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岁的孩子被父母赶出家门他们有没要犯法?

如题所述

父母作为监护人对未成年的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因此,如果父母遗弃未成年人要受到法律的惩处,而未成年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一般要由父母来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6周岁,并且以其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说,如果孩子懂事,16岁开始自力更生的话,父母的义务即告终止,否则,最多管到18周岁为止。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无养费的权利。”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该条规定了父母抚育子女义务的终止时间,对正常成年子女抚育到尚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的时间、对非正常健康状况的应终身抚育。另外,子女年满十六周岁,用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自己正常生活需要的,父母也可以不给抚育费。
 对拒不履行抚育责任的父母,应加强教育,屡教不改构成遗弃罪,《婚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父母不履行抚育责任的民事责任,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抚育责任,另一方可以要求离婚,因此对方提出离婚的,可要求不履行抚养责任的一方给予补偿。
  如果遗弃行为严重,构成犯罪的,依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6
这个要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具体情况了,如果是父母单方面的情况下就可能会构成遗弃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
法律分析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并对家庭成员之间应履行的扶养义务作了规定。有负担能力而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就侵犯了年老、年幼、患病或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遗弃行为往往给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舆论所不齿,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同遗弃的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造成一个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保护妇女、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不负有扶养义务,互相间不存在扶养关系,也就不发生遗弃的问题。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遗弃罪的定罪标准是看当事人履行义务的程度,如果当事人没有履行自己相应的义务,就会被定为遗弃罪。所以在分析怎么样才算遗弃这样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分析当事人是否履行义务,是否有不履行义务的犯罪故意,这是本罪定罪量刑的根本所在。当事人一旦构成遗弃罪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2个回答  2013-11-07
犯法,因为孩子未满十八岁,没有完全责任能力,父母亲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不能将孩子赶出家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9-04
  未满18岁的孩子被父母赶出家门,父母的行为涉嫌违法。
  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第4个回答  2015-08-27
视情形而定,以情节轻重来确定是否触犯刑法之遗弃罪。若孩子无自理能力被遗弃遭受危险的将构成遗弃罪,若仅仅赶出门尚不构成犯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