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的教育行业变革,你从中看出了哪些未来趋势?

2021 年的教育行业变革,你从中看出了哪些未来趋势?

2021年,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整个教育生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大环境下,也有许多学者、教育专家剖析教育生态的过去,预测不远的将来。那么就让我们来一起通过他们的发言迎接新的一年。

01 “双减”政策是中国教育大变革的重要契机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具有社会的信息化、资源的泛在化、职业的流动化、技术的赋能化、学习的终身化、教育的个性化等特点,所以在未来的教育中应该强化新生命课程,为了生命的长宽高;强化新智识课程,培养人思维的洞见力;强化新德育课程,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新艺术课程,为了心灵的创造性;强化特色课程,为了个性的张扬。

谈及未来学习内容变革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朱永新提出了三点想法:第一,从学校走向学习中心;第二,从固定的学习走向弹性的学习;第三,从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

——来自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12月4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中关于《中国教育大改革》的主题演讲

02 “善待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最高纲领”

中国教育下一步向何处去?我们提出了“做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要以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构思高中教育和高中后教育,因为面临的不仅仅是城镇化和少子化,而且是互联网和智能机器人时代学习化社会的挑战。

中国的教育理想其实就是要实行善待儿童的教育,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能够保障儿童休息和睡眠的教育。这个说起来是教育的最低纲领,但是现在也已经变成了我们教育的最高纲领。

——来自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11月6日在第四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关于《中国教育的下一步》主题演讲

03 “教育重塑的格局应该走创新的发展思路”

教育重塑的格局应该走创新的发展思路。这个创新的发展思路应该有三个更加注重:

第一是在外部关系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公办教育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协同发展;第二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同;第三是社区和学校之间的协同发展。总之我们要通过协同,共同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要更加注重发展专心,然后造就特精。民办教育应该把我们的业务领域放在一些专门的领域,和一些新领域。现在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的一大块,就是向教育科技和教育资源服务在转型,有很多机构在走这条路,我建议大家思考,在转型的时候要盯住我们所擅长的领域,创导出新的领域,最后做成特色、做成精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2
中商情报网讯:教育事业是国家多年来持续重点关注、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重要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级版,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为3.89万亿元,至2020年已经持续增长至5.30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未来发展趋势
1.加大职业资格考试“放管服”力度,逐步降低职业资格考试报考门槛,考试人数稳步增长
从国家宏观环境及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资金投入层面,都有利于考试与测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尤其是,国家将更多的原来由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主办的考试交由行业协会来组织实施和管理,相对而言,行业协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对第三方考试测评服务机构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较高,这也为考试服务机构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2.考试测评无纸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云考试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而派生的一种新的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实现了在线考试、在线面试、在线答辩、在线评审等功能,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及云服务技术,完成实时视频监控上传及远程监考。
考试的信息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传统的“纸笔考试+人工评卷”到广泛应用的“纸笔考试+网上评卷”、“无纸化考试”,再到未来的“云考试+智能评卷”。无纸化考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考试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缩短了考试周期,已成为考试与测评领域的发展趋势。
3.人工智能在考试测评的深入应用,将不断引领考试模式的创新
随着考试模式从纸笔考试向无纸化考试模式转变提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得到更深入和更广泛的应用,必定会深度引领考试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发行人在机器人智能评卷技术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推广,智能评卷将逐步取代人工评卷模式,从而显著提升发行人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第2个回答  2021-12-22
1.家长的选择日渐理性

培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学生家长的选择日渐理性,使得培训行业面临着沉重的舆论压力,培训行业的“洗牌”正在到来。

2.幼少儿国际化培训成热点

幼儿园项目的收购、整合、改造,进一步的国际化,以迎合新生代高知父母的需求将在 未来几年得到进一步强化。

3.企业培训成蓝海

面对各种需求,以及人才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培训机构们从刚开始的通打全包,到现在不断朝专业化及市场细分的方向迈进。

4.大机构拓展品牌

从巨人等机构扩张之后生源增长乏力来看,品牌并不会必然带来竞争优势,但进一步摊薄生源是肯定的。

5.职能性组织或行为出现

许多培训机构办学特色不鲜明、没有自身的课程体系已成为整个行业止步不前的瓶颈。
第3个回答  2022-01-08
可以说,2021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一年。1月以来,各类重大政策集中出台,大多涉及教育痛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和热议。4月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职业教育有着光明的前景和光明的前景。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其职业教育却相对落后。
7月24日,校外培训迎来了“最强的冬天”。新华社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导致了新东方、美好未来等教育机构的股价暴跌,也引起了整个教育行业的关注。其中提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组织纪律培训,不得提供照片检索问题,不得批准新建纪律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随着这份文件的泄露,中国最大的教育机构新东方大幅缩水,而课后培训机构也受到重创。
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校外培训学科和非学科门类的通知》: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将按照学科门类对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管理。
教育部倡导为现在的孩子减压减轻负担,课后训练后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个人特长,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丰富课余假期生活等等,设计纪律训练,这是严禁的。国内教育正在发生变化,如何选择实现教育的“内与外”,也是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体贴的布局和铺路。
第4个回答  2022-01-08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1年见证了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步伐、新成就。这一年,我们大力加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这一年,我们大力保障教师、学生等教育主体的权益,进一步调动他们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一年,我们持续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年,我们大力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瞄准产业变革方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