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本位制?

如题所述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
  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国际货币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9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直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

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

扩展资料:

金币本位制盛行于1880~1914年间,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也可以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发展,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长起来。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都曾经停止黄金与纸币的兑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本位

第2个回答  2005-11-04
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

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广义指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来表示一国本位货币的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狭义仅指金币本位制。
金是一种理想的货币材料,它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和携带,体积小,价值高,易收藏。早在古采,金就被人们当作货币商品。到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各种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以金充当单一的本位货币成为客观需要。1816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当时各国实行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国家法定铸造一定形状、重量、成色的金币,作为具有无限法律效力的本位货币来流通;金币和黄金可自由输出、输入;金币可自由铸造,可持生金请求国家铸造机构代铸;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金币和黄金。这些特点使得本位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国内价值与国外价值相一致,并使之具有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国都放弃了金币本位制。
20世纪20年代,英、法等国改行金块本位制,其他多数国家则实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下,并不铸造金币,而是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纸币来流通,纸币并不能自由兑换黄金或金币,只能按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例如 ,1925年英国规定,纸币一次至少兑换净重400盎司的金块 ,这就大限制了纸币兑换黄金的范围。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充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储备金;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本国币值稳定,实现本国货币同所依附的金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纷纷宣布废除金本位制,使金本位制成为一种历史上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有不易造成通货膨胀等优点,但与当代经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第3个回答  2005-11-05
金本位制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纯正的金本位制,仅指金币本位制。现在世界各国以放弃使用金本位制,现在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即纸币本位制。
第4个回答  2005-11-05
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主要包括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