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妤写的《除夕》与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对除夕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不同之处表现在:

1、斯妤的《除夕》主要写了腊月二十九,闽南老家做年夜饭、吃团年饭的情景和那天作者一家的活动,是写的“自己”一个家庭都如此热闹,整个村子就更热闹了,是局部。

2、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习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写的是北京人是怎么过年的,是大场面,是个整体。

资料拓展:

斯妤,女,汉族,1954年出生,福建厦门人,当代散文家,小说家。长篇小说《竖琴的影子》、《斯妤文集》,散文集《两种生活》,小说集《出售哈欠的女人》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两度获“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其中《北海的早晨》被选入上海二期课改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科。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0

斯妤的《除夕》主要写了腊月二十九,闽南老家做年夜饭、吃团年饭的情景和那天作者一家的活动是写的“自己”一家怎么过年的,是局部。

《北京的春节》是写的北京人是怎么过年的,是大场面,是个整体。
《除夕》摘录:
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廿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北京的春节》摘录: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参考资料:老舍《北京的春节》、斯妤《除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除夕是描述自己怎么过年的
北京的春节是说北京人怎么过年的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斯妤的《除夕》主要写了腊月二十九,闽南老家做年夜饭、吃团年饭的情景和那天作者一家的活动.

拓展资料

斯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29
不同之处表现在:
1、斯妤的《除夕》主要写了腊月二十九,闽南老家做年夜饭、吃团年饭的情景和那天作者一家的活动,是写的“自己”一个家庭都如此热闹,整个村子就更热闹了,是局部。
2、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习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写的是北京人是怎么过年的,是大场面,是个整体。
第4个回答  2022-02-19
斯妤的《除夕》主要写了腊月二十九,闽南老家做年夜饭、吃团年饭的情景和那天作者一家的活动是写的“自己”一家怎么过年的,是局部。
《北京的春节》是写的北京人是怎么过年的,是大场面,是个整体。
《除夕》摘录:
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廿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