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流的协作机器人厂商有哪些,产品优劣势如何?

如题所述

协作机器人偏向处理精密的小重量工件,因此直接造成了面向的工业应用领域的不同;其次就是厂商主推的impact sensitive,可以在撞到人的情况下停止运动,所以可以省去安全围栏(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区域传感器的);还有就是可以手工移动机器手臂进行示教,不需要掌握专门的编程语言,容易上手,这也跟整体的尺寸和重量设计有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ABB的YuMi为代表的双臂协作(Rethink是假双臂,做得东西更像玩具)。

没有机器是不需要人的维护和调整的,只是需要的多少而已,机器越可靠,flexibility越大那么相对来说就更不需要人的操心。传统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都是做重复的规定动作,从这点上看没有区别,只有这样自动化程度也才会高。

人机协作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克服传统机器人的某些缺点,并且攻占更细分的精细操作和定制化操作的市场,并不能取代传统机器人,而且目前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看一看它的尺寸你就知道大的部件必然是无法加工的了。

空间肯定是协作机器人的一个优势,但这个优势存在的前提是协作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器人都能够胜任这个任务。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和调试简单,同样的一台机器可以相对方便的移动位置(YuMi两个人就可以抬),重新进行教导,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线的柔性,减少的投入。而反观传统工业机器人,就是工件、机器和机器人的位置发生些许变化都要人工拿着控制器调半天,更别说如果为了新的生产工序移动位置,整个地板和围栏要重做,基本就跟重新安装一样的麻烦。

顺便再加一句,以ABB为例,因为和他们沟通比较多,他们也在北美建立了自己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就在Auburn Hills。刚上协作机器人的时候,他们本身掌握也不多,对于应用是否可行也拿不准,自己用买了3D打印机做EOAT。而且集成商也都是新接触,都需要新的培训,只有整个产业链条和配套的都稍微成熟的时候,这个市场才会做大。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各种各样的需求还是不少的,而且现在很多的东西发明出来需要创造需求,只要这个需要时必要的那就会有市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3
主流的协作机器人厂商有伯朗特、节卡、优傲等,这几个厂商的产品我都有接触,相对来说还是伯朗特这边要更加专业,他们有专业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做出来的智能工业机器人比较智能,可以高效的协作完成生产流程,这边的机器人应用领域挺广泛的,找这个厂家购买机器人相对来说也比较靠谱,他们专业做很多年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13
近年来,国产的协作机器人涌现出大量新秀。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国产品牌已经可以占据70%左右的份额。一时间内,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把协作机器人通常会将协作机器人作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资本的青睐和乐观的市场表现,进一步振奋了协作机器人,加上在我国人工成本上升、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宏观趋势,协作机器人的市场逐年递增。又有疫情的催化,协作机器人得以开拓更多应用场景,除了传统的工业领域,在消费级产品的需求上也呈现大范围增长。

IFR数据显示:2015-2025年,传统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4%和56.5%。充分体现了协作机器人的后劲。也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涌入这个赛道。

优势难掩痛点,

协作机器人的瓶颈

尽管协作机器人以其独特的优势占领了大量市场,但是协作机器人并不是万能的,它是目前的机器人领域比较新兴的品类,在需求中应运而生。

出于安全考虑,降低碰撞损失,就必须以速度和重量为牺牲,所以协作机器人的速度其实很难达到高速,负载也比较有限,重复定位精度相比传统机器人要低一些。因此,我们常说协作机器人适合小的工件处理,其实是因为协作机器人的特点只能去处理轻量级任务。

新兴市场必然是

机遇与挑战共存

创业潮的到来同时引起了人才储备的难题,研发、产品、生产这些重要环节都缺乏有经验的人才,加上以往研究机械臂的学校、专家本就不多。在人才培养方面,许多高校刚刚设置相关专业和院系,短时间内还不足以提供专家级甚至“熟练工”级别的协作机器人技术人员”,整个产业的进展从起步到发展,在跨出起跑线加速之后,就遭遇了瓶颈。

除此之外,协作机器人的又一个瓶颈在于整个机器人领域的“老大难”——核心零部件。协作机器人的关节集成度很高,某一个零件微小的差异都会造成整体性能大改变。核心零部件问题对协作机器人是更大的问题,因为协作机器人不仅仅需要很多传统机器人的零部件,还有很多独特的部件,例如直驱电机,模块化编码器,力矩传感器,安全控制器等。因此,核心零部件被“卡住的脖子“,也成了制约协作机器人的一道坎。

打造爆点,在于突出重点

我们一直在强调弯道超车,弯道换车,但前提是有一辆好车,并且开好这辆车。

要想突破瓶颈,协作机器人在弥补其弱项的同时,更是要抓住优点,扩大优点,让客户充分受惠于优点。

目前的协作机器人市场,玩家众多,同质化的产品比比皆是,我们始终致力于探讨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差距依然存在),然后得出结论:我国协作机器人发展迅速,大有赶超之势。但是整个国内市场却稍显混乱,这直接导致客户真假难辨。一旦劣币驱逐良币,整个产业还会倒退。



前沿技术决定了产品能够达到的上限,协作机器人凭借安全、易用的特点”出圈“,就应该打好这张牌,深耕关于协作机器人的技术,而非刻意强调细分市场的普及,偏要把协作机器人包装成无所不能的形象。

适宜协作机器人布局的场景已经非常之广阔庞大。目前阶段,做好这片阵地,就是爆点的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