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9-02-19
佛教中有八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好像应该说是不由生死而易变的 所谓无我指的是现在的我死后 并没有一个肉体的我或者这样一个灵魂会存在 而是通过一种变异 将我的意识存留了下来 叫做中阴身 然后中阴身在转世入胎投胎为其他众生 这其中并没有一个物质形态上的或者是永恒不变的我存在 但是我是一个易变的概念吧
但是由于有这个阿赖耶识在 你所造作的业 会随着“我”的流转变化而延续 所以说 在世的时候要做善事 以后或者来生受到善报
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因果的问题 因为佛教承认因果的循环 每件事情必有前因和后果 那么业的流转必有结果 而产生结果的同时 它又作为一个因开始
业(这是我读经之后的理解,有些人认同这种观点,不过还是需要你自己来确认和评价)就是人或者众生所造的身口意的行动 说到底是你的某种情所产生的作用 如同爱情、亲情、贪恋某种物品等等 这些情会在意或者行动上产生效果 即便是没有说出来的 但因为心里面的念念不忘 会对你将来以及来生的性格或者行为带来间接的影响 这个应该就是业
而在修行的路上 积累福报等等这些善的因素 是为自己修行解脱道铺垫道路的 即便不是为了解脱 那么种下善因 也对自己的生死轮回是件好事 谁愿意总是承受痛苦和各种感情的折磨呢?
PS:前面的概念说的不准确,还是请你仔细去看一些资料吧,呵呵 不然我可是妄语了
第2个回答 2009-02-19
嗯。。。。。。。 我可以分为两种,大我和小我。 大我是指主宰者,小我是指灵魂。 佛陀宣说无我可以理解为世间无主宰者,世间无灵魂。因为佛陀宣说“诸行无常”,而世间一切的行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因为永恒的主宰者以及灵魂是不存在的,也同时否定了灵魂以及主宰者的存在。
一切行(有为)是无常的,那么一切(有为)法都是无我的。
无我并非否定自身的存在意义,而是告诉我们真相。 行善有两种,一种是世间法,一种是出世间法。 一般人行善求福,这是世间法,为了能轮回能够更好。而出世间法是为了解脱轮回之苦,世间之苦的。
无我并非说既然无我就一切无所谓,而是告诉我们真相。 我们应当思维‘苦,无常,无我’。不要执著于此,否则会带来痛苦。 这就是真相。
第3个回答 2009-02-22
我也是初学,随便说两句哈。
我觉得金刚经对此有解释,还有我觉得自性既空既有,“无我”是要通过修行实证的,对于佛等成就者,可以真正做到无我,但是对于我们,虽说通过佛经知道即使一切业力也是没有自性的,但是我们没有修行的果,知解徒尔,到真的带业转世时,即使嘴里知道这是假的,没有自性的,但因为没有受戒,守戒,如法修行,定力不够,心随境转,所以仍会看不透,苦恼不断。所以佛希望我们仍要修善。
而且,学佛要想精进是很困难得,如果修善积福德,则给学佛创造了个好环境,不是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吗?即使修行得到罗汉果的圣人也会因福不够遇到种种劫数。
以上愚见,愿抛砖引玉。
第4个回答 2009-02-19
无我分为两类:1、人无我(人空)。认为人是由五蕴假和合而成,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我(灵魂);2、法无我(法空)。认为一切法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没有常恒的主宰者。小乘佛教一般主张人无我,大乘佛教则认为一切皆空,法的自性也是空的,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如幻如化。因此一切事物和现象,按其本性来说都是空的,它们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些假象,即所谓“性空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