得更频繁。最终,也就因此陷入了一种“无效——打骂得更狠”的死循环,而打骂孩子的父母也将打骂成为了一种习惯。并且很少家长能觉悟的意识到自己也是从年纪小、经历少、辈分低走过来的,从而遗忘设身处地的去想孩子的感受。

另一方面,孩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孩子之所以脾气暴躁、性格不好,很大原因是因为家长自身给孩子造成的。孩子的年龄还较小,很难判断一个事物究竟是好是坏,孩子可能会无意的去模仿父母的举动。当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打骂教育下,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将其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例如对父母大声吼叫、对同学恶意伤害等等。家长的打骂反而会让孩子对家缺乏安全感,而因此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

03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除了棍棒教育,是否还有其他更适合的管教方式呢?给你三点可以参考的三点意见:

(1)在日常的教育中,家长要明白不去打骂孩子并不代表就是爱的教育。

家长应该要有清楚的认知,不能放任和溺爱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适当的严厉。家长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要有相应的小惩罚,但对孩子的惩罚要适当。家长要明确这样做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为他好的。出现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背离问题的方向。所以当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者有失控的行为时,家长可以用耐心温柔的态度去问问孩子“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这样做呢”通常就可以找到原因,于此同时家长也要坚定自己立场,正确对待事情的对错。

(2)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要有耐心的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家长要知道一味的责骂甚至打孩子,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或者说出侮辱、伤害自尊的字眼,其实起不到任何作用。当孩子做错事而态度不端正时,家长可以先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引导孩子进行反思,例如“你刚刚的态度非常不好,孩子你想想刚刚说了什么话呢”。接着让孩子叙述错误行为,说出正确的做法,然后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和相应的惩罚。例如孩子把水撒在地上,家长应该说“孩子,你觉得你做了什么不对的事呢?那现在你应该要怎么做呢”,在孩子回答后再让孩子用毛巾将其擦拭干净后,给定的惩罚可以是今天不能看喜欢的卡通电视。这样不但给了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也可以与其进行相应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3)父母要以身作则,家长的言传身教往往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人说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这种说法其实是很正确的。孩子在思想还不成熟的阶段,环境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对孩子的行为感到难以控制时,也不能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刺激和行为上的打骂。孩子和父母之间要相互信任和尊重,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寓教于乐、寓教于行。也就是当孩子在一个舒缓的环境里,其对于事物的处理方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互动增多和自我控制增强而得到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这是从古代传承到现在的一句话,不用多说,很多人都曾经被父母单打或者混合双打过,但作为父母除了挥拳教育更应该注重教育的力度,避免变成家暴了,另外可以打手心和大腿,不能打屁股和后背前胸,头部,这些部位神经比较集中,免得造成对孩子更大伤害。
第2个回答  2020-11-18
1、千万不能太溺爱孩子,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规矩,原则性的问题,一定不能妥协。2、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下手也一定要有分寸,主要还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为好。3、做家长的该让孩子享受的温暖,就一定要做到位,千万不能吝啬。
第3个回答  2020-11-18
虽然我并不认同这句话,但是这句话也确实有一些道理。棍棒之下到底能不能出孝子我不知道,但是慈母一定会让孩子难以成为优秀的人,所以做家长的在生活中一定不要总是惯着孩子,更不要溺爱孩子,否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能独立自主。
第4个回答  2020-11-18
第1点就是,应该做到不要经常去娇惯孩子,应该让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2点,是该管的时候就要去管孩子,不要太宠爱孩子,第3点就是,作为母亲应该引导孩子走正确的道路,而不是娇惯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