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劝说别人?(一)

如题所述

编者按:劝说是一门艺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说故事很多,比如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通过熟悉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少的劝说别人的技巧。其实,历史上的精彩游说故事还有很多,本文所讲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 韩安国说梁王 梁王是汉景帝的亲弟弟,因为窦太后的缘故,景帝对梁王十分的优待。梁王图谋在景帝去世之后,接景帝的班由他自己做皇帝,可是朝中的袁盎等大臣坚决反对此事。这时,梁王的近臣公孙诡、羊胜等人私下给梁王出主意,说“只要派刺客去杀了袁盎等反对此事的大臣,那么朝中就不会再有人反对了”。梁王听了这两个人的话,果真派出刺客刺杀了袁盎。事后不久,这件事就败露了,被查的清清楚楚。汉景帝顾及到窦太后,不忍心将梁王法办,只好拿公孙诡、羊胜等人抵罪。于是,景帝派使节去梁国,并交代一定要把这两个人捉拿归案。可是,使节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找遍了梁国,也没有捉到这两个人。其实,这两个人躲藏在梁王府邸。 梁国内史韩安国知晓此事后去拜见梁王,一边哭泣一边说道:“如果主上受到了侮辱,那么肯定是做臣子的不贤能,那么臣子就应该以死谢罪(主辱臣死)。正是因为大王身边没有贤能的臣子,事情才会到了这样的地步。现在公孙诡、羊胜等人捉不到,这是臣下的罪过,所以请求大王将臣下赐死。”梁王说:“事情不至于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吧?”韩安国泪如雨下,说:“依照大王的判断,你和皇帝的关系,比起太上皇(刘邦的父亲)与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及皇帝与临江王(景帝的长子,曾被立为太子)的关系,孰亲孰疏呢?”梁王说:“我和皇帝是亲兄弟的关系,自然比不上父子骨肉的关系。”韩安国说:“高祖与太上皇是父子至亲,然而高祖却说‘辛苦鏖战打得天下的人是我,而不是我爹’,所以太上皇始终不得临朝听政。皇帝与临江王是父子至亲,在临江王还是太子时,因为他母亲说错一句话,就被废为临江王;又因为修建王宫时侵占了祖庙的用地,被囚禁在中尉府,后含恨自杀。本为父子至亲,为何让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因为治理天下是不能以私废公的(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国语有言曰‘即便是亲爹,怎么知道他不是猛虎?即便是亲哥,怎么知道他不是豺狼?。’现在大王位列诸侯,因为听取了奸臣的建议,做了错事,触犯了法律,触怒了皇帝。皇帝因为太后健在,不想令太后伤心,所以才没有将大王绳之于法。现在太后日夜哭泣,只是希望大王可以改过,大王与皇帝可以和睦。然而,大王却始终没有觉悟。假如有一天太后去世了,那么还可以依靠谁呢?”韩安国的话还没有说完,梁王的泪珠已经流了下来,他已经改变了主意,说;“我现在就把公孙诡、羊胜交出去。”结果是公孙诡、羊胜自杀,罪魁已死,事情也就不追究了。梁王最终得以保全,景帝和窦太后知晓此事后更加地器重韩安国。 不得不说,韩安国游说梁王是十分的讲究策略的。他先是向梁王表明来意,让梁王知道自己是为公孙诡、羊胜的事而来的。同时,让梁王知晓自己的忠心以及事态的严重性。可是,梁王自恃是皇帝的亲弟弟,而且有太后给他撑腰,所以对此事不以为然。这时,韩安国先是用事实告诉梁王,即便是父子至亲,在面临公法时也不会徇私,何况只是兄弟亲情呢?他还引用《国语》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意在告诫梁王,像他这么做是既极有风险的。接下来,韩安国告诉梁王,他这样做,他的母亲虽然可以保全他,但是十分的伤心。梁王也是个孝子,知晓了此事,他怎能不伤心落泪。之后,韩安国又思虑长远地替梁王设想,即一旦有一天窦太后去世,那么他便失去了依靠,他现在的作为就是为将来埋下了祸根啊!经过韩安国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梁王这才改变了主意,事情也才出现了转机。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韩安国是哭着游说梁王的,这一点也更能打动梁王,增加了此次游说的成功概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