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玄幻的问题

刚刚看过雍正王朝,觉得邬思道和贾士芳都是异人,是作家的虚幻描写还是确有其事,只是现在人不为所知呢?
感谢大家的关注,尤其感谢四楼的朋友详细解答,只为引玉,才抛此砖。我感觉古代中国,藏龙卧虎,有无数高人隐士像鬼谷子,丘处机等等奇人异士,似人似仙,亦人亦仙,是现代的社会高度发达,不需要这样的高人隐士了?还是他们依然隐居在方外之地,两耳不闻窗外事。希望了解一下,呵呵见笑!

邬先生名思道,字王露,绍兴人。自幼好读书,科举不得意,家贫,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当时的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先生入幕,承办一件棘手的案件。盛名之下,果然与众不同,案子上报北京刑部顺利通过,不象以往屡遭批驳。这样渐渐取得田文镜的信任。 一日,邬先生对田文镜说:“君愿为吐气督抚,抑或庸碌督抚。”田文镜答,当然想做吐气督抚了。邬先生就说,“既然你想做吐气督抚,就得听任我替你办一件事,此事你却不可掣肘。”田文镜就问是什么事,邬先生就说:“我替你准备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只是此奏章内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镜与邬先生相处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深知邬先生有胆有谋,于是慨然答应了。原来这篇奏章的内容是弹劾隆科多的,隆科多是雍正的娘舅,官居大学士,隆科多倚拥戴之功,常做越礼违法之事,雍正这时已对他非常厌恶,正想清除他而苦于无从下手,因满朝文武虽知隆科多不法,但慑于其权势,无人敢揭发。 邬先生摩透了雍正的心理,所以敢做这件人家不敢做的事。雍正看了奏节,正求之不得,立即将奏节发交六部核议,办了他的罪。从此,雍正对田文镜宠遇日隆,而邬先生也声名远播了。 田文镜对属下很傲慢,可对邬先生却很恭敬。邬先生著有诗集《游梁草》,其在田文镜幕府所撰的公文书牍,汇辑成《抚豫宣化录》以田文镜的名义刊行,这本书是绍兴师爷的枕中鸿宝。 以上就是出于清人笔记中的邬思道。补充一个典故:邬思道为田文镜府幕,声名日重,后来连雍正都知道了。有次田文镜上一道请安的折子,雍正批道:朕安,邬先生安否?这就是邬思道与雍正的唯一一次“接触”。

雍正八年(1730)的春天,雍正皇帝闹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雍正命令内外百官大规模访求名医和精于修炼的术士。为此,他给河东总督田文镜、浙江总督李卫、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川陕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等一大批地方高级官员,分别发去文字完全相同的手谕。

雍正手书朱谕的内容如下:

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导,令其乐从方好,不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竭力代朕访求之,不必预存疑难之怀,便荐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试用之道。如有闻他省之人,可速将姓名来历密奏以闻,朕再传谕该督抚访查,不可视为具文从事,可留神博问广访,以符朕意。慎密为之!

雍正的这道密谕,中心意思是,让封疆大吏们代皇上寻找会修养的道家术士。为此,雍正要求地方大员:第一,务必将此事当成要务,一定要“留神”,而绝不能视作可办可不办的事;第二,一旦访得“深达修养”的人,对其家属要优厚安排,对其本人要好好护送来京;第三,尽管打消顾虑,哪怕推荐的人不很合适,也不会怪罪;第四,本地没有的,若听说外省有,也要奏报上来。最后,雍正嘱咐,此事属于绝密,千万“慎密为之。”

这道非同一般的密谕,雍正在当时总共写了多少份发给多少人,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在今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九份,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六份。这十五份朱谕,每份内容都完全一样,一字不差。若在通常,发给各地官员的谕旨,如果内容文字相同,都是由亲密大臣代笔,唯独这道密谕,全是雍正用朱砂一笔一笔一份一份地书写,而且十分工整,可见雍正对此事的慎密和重视。

皇帝既然如此重视,反复叮嘱臣下“留神博问广访”,“不可视为具文从事”,做臣子的有谁还敢怠慢?收到雍正的朱谕,各地官员即刻展开寻访行动。很快,四川巡抚宪德写折子报告说,当地有个叫龚伦的人,人们都称龚仙人,有长生之术,都八十六岁了,姨太太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雍正立即谕令召进宫来,可就在这时,那个龚仙人升天死去了。

没能见到龚仙人,雍正自然十分惋惜。但他并不甘心,又命四川巡抚宪德秘密查访,看龚仙人的儿子是否从他的父亲那里得到什么“秘传”。宪德于是又去秘访,结果几个儿子都说“未曾领受其父秘传”。龚伦的后人或许是感到此事干系重大,万一出点什么差错,身家性命就保不住了,所以未敢应召。后来的事实表明,龚伦的儿子是聪明的,河南道士贾士芳应召入宫就命丧黄泉了。

贾士芳是如何入宫的?那是浙江总督李卫,在奉到寻访道士谕令的第二天,便写折子向雍正报告说,民间传闻在河南有个四处游荡的道士叫贾士芳,素有“神仙”之称,特推荐这个贾道士进京为皇上治病。这个贾士芳,原先是北京白云观的道士,后来浪迹河南,远近有些名气。

雍正看过李卫的奏报,立即命令主管河南山东两省政务的河东总督田文镜派专人送贾士芳进京。贾于雍正八年(1730)七月间抵达宫禁,开始给皇上治病,竟颇见疗效。对此,雍正十分高兴,对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说:“朕躬违和,适得异人贾士芳调治有效。”在九月初六日李卫的秘折上,雍正还表扬李卫推荐贾道士有功,朱笔批道:“朕安,已全愈矣。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荐贾文士(即贾士芳)之力所致。”于是,贾士芳由一个野道士变为备受天子宠信的“异人”,身价陡增百倍。

可是,伴君如伴虎。仅仅是一个多月的工夫,也就是在这年的九月间,雍正突然将御用道士贾士芳下狱治罪。关于贾士芳的获罪,历来说法不一。现在,原始的皇宫档案为我们提供了新证。在清宫档案中,有一件经雍正亲笔修改过的上谕,据考证是雍正八年九月间发的。在这道谕旨中,雍正很直白地说:贾士芳的“按摩之术”、“密咒之法”,起初确实是“见效奏功”。可是,“一月以来,朕躬虽已大愈,然起居寝食之间,伊(指贾士芳)欲令安则安,伊欲令不安则果觉不适。”“其调治朕躬也,安与不安,伊竟欲手操其柄,若不能出其范围者。”雍正进而斥责贾士芳“公然以妖妄之技,谓可施于朕前。”读了这段谕旨,我们自然了解到贾士芳获罪的真相,原来这个道士利用“按摩”“密咒”等方术,逐渐控制了雍正的健康,让他舒适便舒适,让他难受便果然难受。贵为天子,怎能受他人摆布?雍正一旦察觉到自己的安康被贾道士操纵,顿感问题严重,遂刻不容缓地处理此事,立即下令将贾道士处斩,罪名是:贾士芳在朕的面前使用妖术。

贾士芳的案子发生后,雍正曾极力为李卫开脱,说李卫当初推荐时已经声明不知道贾某的底细,只是将所见所闻奏报上来,尽无隐之忠诚,因此只可嘉奖而无过错。这就给那些已经和将要推荐道士的大臣们吃了定心丸。

虽然砍了贾士芳的头,但雍正并没有因此失去对道士的信任。据清宫档案记载,从雍正八年(1730)闹病到五年之后死去,雍正皇帝参与道教活动一直十分频繁。在皇宫,除了专门进行道教活动的钦安殿外,雍正还请道士们在太和殿、乾清宫等主要宫殿安放道神符板,在他的寝宫养心殿安设斗坛,以求道神的保护。雍正为做法事,还在苏州定做道士们穿的丝缎法衣,一次就是六十件。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雍正当年身穿道教服装的画像。

雍正甚至在御花园建了几间房子专门给道士娄近垣等人住,以便随时请这些道士祈祷修炼。就此,雍正九年(1731)正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接到一道谕旨,上面说的十分明白:“朕看后花园千秋亭,若设斗坛不甚相宜,用后层方亭设斗坛好……玉翠亭之东有空地,量其地势,将小些的房添盖几间,给法官住。”这里的后花园,即是紫禁城内的御花园。以往,在皇宫内虽设有多处供奉佛道的处所,但这类地方除以太监身份充当的僧人、道士外,未经净身的山野僧道是从来不准在大内居住的。现在,雍正谕令在御花园玉翠亭的东侧添建几间房“给法官住”,也实在是破天荒的举动了。

翔实的档案资料表明,雍正不仅在全国大范围地秘密寻访道家术士,而且还在皇宫里与道士们打得火热。这些道士虽然其方术各不一样,但均属“修炼养生之人”,其目的都是为雍正“治病驱邪”。这当中有念咒按摩的贾士芳之流,有设坛祈祷的娄近垣之辈,还有下面将谈到的“为炼火之说”的张太虚、王定乾等一伙人。

雍正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开始升火炼丹了!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计档》,其中十一月有一条,十二月有三条。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 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的主持操办下,先后运入四千余斤木柴煤炭,利用矿银等物开始为雍正炼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2
其实严格的说老邬跟老贾是不同的。

老邬乃谋士,即幕僚,是为主子出谋划策的。相当于平原君食客三千,或者是孔明、刘伯温等“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的一类人物。这也是许多不得志的读书人一条绝好的去处,因为只要跟对老大了说对了话做对了事,升官发财的机会还是有的~清朝众多中兴名臣都曾为幕僚,比如位极人臣的李鸿章,曾是曾国藩的幕僚,也是他倾其毕生心血培养出来的接班人。
而老贾就不同了,大约可归为能人异士之类,是一位方士,就是练练丹、卜卜卦、看看易经、学学诸葛亮、扮扮大忽悠之类的~不说是异端邪说吧,真才实学貌似也不多,但能忽悠就是王道,谁叫那时候卟流行数理化捏,一个炼丹的顶多算个不入流的化学家吧,又不去考科举,封建迷信大忽悠啊~

但我觉得《周易》、八卦、玄学之类也不能一概bs之~毕竟可以当哲学教材读吗~再不济也能当做心理测验嘛~西方那些哲学泰斗们不都是唯心主义者啊
但启人心智,确乎有功!

在下拙见~拙见啊~我也是来引玉的。。
施施然爬下
第2个回答  2009-03-08
是真的。古人学的知识大都是“唯心”的,现代的我们感觉的到,却看不透,由此,经过夸大和
想象,把古人平常的事看的不平常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3-14
你问的这个问题基本上没人会回答 原因是没人会知道 除了古代人会证实 现代证实的基本上是根据古代遗留下的故物推索出来的
第4个回答  2009-03-08
一半虚幻一半事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