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中国人的性格原本是含蓄、内敛的,凡事都讲究一个度,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大约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与人沟通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带着自己的主观情绪去表达,能够做到像天平一样,维持一种绝对地客观,那是很难做到的。也绝少有人可以在与人的交谈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带有太多偏见式的交谈。

不过太过客观的表达,是否会给人一种程式化的感觉,人是情绪的动物,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的温情,才让我们彼此更加紧密地相随。凡事都以一种冷静、理智的态度去面对,是否会给人一种无法亲近的隔阂感,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同样的一件事,换一种表达方式就会给人完全不同的体验,得到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当我们在无效沟通的挫败下暗自神伤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次会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表达方式,能够让我在以后面对同样的事情,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呢。

也许你会说,就是说错话了呗。可是亲爱的,说出去的话虽然就如泼出去的水,但是水落地总会有回响,空盆也会有残留,千万不能觉得一切都是“覆水难收”,再无回转的可能。

我们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承担了太多不同的角色,有些是我们喜欢的,有些是无奈下的不可不为。现在特别流行的一个词“复盘”,我想这应该不止是适用于职场,我们哪怕是在与家人、朋友的一次不愉快的交谈里,也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式,来看看我们到底是怎样错误的表达,才会导致一场不愉快的结局。

                            说

在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这样的一个词汇“非暴力沟通的忧伤与自我宽恕”,提到那些在非暴力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如何化解那些“负面”的东西,以一个积极的状态去面对原本晦暗的生活状态。

努力以及改变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无论是面对我们的孩子,还是我们的工作,甚至是我们自己,在你想表达愤怒之前,试着用更为精准的表达,来获得对方或者自己内心想要得到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天气有点冷,出门多穿点”、“今天最高温度只有9度,出门穿那件藏青色的羽绒服”,同样是出于对对方的关心,但是当你将某件事表达的更加准确,收到的效果就会越好。

“你看起来心情不太好”、“你看起来有点忧伤,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你说的话表达的信息越准确,对方越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如果只是不痛不痒的问候,公事公办的交谈,很难让对方打开心扉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当我们的时代越来越进步,除了物质与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以外,我们也越来越关注到更深层次的需要,很多时候当我们的沟通方式,帮助到我们工作、生活取得更多令人惊喜的结果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愿意使用这样的方式。

尤其是家有学童的“万家灯火”里,我们在一篇又一篇鸡汤文的洗礼下,后悔到不能自已,又在同样的灯火下再次拍案而起,看着那张天真无邪又有些坏坏的脸,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彻底熄灭内心那团熊熊燃烧的“小火苗”。

虽然要做到充分运用《非暴力沟通》里提到的方式,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但是那些回不去的时光里,如果在孩子的心里只留下不可调和的“火药味”,你是否还觉得改变你的沟通方式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呢。

这本书里提到一位中国的“非暴力沟通”运用者,通过使用其中的方法,改变了和父亲之间多年的矛盾,当然他也提到中国人特有的含蓄,他并没有完全按照书中所说,对自己的父亲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如果直接说出反而会让父亲感觉到不自在。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感到很惊讶,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对方自己内心的感受呢?

不过我们自己却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对于表达“爱”这件事,就像一个扭捏的“小媳妇”一样,“不说”有时反而比“说”更让我们觉得舒服。书中的沟通方式,原本就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可行的路径,每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需要我们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小心翼翼前行。

                            不说

除了说以外,非暴力沟通里面提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方式,就是要学会倾听。

倾听,原本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有效的倾听,同时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为这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去面对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对方无法感受到你的真心,那么对方就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让你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

当对方还能与你交流,说明对方对你还是有一定的信任的。但更多时候,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问,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按捺不住内心的焦灼,让我们的不耐烦挂到了脸上。

是的,我们有时候明显带着打了问号的“诚意”,想要来一次有效的沟通,最后都是不欢而散。正是因为对方没能感受到你真实的心意,知道即使说出真实的想法也得不到有效的改变,才会选择用沉默对抗。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对方选择“不说”的时候,我们试着让语言的表达暂停一下,让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沉默”的味道。时间是最公正的,当你愿意带着诚意去追随对方的沉默以对,你就已经战胜了那个“焦灼”的自我,也给了对方充分的时间来看清你的真心。

当然,倾听不只是面对他人,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在与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对话里,化解心中的困惑与迷途,同时能够勇敢地向自己“示弱”,先要学会看清最真实的自己,才能做出最正确的改变。

                    中间的灰色

人生不是一场非此即彼的旅行,对错也没有决然的界限,在此时美好的画面,也许会成为彼时最心伤的过往。如果我们总是使用“否定式”的表达来面对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那么很多时候我们就会陷入巨大的负面情绪里,每一天都会在绝望里度过。

反之,每日的柴米油盐里,都满含着我们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无论是顺境中的美好还是逆境里的困顿,都会变成人生路上一道亮丽且唯一的风景。

就像人性的善恶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哪怕是犯了十恶不赦的死罪,也不能说这个人就不值得给予尊严与爱。非暴力沟通的精髓,是希望能够通过一种行之有效又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爱,从而让人从无形的精神暴力世界里走出来,拥抱这世界更多的美好。

当我们将埋藏在内心的真实想法,用一种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需求,获得的满足感都会是巨大的。有时候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内心的不满到底是什么,又怎能期待从别人那里得到满意的回馈。

只有我们能够尽量具体的表达出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尽可能有效的获得我我们想要的回音,比如“你刚才说的话让我们感觉到很不开心”就要比“我不开心”来得具体,也能够给对方一个特别明晰的路径,当对方了解到你的“痛点”在哪里,才能给予更加积极有效的回馈,彼此的心意也会更加相通。

                          尾音

正如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说:“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带着“治愈力”的沟通方式,当我们能够摒弃内心的成见,试着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拥抱生活中的变与不变,向着更为明晰的方向去努力,那么我们收获到的美好一定会比我们付出的真心要多得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