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

如题所述

怎样才能上好心理健康课呢?这个问题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首先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课是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多数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为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自己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做适当的调节,实际上是起一个预防保健的作用。我还参加了有关单位办的进修学习,搜集了大量的参考书,使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学生从长久形成的思想模式去看问题,认为这种课一定是讲道理的说教课,不一定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教学方式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应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我认为我们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让他们敢于向你敞开心扉,觉得你是他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了解了他的心理状态,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所以不能搞说教式,要与同学交朋友交心,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成为我上心理健康课的立足点。 一、精心设计第一次课学生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来上这第一节课的,怎样才能一上课就能吸引学生使他们喜欢呢?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从介绍“健康”的定义引出心理健康这个词,告诉他们我们的课就是在关注大家的心理健康,我是来和你们一起探讨怎样解决心理困惑的,所以我是你们的朋友。然后请每个同学介绍自己并说一句简单的话“我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或是“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一分钟思考,同学们都来了精神,有的跃跃欲试,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脸红了……这样我大致看出了谁是性格外向的孩子,谁是内向怕羞的孩子。听他们的介绍也非常有意思:“我最大的烦恼是没考上高中”,“我最大的烦恼是我妈老唠叨我”,“我最大的烦恼是太胖了”,“我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份好工作”,“我最大的愿望是老师能理解我,别老看我的头发不顺眼”等等五花八门不时引起同学们的笑声,这笑声背后也提醒了我们,同学心理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我都认真听,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我肯定了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然后说:“你看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同样是人但每个人之间又都存在着许多差异。我们的同学就有威武健壮的、瘦小玲珑的、活波外向的、内向怕羞的、爱好体育运动的、爱好古典文学的等等。但是我们的同学们现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你们已经迈进了人生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青春期。说美好因为她是人生的花季。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心理学家提醒我们这也是人生的危险期,称这段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因为这时你们有强烈的要摆脱束缚感,想证实自己的价值的感觉。这就要经历一个困惑甚至痛苦的过程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我来讲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考虑是否与你有关。我讲了以下几点:(1)承受能力差(列举了一个职高学生因失恋而自杀的这是事情)(2)与父母难以沟通(3)情绪多变不能自控(4)对自己产生怀疑不能正确评价自己(5)和异性交往的是是非非(6)到职业中学上学的想法和对就业的迷茫。每个问题我都列举了一些存在的现象,不去做评论,而这些问题确实是存在于他们之中较普遍又较关心的问题,所以呼应非常强烈。最后我告诉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呢?怎样才能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解决自己心理存在的一些困惑和烦恼呢?这就是我们开设此课的目的,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光靠我一个人是绝对不行的,需要同学积极参与到课中来,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今天课后我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应该怎么上?这样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使他们有了盼着下节课快点到来的心情,有不少同学反应,一周一节课太少了,希望多开几课时。 二、营造宽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第一次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热情就会很高,参与意识很强烈,他们会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如希望搞“热门话题讨论。”让我们上一节以“夸夸自己”为题目的课好不好?还有的建议老师多讲一些和他们联系密切的实例,还有的同学说咱们能不能搞点小品表演等等。我也深深感觉到:我们的课一定要迎合学生的心理,要轻松、精彩、让人回味。我说话的方式应采取和他们聊天的方式,所以我设计的课都是多让学生活动、参与、自己去分析、寻找问题的答案。我对他们所谈的给予归纳、小结、点拨,适当的时候讲一些小笑话、小故事、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比如我们在上“不良情绪的调试”一课时,同学们说了许多,最后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瞎趣”,写一个高度近视者由于眼睛不好而闹出许多笑话的事。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我问他们:“他都快瞎了,怎么还这么快乐啊?”学生抢着回答:“他看问题的态度正确”,“他能笑对人生”,“他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会自我安慰”,“他幽默”——这些都是我们调试不良情绪所需用的方式方法,同学们自己做出了总结。课上我们还经常搞一些心理小测试,这也是受学生欢迎的栏目之一。比如讲情绪问题时让学生“测测你情绪的稳定度”等。讲人际交往时我们搞了“你的交往能力如何”等等。每次公布答案时你就能看到有的同学眉飞色舞、有的瞪着答卷默默不语,有的同学对我讲:“我特别喜欢您让我们做的心理测试,它让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试着去改变自己”。记得有一次“热门话题讨论”是经学生再三要求非要在课堂上讨论交异性朋友的问题,说实在话这是令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曾有人劝过我:“千万别在课堂上讨论这话题,你没法收场”。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我决定试一试,我把题目订为“谈谈青春期的悸动”。讨论会上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言,仿佛要把心中的那股怨气全撒在我的身上,“老师您承认不承认男女生之间有真正的友情?”,“老师您对‘早恋’这个问题怎样看?”“和异性交往就是坏孩子吗?”——当时我都有点蒙了,我说:“你们别质问我啊,我今天是听众,想听听你们的想法”。他们讲了许多。一个男生说他曾有过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喜欢一个女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但不幸被她妈妈发现了,在她的干涉下女孩和我分手了,我非常伤心,我会永远在心底珍藏那段美好的感情,我不明白,她妈妈为什么反对我们交往呢?听得出这个学生心理受到伤害,我对他说些什么呢?我想了想对他说:“我很能理解你心情,我很赞同你说的把美好珍藏在心底。美好才值得珍藏,会珍藏才能保护住那份美好。”还有一个同学讲了这样一件事,初中时我们三个男生三个女生非常要好,可老师找我们分别谈话非要把我们说成是三对,还找家长,我们真是气坏了,觉得他们太“俗气”了,难道男女生在一起就一定是谈恋爱吗?于是我们商量好了和他们对着干,偏在一起看他们怎么办?听着学生们的心声的流露,我真是感慨万千,是啊,应该理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爱慕心目中理想的异性和希望得到异性的青睐的心理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大可不必谈“男女生交友”而色变,关键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友谊和自尊自爱。最后我讲了这样一段话:“请同学们把握住青春期的悸动。青春是一段敏感而容易悸动的季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漫不经心的话,都容易在年轻的心灵上激起阵阵涟漪。青春是一段美好而需要把握的季节,一份忧伤、一份欣喜、一份莫名其妙的感动都需要年轻的你深深思索、郑重选择。成长就在这个季节,成熟就在这个季节,”我劝慰同学们要理解那些家长与老师的心情,他们是爱护你们的。课后不少同学写来条子表示要保持友谊不放纵感情,要把精力用在增长知识、锻炼身体方面。看来我们的课取得了一定得效果。另外,我在课上紧张之余放点轻音乐,让学生放松一会儿。看有关录像片。还有的课上把例子绘画成幻灯片提高学生的兴趣,总之我力求将课堂活跃起来。使同学们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和学生做朋友聆听他们的倾诉课堂上我们为同学们解决了一些心理的困惑但仍有一些同学上课听的多,说的少,有的几乎是不开口,可是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有话要讲,当着众人不好开口。怎样才能让全体同学都敞开自己的心扉呢?治疗心理疾病的灵丹妙药是首先给他一个发泄的机会。我决定和同学们一起开展“文笔交流”活动。我对他们讲,写什么事都可以,只要你是在实话实说,发泄也好,批评也行,不满也可以,困惑就提。不用担心对与错,不用担心同学或老师家长知道,我会替你保密。把你的心事告诉我,即使我不能帮你彻底解决问题,但我一定会用心去听你的无言的倾诉,因为我们是朋友。学生们送上来的文章是我始料未及的,有成长中的烦恼,有解不开的困惑,有真诚的感谢,有的则是对课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字字句句都是真情的流露,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确实相信我,真的把我当成了朋友。有一位同学向我讲述了他的烦恼,他的妈妈曾是下乡知青,又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独自带他回到北京,情绪非常不好,偏偏又下岗了,脾气更坏了,动不动就发火。这个孩子性格内向,看着妈妈的样子不知如何是好,说到家中就像进入“火药库”,处处留心,生怕一点小火会使妈妈爆发。老师您帮帮我吧。看来孩子确实是难住了,我找他谈心,告诉他我也曾是插过队的老三届知青,对于你妈妈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非常了解,对于她的心情也非常理解。是生活的坎坷让你妈妈心理出现了不平衡,她确实很难。要理解妈妈的难处,多帮她,尤其多和她聊些让她高兴的话题。你是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你若也不理解她,她会更加难过的。孩子真的努力去做了。情况有了好转,前些日子这个孩子找到我说她妈妈找到了一份工作,心情比以前好多了,还说他经常和妈妈聊天,等毕业工作了一定好好孝顺妈妈。我真替这位母亲高兴,她的儿子扶平了她心头的创伤。还有一位同学向我讲述了他的一段感情经历,他说喜欢上自己科任老师,而且感觉老师对他也不错。于是他产生了一些奇怪的想法,挥之不去非常苦恼,我没有和他面谈,怕他不好意思,只给他写了几句话:“对于学习好、懂事的学生,老师总是多几分偏爱,但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爱除了希望他们能成才别无其他。你没有盲目的表白自己而是积极寻求帮助,希求让情感健康发展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相信你会正确处理的”。事后我得到了他的一张小纸条:“谢谢你老师,我明白了。”看到他们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障碍,看到他们的成长,我真的感到无比的高兴。文笔交流使许多学生和我成了知心朋友,他们与我无话不谈,有时我并帮不上什么忙,可他们说:“只要和您说说,您在听心里就舒坦了”,“老师您是我的大朋友”,“感谢心理健康课它不是课而是在教我们如何做人”,“我了解自己,还知道如何面对挫折”,“我喜欢上您的课”……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心话,在高兴之余我更加感到责任的重大。我面对的是正处在成长期看似成熟却有很幼稚的职高学生,要想了解他们,在他们的成长中给予呵护和帮助,必须先要和他们交心,取得他们的充分信任,成为他们真正的知心朋友。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对做出如下小结:这种课如果走到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就又成了照本宣科、单纯说教的课。我们借鉴了情境陶冶教学模式,但又突出了我们的特点: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予,敢于讲话,让学生在相互碰撞中互相有所感悟。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说和讲而是启发,引导。尤其是当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时,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导向作用,最好使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这就对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做为教师要努力学习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近年来心理学发展的非常快,所以要跟上形式就要吸取课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再有就是及时掌握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们还应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去努力探索,才能使我们的课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课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光靠几节心理课靠心理教师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曾有一位同学和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考试前,她因有道题不会,在课堂上问老师,没想到当时老师把眼一瞪冲她嚷道:“平时不好好听讲,这会儿拿不会吓唬谁啊?”……当时这个孩子感到很尴尬,非常难受,已经好长时间了,她见到这个老师都不敢说话,心里发毛。所以呼吁我们的老师请大家都来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的过度时期,做为老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有时无意的话就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老师们,当您心情不佳时,当您想向学生发火时请注意学生的心理感受,请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