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两次北伐,中原百姓不仅没有帮助,而且还协助金国攻打南宋,这是为何?

如题所述

主要问题在南宋。宋朝根本就没把沦陷区的百姓当子民对待,沦陷区的百姓又凭什么对宋朝有好感呢?当然,中原汉人对南宋的感情是随地域和时间的推移,慢慢改变的。不能把整个北方百姓都一概而论。


一、幽云

由于割让的时间早,幽云地区的人对宋朝的感情最淡。用南宋抗金将领马扩的话说:燕云汉人随事俯仰,契丹至则顺契丹,夏国至则顺夏国,金人至则顺金人,王师至则顺王师,但营免杀戮而已。(谁来都是爷)


另据元祐四年(1089)出使辽国的苏辙在回国后写给皇帝奏章《二论北朝政事大略》中的记载,早在辽国中后期,幽云地区的汉人就已经习惯了契丹的统治,对北宋没有特别感情。是宋与还是辽,幽云汉人无所谓。

更有意思的是,在幽云以北,曾被契丹人掳掠过去的汉人,由于常年和异族杂居,居然还胡化了,变得跟契丹人一样了。

虏中多掠燕、蓟之人,杂居番界,皆削顶垂发,以从其(契丹)俗。唯中衫稍异,以别番汉耳 。——苏颂

后来金灭辽,北宋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这本来是宋朝改变幽云地区习俗,让幽云百姓对大宋重拾信心的大好机会。但是由于宋徽宗实在太昏庸了,彻底伤了汉人的心(塞外汉人逃到宋朝境内,金人向宋朝要人,宋朝直接就把人遣送回去了),因而幽云老百姓对宋朝皇帝气的是咬牙切齿。


金灭宋后,幽云变成了金国领地。由于统制者依然是胡人,并且幽云汉人也习惯了胡人的统治,因此在整个金朝统治期,幽云汉人倍受信任,多人担任过宰相,担任地方大员的幽云汉人更多。至于对南宋,则没有特殊感情。(对汉人同胞还是有感情的,但对南宋朝廷则完全没感情)

二、山西、河北

再说山西和河北的汉人。由于这两个地方被宋朝统治了一百年多年,并且还是被宋朝直接割让给了野蛮的金国,因此南宋初年,这两个地方的汉人对宋朝抱有好感,对金国统治十分厌恶,抵抗的很激烈。

比如,南宋初年活跃在太行山区的八字军就是由河东和河北汉人组成的抗金义军。

还比如岳飞北伐时,被岳飞派去河北招兵买马的部将赵云、牛皋等人只要振臂一呼,立马就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不过,由于宋高宗无心收复故土,他一方面打压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一方面切断南宋对北方义军的支援,最终导致起义军被镇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冀两省的百姓也对南宋也没什么感情了。(皇帝都不要他们了,他们对赵宋还能有什么感情?)


三、河南、山东、陕西

河南、山东、陕西的宋人与山西、河北的宋人类似,但他们抛弃南宋的心理过程比较复杂。

北宋灭亡初期,由于金军撤走,宋高宗也南逃了,这几个地区变成了没有皇帝管理的无主之地。当时这几个地区的汉人很迷茫,不知道向谁效忠。(金朝、南宋都不把他们当子民看)

后来金国扶持刘豫,建立伪齐政权,统治这几个地区。由于伪齐是汉人政权,且伪齐政府也鼓励生产(赋税甚至略低于南宋,不过要当兵和服劳役),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去,因而百姓便逐渐接受了伪齐的统治。

再后来,刘豫为了取悦金国,横征暴敛,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于是三地百姓便纷纷转投南宋,支持南宋的北伐。(刘豫的伪齐军队连刘光世都打不赢,这不单单是战斗力的问题,更多的是刘豫不得民心)

金国权臣完颜昌意识到刘豫不能再留,否则河南、陕西、山东危矣。于是,完颜昌就废黜了刘豫(刘豫得罪了完颜昌),并组织了第一次绍兴合议,把河南、陕西主动还给了南宋。此举相当于以退为进,拿河南、陕西换取南宋对金国控制河北、山东、山西的官方承认.


百姓听说后非常高兴,认为回归宋室,日子就不会那么苦了。可是岂不料南宋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想法,只是派了几个代表作为中央的代理人去接受二地。至于伪齐官员,则一个不动。老百姓对此是看在眼里,伤在心里,认为伪齐和南宋统治,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区别。

并且当时只要金朝说句话,千辛万苦逃到南方的中原汉人就被南宋遣送了回去,简直伤透了百姓的心,进一步的加深了北方汉人对南宋的不信任。(跟北宋是一模一样)

一年后,完颜宗弼和岳飞大战于河南,宋高宗在宋军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叫停战争,并令宋军南撤,又把河南、陕西拱手送给了金国人。金国恢复对陕、豫二省的统治后,伪齐官员一样留任,并赋税降低,以降低陕豫二省老百姓的恐慌感。

随后,宋金进行第二次绍兴和议。这次宋高宗大出血,他不仅在官方上承认了金国对幽云地区、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的统治合法性,同时还一口气割让了宋金边境的四个州给金国。

这四个州是唐州、邓州、商州、秦州,此四州的百姓完全是莫名其妙啊!莫名其妙的就被皇帝给卖给了金国人。


绍兴第二次和议后,宋金双方维持了二十年和平。在这期间,北方百姓逐渐习惯了金国的统治,对宋朝的感情也越来越淡(不习惯也没办法,北人若是大规模南逃,只要金国抗议,南宋就会遣返)。

用当时宋朝赴金归国使臣的话说,靖康之变后出生的北方人,完全不知道有宋朝,他们完全认可了自己是金国人的身份。

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侵宋,由于这次是金国背盟,不守信用,因此南宋便也不遵守协议,开始招揽北方汉人到江南效力。比如著名的辛弃疾就是在北方长大,趁着海陵王侵宋战争期间投奔到南宋的北方人。事后,虽然宋金和解,但至此之后南宋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招揽北人投奔江南。(不一定要求是汉人,契丹人、渤海人,甚至是女真人都可以投宋)

不过就总体而言,北方人投奔南宋的数量并不多。

蒙古人崛起后,猛攻金国。金军在与蒙古大军多次交战受挫后,契丹人和不少北方汉人纷纷揭竿而起,反抗金国。比如当时山东的红袄军就是北方汉人组成的义军。不过红袄军主要是因为土地矛盾才造反的,与民族矛盾没有太大的关系。


总的来说,中国的古代,皇权不下乡,换朝廷不换地主。对农民来说,谁当皇帝其实都无所谓。只不过有的人念旧,当了一辈子宋人,突然让他们改做金人,他们心里面自然是非常不乐意。而对于北宋灭亡后出身的北人来说,他们生在金国,长在金国,他们就是标准的金国人。至于宋朝,对他们来说那是外国。

并且,宋朝皇帝对北方百姓也不咋地,八字军在太行山坚持抵抗那么久,皇帝根本就不管不问。北方百姓背井离乡南迁,皇帝居然还把给人家遣送回去。既然如此,那也怪不得老百姓对宋室没好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0

这个问题太尖锐了,一下子就刺破了谎言的遮拦,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坚持看完这份回答,但我可以保证:司马言史,必求真实!


忠臣孝子喜欢谈民族大义,在他们看来,金是戎狄政权,他们攻破了东京汴梁府,掳走二帝。就好象岳飞说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说的好不好,当然好。可事实是南宋不但不能收拾旧山河、渴饮匈奴血,还被女真人一路追打,宋高宗甚至向南逃亡到了温州。而岳飞自己,最高纪录也就是打到开封附近的朱仙镇,在那个时候,北方百姓群起响应,然而宋朝大军是如何回复北方百姓的:

“俺们要回去了!”

这不是开玩笑么?北方百姓当时就派出代表,拦在宋军马前:“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意思很明确,我们今天响应你们北上,金人能不知道吗?现在你们一溜烟跑了,他们能不报复我们吗?

宋军大将的回答是五个字:“吾不得擅留。”(岳飞)


于是哭声震野,这可不是简单的哭啊!这是悲伤,亦是怨恨,伤的是自身的命运,恨是南宋的无义(结果便是: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兀术回到开封,整军弹压,参与起义者悉数被杀)。

岳飞自己也明白其中道理,他在班师途中说: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没错啊!人都是怕死的,你们南宋就是这样搞事的啊,中原百姓的命就这么贱吗?被你们随便玩啊?

所以,从此之后,黄河流域的汉人,便很少再有响应南宋的了。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害怕金人报复,另一方面,金朝的统治也逐渐出现了缓和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女真人日渐汉化,金庸小说里的王重阳丘处机这类人,在金庸笔下还颇有点爱大宋反金反元的意味,可在事实上,王重阳是大金国的进士,考中过武略甲科。他的悟道,不是因为反金,而是因为对仕途的失望。他的徒弟丘处机,更是助力金国的驸马都尉仆散朝恩,招抚乱民,使当时爆发起义的山东等地迅速恢复平静。


一句话:北方的汉人,早就被南宋伤透了心!

第2个回答  2021-02-24

南宋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重要的北伐战争。

隆兴北伐

南宋绍兴十一年(西历1141年),宋高宗赵构同金朝皇帝完颜亶双方达成协议:南宋和金朝以淮河一线为界,南宋向金朝称臣,自此,两宋之交长达十余年的宋金战争宣布告一段落。而宋金之间这一和平,到了宋孝宗隆兴元年(西历1163年),出现了中断。

这一年,宋高宗赵构宣布将皇位禅让给养子宋孝宗。宋孝宗出身远支宗室(是宋太祖的后人),自幼长在民间,因为赵构膝下无子而被过继给赵构。宋孝宗或许是因为成长关系,自幼知道民间疾苦,同时也是一个有理想有热血的君主。对于南宋要向金朝臣服这一件事,宋孝宗万万不能接受。

因此宋孝宗登基的第一年,就对金朝发动北伐战争——南宋军队越过淮河,准备一鼓作气,收复淮河以北的北宋故地。

宋孝宗的理想、追求和志气都值得称道,但是,空有理想没有实力,一切也都尽属枉然:战争起初,宋军因为突如其来、出其不意,收复了几个淮河以北的州县,而随着金朝朝廷对南宋的北伐做出反应,并集结军队进行抵抗甚至反攻以后,战争局势对于南宋一方急转直下——甚至南宋朝廷里面,一度出现放弃淮河防线,依靠长江抵御金兵的想法。

好在金朝此时的军事力量也远非南宋初年可比,金朝朝廷也意识到无力利用这一战争为契机吞并南宋,于是,宋金双方于隆兴二年年底进行合议。隆兴北伐给南宋朝廷带来了虚名:南宋皇帝不必再以臣的身份向金朝皇帝自居,而金朝得了实利:南宋需要向金朝割让一些土地。

开禧北伐

开禧北伐发生于宋宁宗开禧二年(西历1206年),此时距离宋孝宗时代的隆兴北伐已经过去四十余年了。宋宁宗在位初年,南宋宰相韩侂胄为了给自己捞政治资本,决定利用宋宁宗对臣服金朝这一现实不满的心理,发动北伐战争。

早在开禧北伐发生之前,南宋朝廷上下的明眼人都认为开禧北伐的胜算几乎为零。奈何宋宁宗和韩侂胄各怀心思,坚持要对金朝发动战争,就这样,开禧北伐拉开序幕,南宋的北伐军队在战争爆发不久,就被金朝击溃。

无奈之余,南宋只好再度向金朝称臣,并处决了韩侂胄。这才平息了这一事端。

不论是隆兴北伐还是开禧北伐,在北伐之初,南宋统治者都认为,宋军北伐以后,北宋故地的汉人百姓会纷纷揭竿而起组织义军攻打金朝,迎接南宋官军收复中原。但事实上,这两次北伐,北宋故地的汉人百姓,大多选择支持金朝抵抗南宋“侵略”。这一现象引起不少网友费解。

事实上,在近代之前,中华先民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对于中原的百姓来说,只要能安居乐业,给谁当百姓都是当。

因此,随着南宋将中原割让给金朝,起初第一代宋朝遗民还能念着宋朝,但是,第二代汉人百姓开始,打小就在金朝统治下,并逐步开始认同金朝,支持金朝的朝廷。

因此,当南宋丢失中原若干年后,中原的新生代汉人对金朝产生认同,而视南宋为外邦。

于是有了南宋北伐,中原百姓帮助金兵抵御宋军这一幕现象

第3个回答  2021-02-25

 南宋北伐, 中原汉人不但不帮反而帮金人打宋军, 为啥?现在就让小编和大家聊聊吧。

忠臣孝子喜欢谈民族大义,在他们看来,金是戎狄政权,他们攻破了东京汴梁府,掳走二帝。就好象岳飞说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说得好不好,当然好。可事实是南宋不但不能收拾旧山河、渴饮匈奴血,还被女真人一路追打,宋高宗甚至向南逃亡到了温州。而岳飞自己,最高纪录也就是打到开封附近的朱仙镇,在那个时候,北方百姓群起响应,然而宋朝大军给北方百姓的回复却是“俺们要回去了!”

这不是开玩笑么?北方百姓当时就派出代表,拦在宋军马前:“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意思很明确,我们今天响应你们北上,金人能不知道吗?现在你们一溜烟跑了,他们能不报复我们吗?宋军大将的回答是五个字:“吾不得擅留。”

于是哭声震野,这可不是简单的哭啊!这是悲伤,亦是怨恨,伤的是自身的命运,恨是南宋的无义。岳飞自己也明白其中道理,他在班师途中说: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没错啊!人都是怕死的,你们南宋就是这样搞事的啊,中原百姓的命就这么贱吗?被你们随便玩啊?

所以,从此之后,黄河流域的汉人,便很少再有响应南宋的了。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害怕金人报复,另一方面,金朝的统治也逐渐出现了缓和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女真人日渐汉化。

总结:南宋北伐, 中原汉人不但不帮反而帮金人打宋军, 为啥?主要原因是中原的汉人,早就被南宋伤透了心!

第4个回答  2021-02-24

早在南宋衣冠南渡,建康立都之日起,南宋政权就确定了放弃北方,偏安南方的国策。对于赵宋皇室的南逃,北方的宋人已经心灰意冷,于是就有了后来南宋北伐不予帮助,反而抵抗情况的发生。

第一,两宋政府对百姓盘剥严重,民心动摇。

从北宋晚期开始,由于宋朝政府理财不善,再加上战争高额支出,导致了国家经济状况不良,宋朝政府试图通过金融手段挽救财政,结果政府滥发纸币,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朝廷将民间财富抽空的同时,还加征税赋,以至民不聊生,以此来满足达官显贵的穷奢极欲。

到了南宋时期,百姓的赋税依然很高,老百姓生活艰难,从北宋到南宋过渡期间,虽然宋朝内部没有发生连片的大规模起义,但是山东、江南、四川等地都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区域性反抗,可见,宋朝地区的民心已经发生了动摇。

第二,南宋政府抛弃了整个北方的百姓,民心失去。

也不仅仅是中原的百姓,在汴京保卫战激烈时期,北宋政府就曾多次为了皇室安全,签订过丧权辱国的一系列割地赔款条约,以政治交易的方式,将前线尚在抵抗的河北、山西之地割让给金人,伤了河北、山西父老的爱国心。

接着就是河南、陕西、山东的失陷,南宋政府非但没有做誓死抵抗的准备,反而还不战自溃,将大片北方土地拱手相让。南宋君主还念念不忘衣冠南渡,从扬州跑到南京,从南京逃到杭州,皇帝去哪儿都还是皇帝,一样富贵显达,但是兵荒马乱之际,老百姓能逃到哪里去呢?多数平民还是留在了自己的家乡,等待着金人铁骑的蹂躏,所以多数北方百姓,对南宋政府的抛弃十分愤怒,民心渐失。




第三,经过数十年的变迁,新生一代对宋朝认同感不强。

从北宋灭国的靖康之耻,到南宋第一次隆兴北伐,时隔三十多年,到南宋第二次开禧北伐,时隔七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沦陷区中的宋人早已淡忘了宋朝的国家概念,而且多数前朝的老人也已经死去,中原的新生一代成长在金人的统治之下,自然对金国的国家概念更为认同。

再加上南宋早先不收复中原,而是在几十年后中原百姓生活稳定了再出兵,让他们再次蒙受战争伤害,所以新生一代对南宋朝廷更为厌弃,不仅不会认为中原是宋朝的故土,反而会认为自己的国家遭受到宋国的侵略,怎么会不反抗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