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告急

快点我思品课要用速度!!!

1)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针对耕地不断缩减、人地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必须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全面推进耕地的保护、开发和整治。为了加强土地法制建设,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乱占耕地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80年代先后审议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完善了其农田保护制度,全国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了耕地保护的制约和奖惩机制。199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要求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些法制措施,已起到了一定作用,还应不断深入宣传,切实保护好耕地。

(2)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保证耕地尽可能少减,并设法增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是实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

解决耕地不足的办法不外乎外延性开发,即开荒扩大耕地,和内涵式挖掘潜力。如上所述,中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不多,因而就不可能主要依靠扩耕来增产粮食,而主要应在切实保护既有耕地的基础上,致力于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即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汇集1980年典型调查资料,开垦1亩荒地的投资,最少的是东北沼泽地为158元,最高的是东南沿海滩涂需360元;而改造治理中低产田,每亩最少的如黄土高原仅需14元,最高的如西北干旱区需235元。可见,在现实条件下改造治理中低产田挖掘潜力比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的代价要低得多,因而也是更为可行的办法。目前,平均亩产不及400公斤的中低产田约占全部耕地的83.2%,可见潜力极大。其中中产田大都为有轻度洪涝或轻度盐碱的平地,或轻度水土流失的缓坡地,一经采取改良措施,消除其限制因素,较易达到增产效果。在投入资金容许的情况下,还应改造较为费工的低产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低产田,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实施。

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是挖潜的另一重要措施。最大可行性是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暖温带(如黄淮海平原南部)和亚热带(如南方浅丘)地区。目前全国平均复种指数为155%,如能提高1个百分点,即无异于扩大播种面积2000万亩,如能将全国平均复种指数提高到160%,则将可增加播种面积1亿亩,相当于开发所有条件较好的宜耕荒地,可见其效果之大。

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还有其他一些途径。例如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目前占到城镇农村居民占总用地量的87%以上,而且近年农民扩展宅基地成为普遍现象,如加强整理,适当集中建设新农村,实施退宅还田,大有潜力。又如现有2000多万个乡镇企业80%散布在小型自然村,既扩大了污染源,又不利于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如加以适当集中布局并与小城镇的建设结合起来,则可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便于管理和企业之间的协作,还可节约大量用地。再如复垦各类废弃地,整治被破坏的土地,或将零碎不规整的土地加以平整改造,提高其利用率,盘活存量土地也有潜力可挖。

(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①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通过规划可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各地区土地资源的潜力;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生产以及保障生活的要求,协调好各用地部门的关系,既保持必要面积的耕地,又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②合理利用和加强保护耕地必须同步进行,彻底改变重用轻养的局面,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③坚持节约用地与集约经营。发展节地型农业(包括节水、节能、节时)有多种形式,例如开发林粮间作、果林间作、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等多层次立体利用土地空间,发挥土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

④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发展高效、优质、持续农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1
中国的土地资源问题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土壤的水蚀和风蚀现象严重。目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为191万平方千米。中国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千米。[2]   1.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量测结果,在现有耕地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全国总耕地的41.6%;对农业利用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面积约占34.5%;对农业利用有较大限制、质量差的三等耕地约占20.3%,不宜农用而需退耕者3.3%。据统计资料推算,如果以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亩产150千克为一个台阶计算,那末150千克以下的低产田占21.0%,高于300千克的高产田占22.5%,150—300千克的中产田则占56.5%。由此可得以下几点结论: 2.全国农用后备土地资源约5亿亩,按其质量评价,其中一等荒地仅占3.1%,二等荒地占49%,三等荒地占47.9%,包括盐碱地、沼泽地、红黄壤山丘、高寒地、干旱地和沿海滩涂等。且大多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开垦所需投资较大,要经大力改造后才能使用。   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35°N以北地区,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山区的山间谷地及山前丘陵,内蒙古东部,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伊犁河流域等,这些地区的荒地面积约占全国荒地面积的80%。宜农荒地既可以开垦用于农耕,也适于发展牧业与林业,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以免引起农、林、牧争地的矛盾。宜农荒地中约有40%为天然草地,主要适于开垦种植饲草饲料,将天然草地转变为人工牧草地。另外,约有16—20%的宜农荒地分布在南方各省山丘地区,主要适宜发展木本油料和茶、桔等作物。   3.中国西部牧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但草原牧区土地生产力低,平均每亩草场仅产肉0.15千克。如以牧草加上农作物秸杆,农副产品的剩余部分作为饲料量计算,则西部的饲料量仅占全国的11%,产肉量占4.9%。西部牧区草场不仅生产力低,而且普遍过牧超载,导致草原退化与土地沙化。因此,草原牧区当前不宜大幅度增加载畜量,而应休养生息,严格地控制牲畜数量。   饲草资源开发潜力,一是加强草原管理,使4亿亩退化草场恢复到原有生产水平,估计每亩可增产干牧草30千克;二是改良草场,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通过开辟水源,消除毒草,建立科学的放牧管理制度,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三是开发缺水草场。据调查,全国牧区约有3—4.5亿亩缺水草场,平均利用率仅有30—40%,经过开发水源,可扩大利用率;四是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南方山地草场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目前利用不到20%,具有很大潜力。   4.中国林业用地为37亿亩,其中森林面积为18.7亿亩。森林中中幼林占10亿亩左右。 土地资源已趋匮乏
  据林业部资料,目前有21个林业局可采森林资源已基本枯竭,按现有生产水平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将有近70%的林业局可采森林将全部采完,而南方集体林区乱砍滥伐更为严重,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无论从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供给木材角度看,对林业建设与林地布局都有必要进行战略调整。即在继续搞好平原、城市绿化和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同时,把林业建设的战略重点尽快转向山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山区面积大,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角度,需要如此;而且由于山区多属江河上游,或是平原农区屏障,对于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庇护农田、草场,都至关重要。从全国土地资源特点分析,东北、西南两个老林区恢复资源需时较长,应抓紧筹建新的林区。要重视南方亚热带山丘的开发,那里山丘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0%,近 2/3为海拔1000以下的低山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土地生产力高,林木生长快,适宜树种多,造林及封山育林均易奏效,发展林业条件优越。因此,应集中力量,加速建设,力求在本世纪末成为国家最大的用材林、经济林基地,以避免到时可能出现森林资源青黄不接的问题。
第2个回答  2013-04-11
1)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针对耕地不断缩减、人地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必须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全面推进耕地的保护、开发和整治。为了加强土地法制建设,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乱占耕地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80年代先后审议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完善了其农田保护制度,全国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了耕地保护的制约和奖惩机制。199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要求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些法制措施,已起到了一定作用,还应不断深入宣传,切实保护好耕地。

(2)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保证耕地尽可能少减,并设法增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这是实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

解决耕地不足的办法不外乎外延性开发,即开荒扩大耕地,和内涵式挖掘潜力。如上所述,中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不多,因而就不可能主要依靠扩耕来增产粮食,而主要应在切实保护既有耕地的基础上,致力于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即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汇集1980年典型调查资料,开垦1亩荒地的投资,最少的是东北沼泽地为158元,最高的是东南沿海滩涂需360元;而改造治理中低产田,每亩最少的如黄土高原仅需14元,最高的如西北干旱区需235元。可见,在现实条件下改造治理中低产田挖掘潜力比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的代价要低得多,因而也是更为可行的办法。目前,平均亩产不及400公斤的中低产田约占全部耕地的83.2%,可见潜力极大。其中中产田大都为有轻度洪涝或轻度盐碱的平地,或轻度水土流失的缓坡地,一经采取改良措施,消除其限制因素,较易达到增产效果。在投入资金容许的情况下,还应改造较为费工的低产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低产田,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实施。

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是挖潜的另一重要措施。最大可行性是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暖温带(如黄淮海平原南部)和亚热带(如南方浅丘)地区。目前全国平均复种指数为155%,如能提高1个百分点,即无异于扩大播种面积2000万亩,如能将全国平均复种指数提高到160%,则将可增加播种面积1亿亩,相当于开发所有条件较好的宜耕荒地,可见其效果之大。

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还有其他一些途径。例如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目前占到城镇农村居民占总用地量的87%以上,而且近年农民扩展宅基地成为普遍现象,如加强整理,适当集中建设新农村,实施退宅还田,大有潜力。又如现有2000多万个乡镇企业80%散布在小型自然村,既扩大了污染源,又不利于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如加以适当集中布局并与小城镇的建设结合起来,则可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便于管理和企业之间的协作,还可节约大量用地。再如复垦各类废弃地,整治被破坏的土地,或将零碎不规整的土地加以平整改造,提高其利用率,盘活存量土地也有潜力可挖。

(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①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通过规划可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各地区土地资源的潜力;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生产以及保障生活的要求,协调好各用地部门的关系,既保持必要面积的耕地,又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②合理利用和加强保护耕地必须同步进行,彻底改变重用轻养的局面,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③坚持节约用地与集约经营。发展节地型农业(包括节水、节能、节时)有多种形式,例如开发林粮间作、果林间作、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等多层次立体利用土地空间,发挥土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

④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发展高效、优质、持续农业。
第3个回答  2012-04-17
虽然世界有大量土地,但我们每年都在一点点被沙漠吞没,再加上人类向我们排污,填埋拉圾,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几十年后,肥沃地将消失......快救救我们!
第4个回答  2009-04-15
你可以找一下中国耕地面积的变化,网上有的是的。而且一般都附带有原因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