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定义?宗教四要素?

如题所述

宗教是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可以归纳为宗教四要素:

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内在因素)

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内在因素)

3、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外在因素)

4、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外在因素)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这四要素是相互伴生、相互制约的。这四个基本要素在宗教体系中有一定的关系和结构。从逻辑上看,四个要素在宗教体系中实际上有四个层次。

1、基础层/核心层:宗教观念(主要是神道观念)

2、第二个层次:宗教体验(以神道观念为逻辑前提所产生)

3、第三个层次:宗教行为(即宗教的崇拜行为,是宗教观念和体验的外在表现)

4、最外层:宗教体制(是宗教观念信条化、宗教信徒组织化、宗教行为仪式化、宗教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结果,它处于宗教体系最外层,对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和宗教行为起着凝聚固结的作用,保证宗教这种社会现象最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存在于社会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4
宗教是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可以归纳为宗教四要素:

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内在因素)

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内在因素)

3、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外在因素)

4、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外在因素)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这四要素是相互伴生、相互制约的。这四个基本要素在宗教体系中有一定的关系和结构。从逻辑上看,四个要素在宗教体系中实际上有四个层次。

1、基础层/核心层:宗教观念(主要是神道观念)

2、第二个层次:宗教体验(以神道观念为逻辑前提所产生)

3、第三个层次:宗教行为(即宗教的崇拜行为,是宗教观念和体验的外在表现)

4、最外层:宗教体制(是宗教观念信条化、宗教信徒组织化、宗教行为仪式化、宗教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结果,它处于宗教体系最外层,对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和宗教行为起着凝聚固结的作用,保证宗教这种社会现象最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存在于社会之中。)

根据宗教四要素,可将宗教定义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14
宗教是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着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中,宗教这个词,与英文的religous beliefs的含义本来并不对等。本来在中文中的宗教,是佛教的术语,并不是现在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历史上,中国的道教,即不用这个名词来称呼。宗教这个词用来泛指所有宗教信仰乃是由翻译造成的词义变化。宗教这个词作为佛教专门术语的含义,即自证为宗、化他名教反而被忘却了。宗教四要素宗教的基本要素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部分。宗教的内在因素有两种内容:一、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各种宗教都有一套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构成完整的宗教世界观。它是宗教行为的内在根据,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二、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宗教信仰者对各种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力量、神灵神性等神性物的信仰,既可在信仰者心中表现为一定的观念形态和概念形式,也可在情绪上引起种种反应,激发起信仰者所谓"宗教感情"。宗教的外在要素主要内容也可分为两种:1、宗教的行为和活动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通过外在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宗教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形式在各种宗教中都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化到规范化的过程。归结起来,主要的宗教行为有巫术、宗教禁忌、祈祷献祭、宗教礼仪等。这些宗教行为作为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之外在表现,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2、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宗教组织是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活并通过它进行宗教活动的机构、团体、会社、社区或其他形式的群体。宗教制度是维系这种群体,规范宗教生活,指导宗教活动的规章、教法、体制、惯例和传统等的总称。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形态和概念形式,也可在情绪上引起种种反应,激发起信仰者所谓"宗教感情"。宗教的外在要素主要内容也可分为两种:1、宗教的行为和活动。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通过外在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宗教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形式在各种宗教中都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化到规范化的过程。归结起来,主要的宗教行为有巫术、宗教禁忌、祈祷献祭、宗教礼仪等。这些宗教行为作为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之外在表现,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2、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宗教组织是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活并通过它进行宗教活动的机构、团体、会社、社区或其他形式的群体。宗教制度是维系这种群体,规范宗教生活,指导宗教活动的规章、教法、体制、惯例和传统等的总称。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第3个回答  2013-12-14
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多数定义试图在很多极端的解释和无意义表述中找到平衡。有人认为应用形式和理论去定义它,也有人更强调经验、感性、直觉、伦理的因素。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倾向于把宗教看作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含义。这种抽象的概念是基于自身文化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宗教百科全书》中,宗教的定义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得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因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宗教学家 对“宗教”的诠释   门辛 人与神圣真实体验深刻的相遇、受神圣存在性影响之人的相应行为   缪勒 人对于无限存在物的渴求、信仰和爱慕   泰勒 对灵性存在的信仰   弗雷泽 人对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讨好和信奉   施密特 人对超世而具有人格之力的知或觉   海勒尔 人与神圣的交往、相通和结合,是对神圣的生动经历   范.德.列乌 人与神秘力量的独特关系   奥托 对超自然之神圣的体验,表现为人对神圣既敬畏而向往的感情交织   施莱尔马赫 宗教是人对神的绝对依赖感   蒂利希 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   有人认为,上述各种各样的关于宗教的定义,主要是西方亚伯拉罕诸教文化地区学者的定义,其对应的英语为religion。而在中国看来,西方文化中的宗教(religion),只是神宗教,即是崇拜超自然的神的宗教。西方狭义的的宗教概念,和中国广义的宗教概念,有所不同。以中国文化的观念,宗教除了道教、佛教、印度教以及亚伯拉罕诸教等“神宗教”,还有“人宗教”。宗师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的儒教,便是一种人宗教,或称“圣宗教”。除少数将孔子神化了的儒教流派的教徒外,中国人相信圣人孔子并没有超自然的力量,他也不是先知,而只是先圣先师,因而人宗教是更合乎自然的理性宗教。在以人宗教为基础的儒家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不仅不会得到宗教徒的抵制,反而因为人们注重文化知识和格物致知的观念,受到大家的推崇,人们乐意开放地探讨任何学问的问题,而不存在科学课题的禁忌。中国人的祖先信仰,则是一种基于人的“神灵信仰”。在儒家文明地区,对祖先神灵的信仰,祖先保佑等等概念,也是对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信仰。同时,中国民间还存在其他各种类型的神灵信仰。另外,儒家社会往往同时并存著道教和佛教等信仰超自然的神的宗教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宗教信仰。
第4个回答  2013-12-14
我觉得你可以直接百度呀……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