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还能自理,就别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子女的家里”怎么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答:准确!

1、延长全自理能力,是老人家们的必修课。

2、咱老祖宗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草屋。”

3、老宅,是老人赖以生存的沃土。

4、宁可吃自由自在的粥,不要吃受拘束的饭。

5、切记—— 天下只有爱小之人!

6、懂知趣、要争气、有骨气、靠自己!

现在大多数老人,子女工作忙,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好多老人没有靠理以后的日子,都是过一天算一天,还能自理,别把放在子那里,有多少老人能做得到,做人都是会孩子着想,自己把钱存银行有几个,有些钱子女要买房子,全部拿出来了,到不自理的时候不靠子女靠谁,等不会动了,有钱请护理,子女工作忙没有办法照顾,去养老院,真的不能动了,有痛苦,年几大了,最好国家出台安乐死,少找罪早去早好。

也可以说过去是这样,老人到了晚年就要依靠儿女了,把自己托付儿女来养老,那时子们也多,轮班赡养老人,老人的晚年生活很悲惨。

现在不同了,儿女孝顺让老人去他家养老,老人都不愿意去的。你老人五六十岁儿女们欢迎你老人去,但是并不是给你养老,是应为你还能干活,洗衣买菜做饭,看孩子,搭理家务儿女无后顾之忧,可是老人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虽然有些老人能自理,那儿女们也不愿意让老人去ta家的。

所以说谁有不如自己有,到老了三样东西不能丢,那就是,老伴、老窝、和老底,别指望儿女,到老了老俩口互相扶持,有个自己的老窝,手里要有自己的老底,那样晚年生活才有希望,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活好余生的每一天,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

这个不完全绝对,住不住儿女家要看儿女孝顺不孝顺,不由自己决定,更不用外人决定,孝顺的儿女愿意和老人一起生活,老人就心甘情愿的享受天伦之乐!不孝顺的儿女虽然让老人去,但不好好对待老人,这样的儿女即使是再富有,老人也别去,因为心不愉快。至于外人有千言秒计,老人要有一定的主意。决不让外人主导自己的生活。至于儿女必定是我们的后代,即使儿女有错,我们也能容,能生儿女,就能容儿女的一切!

人生儿育女,就是为了养老,即使如此,我们也要贵有自知之明,在自己能自理的条件下,不管在儿女家,还是在自己家,都要能自立自强,尽量别给儿女找麻烦,也不给外人找麻烦,只要自己能动,就认真对待生活。

“老人,还能自理,就别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孩子的家里”你怎么看:老人,还能自理,还不与孩子们一起住,孩子们不需要你帮忙看他们的孩子的情况下,就别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孩子的家里了。因为老年人能自理,一切事情自己都能做。老人自己过,每天就是自己那点事情,每天需要做的吃喝拉撒睡,吃药,锻炼身体,买菜做饭,朋友们聚会,看电视,看手机。如果老年人不想做饭了,可以去市场买点喜欢吃的就行了。如果和儿女们合到一起了,人员多了,产生的事情也多了,产生的矛盾也多了。比如儿女们住的房子小,卫生间就一个的情况下,早上去卫生间就特别困难。儿女们和他们的孩子需要上班和上学,早上需要先用卫生间,老年人当时也需要卫生间。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方法又不同,老年人与儿女们容易产生矛盾。老年人的吃喝与儿女们不一样,老年人喜欢软的饭菜,儿女们喜欢硬的饭菜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老年人能自理,就别把自己的晚年生活放在孩子们的家里。

我的婶婶,和叔叔16岁结婚,生了几个儿女。他们老两口共同生活了七十年,直到他们86岁的时候,叔叔去世了。这之前都是两个人自己做饭,自己做家务,没有麻烦过子女。叔叔去世了,婶婶一个人和子女各家轮着吃饭,有孙辈和她一起住,因子女离得不远,同一个村子,也不算孤单寂寞,还能给各家帮忙做点活,比如秋天玉米收下来,我婶婶就会坐到玉米堆前,一个一个地剥玉米皮,她愿意做这些熟悉的活,看着玉米,心里好高兴,收成好啊。婶婶是个快乐的人,我印象中她总是笑着的模样,给人的感觉很温暖。她不仅养育了自己的几个儿女,还帮着几个儿女养育了儿女的儿女。一辈子都是勤劳,忙碌的。

老家拆迁了,搬进了新城,住上了楼房,婶婶成为村子里的年岁最大的人,也卸去了农村的劳动重担,享受楼房里的冬暖夏凉。最方便的就是上厕所,如果是农村的院子,厕所在外边,很不方便。在楼房方便很多,温度平衡,冬天也不会着凉。我婶婶九十多岁时,眼睛失明了,还能自己摸着墙,自己去上厕所,不用麻烦子女。最近两年她不能自己去了,是晚辈帮忙。今年婶婶一百岁了,因疫情关系,我没有见到她。

我的父母,公婆以及亲属朋友同事家的老年人几乎都是这样的。能做事的时候自己做,两个人都在世的时候自己住,一个去世了,另一个子女管起来。帮助老人度过最后的晚年时光,很少送养老院的,农村人不习惯把父母送养老院,老人不愿去,不愿离开自己生活一辈子的地方,子女也不愿意送。

这是我们的父母老年时的生活模式。到了我们自己这一代人,养老模式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父母那一代人的子女多,老年生活会更加孤独寂寞些。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未雨绸缪,早做打算。各种打算里,身体 健康 是第一位的,子女的身心 健康 也是第一位的。如果能像我的婶婶那样,活到86岁还能生活自理。子女也基本上到了退休年龄,相互照顾,生活还是不错的。我的姐姐,去年去世的,88岁高龄的姐姐直到去世那一天的晚上,也没有麻烦过子女,自己安详地在床上睡去了。生前没住过医院,没请过保姆,没离开过劳作,她是有条件请保姆的。

总之,我们不要杞人忧天,不要抱怨子女,老年人不要自私,要给子女做榜样,生活乐观,心态好。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太贪玩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该吃苦的时候还是要吃点苦,该受累的时候还是要受点累,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吃的苦,受的累,不是现在的人能体会到的,尤其是战争时代的苦难。我们现代人受到的苦与累与战争年代的悲惨,简直不值得一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幸运吧,幸福吧,多学习,多劳作,多理解。

太阳每天升起来,伟大的一天又开始了。

我也是很赞同这句话的。老年人只要生活能自理,就真的没有必要天天围着儿女转了。没事 旅游 、钓鱼、锻炼身体。快乐幸福的多活几年。

第一,生活习惯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我们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那种困难时期,更没有我们这代人兄弟姐妹好几个的相互照顾,命运与共同的情义观念。想象和理解不了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他们大多是从一出生就是生活得相对比我们富足的独生子女居多。大人们都天天围着他们转,思维和生活方式同我们都有天壤之别。而且,如果子女们已经成家了,还会有从来都没跟我们生活过,但却是他们同时代的最亲密的伴侣。不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隔阂。

第二,杜绝儿女的依赖心理。我们的子女大多是计划生育时期的产物。从小到大,都是在大人们众星捧月般的环境下抚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很多小孩子就是长大了,都还认为父母对他们的无私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更有甚者还有的啃老啃得心安理得。这样的子女不但自私自利,而且大多没有什么出息。如果你是真的爱他们,让他们自立自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独立生活。独立面对他们所有的人生,解决和克服困难。这样才能创造出他们自己的出彩人生。

第三,自己一个人或者老两口子可以过自己的幸福生活。距离产生美,只有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才能远离代沟,远离事实为两个家庭之间所产生的矛盾。没有了这些麻烦,往往让我们和他们之间少一些分歧,多一些融洽。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心情,更多的精力去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趁还能走动的时候到处转转,去体验一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想到处跑了,就找一个安静方便的地方住下来,多培养几个有益身心 健康 的兴趣爱好,钓钓鱼、走走棋、锻炼锻炼身体什么的,随性惬意的生活。

老了老了,也要让两个家庭都做到经济独立。百年之后,自己的财产一样都是他们的,有能力的时候,在孩子碰到困难时稍微帮他们一下。只要是老两口还都在,就相互照应着过吧。万一哪天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生活也不能自理了,如果手里面还有点积蓄,去找一家离子女生活城市近一点的养老院住下来。就是没有什么积蓄还可以把房子卖了。尽量不要去子女家里面常住,指望他们给你养老送终。常言道“长病床前无孝子”。等你老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儿女们大多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孙辈高考、就业、结婚的关键压力期。水是往下流的,这时候他们的精力有限,绝大多数都忙着照顾他们自己的孩子。要是把所有的压力都传递给他们,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不忍心的。他们如果有点时间和精力,抽空带着妻子带着孙辈过来看看你,那就说明他们心里还有你。你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幸福温馨的。

千真万确,理应如此,既减轻子女们的负担,也不让他们有反感,自己也落得个清静自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老了,就要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如果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群聊得来的朋友,那有多开心啊!会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园生活。美哉乐哉,何乐而不为那!

和一群老伙伴在一起有话说,也有共同的爱好。儿女大了,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自己年纪大了,给他们帮不上什么忙了,就不要帮倒忙了。还不如和老伙伴们在一块快乐生活。

可以一起吃饭,下棋,野炊,钓鱼, 旅游 。余生开心就好,最美莫过夕阳红。

说得真好!人生最可贵的是自由,即不看他人脸色,不受他人约束,自己想干啥就干啥。但这种自由,谁在儿女家,谁将失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