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底部爆发力最强的技术形态

如题所述

关于底部爆发力最强的技术形态

在面对大量的股票时,我们需要判断出哪只股票有庄家,哪只股票没有庄家,以及它所处的阶段。为了能够准确判断,需要对该股的基本面和技术面进行全面、详细和科学的分析,然后才能得出结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底部爆发形态,供大家参考。

底部爆发力最强的技术形态

“圆弧底”顾名思义是指K线连线呈圆弧形的底部形态,与“潜伏底”相似之处在于同样常出现于交投清淡的个股中,耗时几个月甚至更久,因此具有相当大的能量,而这种底部通常是中长期底部。

主持人:深沪两市自2001年6月份起进行了持续时间长达4年的下跌,终于在1000点处获得支撑,并展开反弹,许多个股的底部形态已初步形成。这期,我们邀请证券资深人士张红记先生来介绍一个底部爆发力最强的技术形态——圆弧底。

■北京海淀区股民何小姐:圆弧底有哪些特点?

张红记:在所有的底部技术形态中,圆弧底形成的概率是最低的,这是因为形成圆弧底的条件太苛刻。首先,它要求股价处于低价区,这个底价区应该是两三年内的最低价位,并且低价区的平均价格应该至少低于最高价的50%以上。其次,在形成圆弧底之前,股价应该是处于连续下跌状态。再次,圆弧底距离前期成交密集区要尽可能远。

从其形态上看:1、圆弧底的股价变动简单且连续,先是缓缓下滑,而后慢慢上升,K线连线呈圆弧形;2、成交量变化与股价变化相同,先是逐步减少,伴随股价回升,成交量也逐步增加,同样呈圆弧形;3、耗时较长;4、“圆弧底”形成末期,股价迅速上扬形成突破,成交量也显著放大,股价涨升迅猛,往往很少回档整理。

■北京朝阳区股民吴先生:圆弧底形成为什么这么难呢?

张红记:这是因为圆弧底是投资者在熊市中信心极度崩溃时在技术走势上的表现。它清晰地显示了多空双方力量消长和主力吸纳的全过程:1、当股价从高位跌下来时,卖方的势力逐步减弱,主动性抛盘减少,买方力量畏缩不前,于是成交量随着股价下跌持续下降。2、股价虽然继续下跌,但买卖双方都已接近精疲力竭,所以股价跌幅越来越小,直至水平发展,同时成交量也极度萎缩。3、当股价跌至极低位时,开始有主力机构或先知先觉者入场悄悄收集,多方力量渐渐增强,股价及成交量缓缓上扬。4、最后,收集完成,买方势力完全控制市场,股价迅速攀升,因为底部耗时长,换手充分,所以向上突破后,卖方无力抵抗,往往无需回档,中长期升幅往往比较大。

■北京丰台区股民孙先生:江钻股份这几个月的走势是圆弧底吗?

张红记:从图形上看,江钻股份自2004年12月开始,确实走出了一个圆弧底,而且这个底部形成的时间也足够长,有近8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个圆弧底的上涨高度有限。因为它距离前期的成交密集区太近,也就是说原有的股票持有者没有经历一个极度绝望的过程,导致它底部的换手率不高,这也限制了它未来的上涨高度。

所以在涨幅的度量上,我比较保守,预计目标位在7.2元至8元一线,而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圆弧底,它的上涨高度往往是弧底最低点到颈线距离的3至4倍。

顶部与底部的技术指标判断

顶部与底部的判断在股市的操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成功的股市投资者当然希望在顶部抛出股票,在底部买进股票,这是广大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很多投资者都想有一些在底部买股票机会,在大盘顶部能将所有的股票抛掉。但实际上,有许多顶部和底部出现的时候却是较难知觉的。主要的原因在于当顶部出现的时候常会和技术上的回档结合在一起,有时股指和股价在进入到一定的高位后往往还有进行高位调整后再次上升的趋势,若过份地对大盘或个股敏感却不一定能获利,因此,对顶部和底部的短线判断有不同的要求。

一、从第二高(低)点判断大盘与个股的顶部与底部

在短线中有时较难对顶部与底部进行判断,有许多情况真是处在身在顶部(底部)而不知顶(底)的情况,而且有时投资者认为大盘已到达顶部,但在众多买盘的介入下,股指却仍然创出新高,这种情况在大牛市时代极易出现,也是一些技术派人士常会在上升途中拼命唱空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大盘的上涨与下跌和多头与空头的力量密切相关,顶部与底部的形成往往是两种力量出现重大转折点的时刻。

除利用波浪理论以及其他指标来判断大盘的底部与顶部以外,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技术形态上的第二高点来判断顶部与底部的方法。比如说,沪市大盘在98年6月4日上涨至1423点后似乎短线较难判断底部,但经过回档后,大盘并未创出1423点的新高,从而确立了1423点为顶部。有时底部的判断也是如此,98年8月18日大盘在经过连续的下跌后,终于下探至1043点尽管当时有一种短线见底的感觉,但尚未得到第二低点的确认,在以后大盘再反弹至1190点后,再次出现了下跌,但大盘仅下跌至1072点后大盘再次出现了上升,从而使股指的短线底部得到了确认。从上证指数在98年见顶时的形态和上证指数在98年见底的开态,可以清楚地发现第二高(低)点对判断大盘顶部与底部的作用。

从理论上讲,之所以会出现第二高点不能突破第一高点的情况,往往属于多头力量开始有所削弱,而空方打压的力量即将产生,反过来,当空方对股指进行持续的打压后,在创出第一低点后,多方开始反击,若第二低点不能再次出现的话,其转折点也将由此而产生。这种情况不仅会表现在大盘之中,在个股方面常会有类似的情况,特别在第二高(低)点判断个股的顶部与底部时常会有较大的实战性。比如说,沪市的葛洲坝在97年上市后即被炒作,股价从13.50元一直炒至22.90元,但该股在20元左右盘整近16个交易日后,该股曾在6月26日一度想再创新高,但股价仅上摸至21.20元后便掉头而下,该价位由于不能冲破前次22.94元的新高,从而确立的22.90元为其顶部。投资者即使不能在22.90元全部抛出股票的话,若能在21.00元左右抛出的话多少也有较大的收益。

二、利用技术指标判断顶部与底部

有时,在技术指标中可以判断大盘与个股的底部与顶部。在技术指标中RSI(相对强弱指标)是较常见用的判断顶部与底部的指标,相对强弱指标RSI(RelativeStrengthIndex)是同KD指标齐名的常用技术指标。RSI从一特定的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情况,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并根据股价涨跌幅度显示市场的强弱。该指标对底部与顶部的判断常会有较准确之处,其常见的情况是,当股指股价与RSI处于高位,并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两个峰,而此时,股价却对应的是一峰比一峰高,这叫顶背离。股价这一涨是最后的衰竭动作,这是比较强烈的卖出信号。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底背离。RSI在低位形成两个依次上升的谷底,而股价还在下降,这是最后一跌或者说是接近最后一跌,是可以开始建仓的信号。

用RSI指标判断顶部与底部常会有较大的实战意义,从短线的角度而言,有时可利用RSI判断底部与顶部。如沪市在1997年上涨至1510点的当天,RSI明显有一种顶背离的情况,当天股指创出了了新高,但RSI并未创出新高,当天的5日和10日强弱指标均在70左右,如此情况与前几天RSI在92左右形成极大的反差,这时若能看清楚技术指标的话,应该全线出货。上证指数在97年5月见顶时的RSI顶背离的情况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而RSI在判断底部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如98年沪市大盘曾一度从1300点跌至1043点,在98年8月18日大盘下摸至1043点的当天,RSI并未创出新低,当天的6日RSI为8.43,12日RSI为14.42,而在8月17日大盘股指为1070点时,当天的6日RSI为7.94,12日RSI为14.14,这种底背离的情况也较难判断大盘是否会进入到底部区域。

在技术指标中除RSI指标对大盘与个股的顶部与底部有判断作用以外,其他指标也具有判断顶部与底部的作用。象ASI(振动升降指标)和KDJ(随机指标)都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在KDJ指标中,不少投资者常会错误地运用该技术,而实际上该技术的功能说明也明确指出当D%在70%以上时,市场呈超卖的现象。若完全根据这一指标是进行操作的话,常会带来较大的失误,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当某只股票出现极强的走势时,KD指标很可能呈高位钝化后,该股仍然出现上涨。实际上,笔者认为对KD指标的运用应该结合RSI指标一起判断个股与大盘的走向,KD指标在判断大盘的顶部与底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指向作用。

怎样用K线判断大盘顶部,顶部的研判技巧是什么

如何才能判断一只股票的价格是否到达了顶部区域(或阶段性顶部区域),本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量、价及一些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对顶部区域(或阶段性顶部区域)判断有如下体会。

当股价由底部启动走入上升通道后就要开始监视顶部的出现,这时一般不再以日K线图为主,而以60分钟K线图为主。因为60分钟K线图较日K线图更能够快速反映股价的变化,而其他的K线图要么变化过于频繁,要么变化过于滞后。但日K线图或周K线图可靠性比较高。将60分钟K线图中的价均线系统参数设置为5、10、20。将K线图、成交量图、MACD图显示于同一屏幕上(目前几乎所有的股票软件都可以做到)。当股价从底部(或阶段性底部)上升到一定高度,如果K线图上出现股价滞涨、成交量放大,股价回落、成交量萎缩等现象,同时价均线、量均线、MACD都会由上升逐渐转变为走平或下降。当价均线系统的5单位线下穿10单位线,MACD的快线下穿慢线时,说明这只股票在此价位区域有大量获利盘涌出或庄家出货情况发生。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此区域股价已经进入顶部区域(或阶段性顶部区域),也就是发出庄家在出货或要进行回调洗盘的信号。最起码股价会在这个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如果股价均线的5单位线下穿20单位线,10单位线下穿20单位线再配以K、D、J等技术指标就更可以确认这个区域是顶部区域(或阶段性顶部区域)了。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投资者应做清仓处理。如为阶段性顶部区域可在股价企稳后或有效突破此区域后再行介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