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道轮回】
轮回,梵语Samsara,又译为轮转、流转。
轮回的原始思想产生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奥义书中有之
但并不完备
轮回:
“轮回”的主体是虚妄的“执持识”,“轮回”的动力是“业感”,“轮回”的结束是“解脱”。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如车轮旋转不息,
造善业得乐报,如天、人二道,
造恶业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
《观佛三昧经》卷六所说:“轮回六趣,如旋火轮。”
“六趣”即“六道”,是生死轮回的六个去处:地狱、饿鬼、畜生、天、人、修罗。
俗语中常用“六道轮回”。
如元·李寿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脱离生死,免却六道轮回。”
又如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则你那六道轮回怎脱免,使不的你九伯风颠。”
2.【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
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
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
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
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
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
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
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3.【五阴盛苦】
八苦之一。又曰五盛阴苦。
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五阴而众苦炽盛,故曰盛。又五阴之器盛众苦,故曰盛。
中论疏七曰:‘有斯五阴,众苦炽盛,名五盛阴苦。又此五阴,盛贮众苦,名五盛阴苦。’
次一义,为五阴之作用炽盛,故名为五阴盛或五盛阴。旧译之经常呼五阴而言为五盛阴者,即此意也。
增一阿含经十七曰:‘世尊告诸比丘曰:彼云何为担?谓五盛阴是。’然则五阴盛苦,犹单言五阴苦也。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08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