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为什么都是一些不认识的晦涩字句?

是印度音译吗?为什么不全部翻译成中国白话?
如果是不好翻译的话,不太可能吧?印度方言再多,也有意思吧?有意思就能翻译吧?
那为什么佛经都是那些让人搞不懂的句子?让人读不懂又怎么能理解?不理解又怎么传教?

主要是现在用了简体字。文化没有传承下来。比如你在看鲁迅的书的时候,就有很多词语是现在不用的了。

并且很多语言已经不用了。

比如我说很酷。走后门。二奶。

你明白。

2000年以后。你说还有人明白么。

有白话版的各种经文。您可以去搜索一下。

另外还有一些词是不翻译的。比如般若波罗蜜多。

就是专业名词一样。意思是让智慧带我们到彼岸去。的意思。

就好比化学里的核糖核酸。就是翻译了。您可能也不明白。但是确实就是核糖核酸的意思。而核糖核酸又是什么意思。就需要很多的解释了。

同样般若波罗蜜多也是这样看起来就那个意思。实际意思很多。就是没有翻译。

另外。还有一些咒语。是不能翻译的。就是人类智慧不能理解的东西。翻译不出来。没有人有这个能力翻译。

比如六字真言。就不能翻译。因为意思太多了。如果翻译六字真言,可能需要翻译一万年。用无数本书都翻译不过来。所以,领会其精神就可以。就是可以让我们解脱的咒语。

祝福楼主能够平安吉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1
首先我觉得佛经保留文言文没什么不好,当然现在流传的佛经大多是台湾出版的,繁体字也是阅读的一个问题,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佛门成员的素质。
估计有高中以上文学水平加上一些古文阅读量,读一些简单的佛经不成问题。圣经到全是简体的,你看看某些基督徒,我就不多说了

另外你知道译经是多大的工程吗?那是无数高僧大德历时数十年才能完成一次。连四大名著的白话版都只配做儿童读物,佛经是很严谨的,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原有的语义而不能妄自加上自己的理解,而文言文译成白话时很多地方就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一定要看白话版,现在还在真不是没有,你去看就好了,连中国古文和印度方言都分不清,对你也没多大希望
第2个回答  2009-03-12
译经,只有大成者才有能力担当……
否则,把金山翻译一遍变成了土山,那不是害人吗?
现在的成就者很少,有精力翻译的人就没有了,相对而言,培养弟子,更适当一点。所以经典都是古人翻译的,看不懂古文,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得自己想办法……并非佛教想靠这个来保持什么神秘感。

"果是不好翻译的话,不太可能吧?印度方言再多,也有意思吧?有意思就能翻译吧?那为什么佛经都是那些让人搞不懂的句子?让人读不懂又怎么能理解?不理解又怎么传教?"——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金刚经上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住”字,古人就用的很巧妙,现代语句当中无法找到另外一个词来代替这个字的真实意思,翻译成其他任何一个词语,都失去了这个字原本的意思。如果要用一句话来阐明这个“住”字,那只能证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才能阐明的正确。
就好比英文的笑话,翻译成中文未必可笑一样的道理,其中的意境就消失的干干净净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3-12
大多数佛经都是在古代翻译的,主要的翻译活动是在宋以前,所以文字语句自然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相差很大。我们使用的现代白话文是民国时期逐步形成的,与宋、元、明、清时的口语都已经有很多不同了,再对比以前的文言文自然很不易理解。所以文学水平影响了对古代文献的理解,需要我们慢慢熟悉掌握。

从翻译佛经来看,按现在文献考证的说法,最晚的佛经都是在公元一、二世纪左右出现的,按佛教教义的说法,所有佛经都出现在佛祖寂灭后的一百年内,这样,佛教的原典离现在就有二千多年的差距,所以后期佛经的翻译是否完全符合原意又打了折扣。从古梵文到文言文,从文言文再到白话文,其中转译越多,内容变化的可能也越多,所以学佛还是提倡看古代的文言文就是这个道理。
第4个回答  2009-03-11
这和当时的翻译的人有很大的关系。译者的学问都是当时一流的人才,文采出众,同时也和当时的古文有密切的关系。佛法义理深刻,往往几个字就能表达出极其广阔的智慧与境界。

应该考虑到古时候的人从小就学习的是四书五经,对于他们来说佛经并不难理解,而今天的我们从小学习的是白话文,看佛经就有一定的困难,首先语言就有一定的障碍。

有古文基础的人学习佛经非常容易、现在的佛经都有白话注释帮助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