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如题,最好是最新的,不要网站地址,只要把卷子及答案发上来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9.5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脑髓 亘古 炽痛 鲜为人知
嫉妒 磐石 重荷 锲而不舍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hè 然 污 huì shùn 息 义愤填 yīng
深 suì 喧 xiāo 蝉 tuì 鞠躬尽 cuì
3. 根据原文填空。(9分)
① ,关山度若飞。
②东市买骏马, , , 。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 。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 。
4. 按要求填写原文。(6分)
①《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军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
②《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 !
③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颂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句子(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
, 。
5. 文学常识填空。(2.5分)
①《木兰诗》是一首 ,叙说了 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②《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B. 他最近进步很快,学习成绩欣欣向荣。
C. 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挑肥拣瘦。
D. 登上紫金山顶,遥望南京城全景,各种景物栩栩如生,令人心旷神怡。
7. 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2分)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答:风筝:
友情:
二、 阅读理解。(共50.5分)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8.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 。(1.5)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未尝识书具 借旁近与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 不能称前时之闻
10.翻译句子。(4分)
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句中停顿。(3分)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2. 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的情况,然后用文中原话指出造成方仲永悲剧性结局的原因,最后用一句名言说出你的感悟。(6分)

(二)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但所得的麻 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啊,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3. 给原文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3分)

14. 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2分)
A 铺垫 B 对比 C 欲扬先抑 D 象征
15.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什么?(2分)

16. 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捕鸟的?(2分)

17.选文第一段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18.指出选文第二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3分)

19.选文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波兰的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小偷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又一天,他的前妻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她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正是夺走海尔曼爱妻的列夫斯特。
列夫斯特一直比得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得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医生在手术室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装送到海尔曼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死在这个人的枪口下。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换上了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了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脏上……
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他一字一顿的说,“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先是冷静思考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大的天职!”——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
20.海尔曼医生面对文中的小偷和情敌,他对“天职”是怎样理解的?面对法西斯分子,他对“天职”又是怎样理解的?(4分)

21.小说的前两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主人公海尔曼医生仁慈、宽容的性格特征,第三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22. 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去教堂才穿的西装和最新的白外套?(4分)

23. 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警官时,他会怎么想?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三、 作文(40分)
书可以医治愚昧,书可以使人聪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望,书演示着成长的途径,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谊和我们的喜怒哀乐……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1、2、3略
4.①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①乐府民歌 木兰代父从军
②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
6.C
7.风筝:你是我飞向蓝天的梦想,放飞你,就是放飞生活。
友情: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炭火,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上你的温暖。
二、 阅读理解
8.略 9.略 10。略
1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2.三个阶段:幼年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十二三岁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二十左右沦为常人,平庸无奇。
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感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
13.动词略 作用: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热爱百草园的思想感情。
14.C
15.解释说明
16.从时间、条件、方法、收获这几个方面来写的。
17.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18.心理活动 排比 拟人
19.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20.作为医生面对患者,救死扶伤是应尽的职责;作为战士面对法西斯分子,消灭敌人是应尽的职责。
21.勇敢、正义
22.表明今天的手术与往日不同,表达出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
23.学生的心理描写只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情景即可

参考资料:448745806 - 试用期 一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7
一、积累。(44分)
1.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正飞速的发展,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请写出一句祝福临港的话。(3分)

2.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祈qǐ祷 斑斓 气冲斗dòu牛 锋芒毕露
B.污秽huì 脑髓suí 一拍既合 来势汹汹
C.嫉jì妒 澎湃pài 鞠躬尽瘁 人迹罕至
D.骊lí歌 屏障 炽chì痛 杂乱无章
3.下列每项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线标出并改正在方格内。(4分)
A.人声鼎沸 万丈狂澜 芳草萋萋 九屈连环
B.回环曲折 亦复如事 绝壁断崖 家喻户晓
C.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潜心惯注 一反既往
A
B
C
D

D.丛山迭岭 义愤填膺 一泻万里 博学多识
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无从:没有办法。
B.骊歌:告别的歌。 炽痛:热烈而深切。
C.萦带:弯曲的带子。铤:疾走。
D.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5.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
(1)山际见来烟,___ _________ 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坐幽篁里,___ 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 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 故园东望路漫漫,_ ____。(岑参《逢入京使》)
(6) _ 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7)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8)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诗词中也不乏表现这一主题的名句,请写出前后相连的两句:
___ ___ _,___ ________ __。
(9)某班正在组织《童年》的阅读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交流内容:(5分)
①《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作家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1分)
②请简要介绍《童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50字左右。(4分)

(10)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古之黄河】
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1分)

【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分)

6. 文言实词积累。(解释加点的字)(12分)
 ①当户织(    ) ②市鞍马(    )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④对镜帖花黄(    ) ⑤万里赴戎机(    ) ⑥关山度若飞(    )
 ⑦朔气传金柝(    ) ⑧出郭相扶将(    ) ⑨双兔傍地走(    )
⑩雄兔脚扑朔(    ) 11东市买骏马(    ) 12旦辞爷娘云(    )
二、阅读理解。
(一)古文阅读(13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 (2) 泯然众人矣 ( )
(3)尝主编《资治通鉴》( ) (4)俟能讽诵乃已( )
8.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邑人奇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卒之为众人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11.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13分)
⑴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发上哭。朋友小声说:“下午接小孩放学,上大巴时手机丢了。”
⑵看着小姑娘哭红的眼睛,我半天才劝慰一句:丢了也没有法子的,下次小心点就好,别哭坏了。小姑娘抬头呜咽:“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个手机的,今天丢了,我才发现我好喜欢它的,简直比丢失一个朋友还让我难过…….”
⑶我想告诉她,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还想告诉她,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贵……但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的长大的。
⑷六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喜欢得不得了.可没多久,一次和小伙伴去照相馆冲洗玩耍时照的照片,出来竟发现车不见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搭小伙伴的车回到家,看见妈妈就大哭。妈妈吓坏了,问清情由后却笑着说:“车丢了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⑸在广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时,很珍惜,生怕有差错,早出晚归格外卖力。眼看有升职的希望时,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北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黑时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跟一个朋友说:“我把工作丢了。”朋友放下电话赶了过来,他对我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
⑹去年7月,办好去欧洲的旅行签证,临走时却把脚扭伤了。骨裂,打着石膏坐在家里,心情无比郁闷。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我被他这个夸张的说法逗乐了,他告诉我,错过一次旅游机会不要紧,但若是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岂不成了双重的伤痛和遗憾?
⑺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⑻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经验不足,丢失了第一桶金;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为了看得到业绩,甚至丢失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⑻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
12.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3.阅读第(3)节,说一说,面对哭泣的小姑娘,我为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2分)

14.说说下面语句的含义。(3分)
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15.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叙写朋友家小保姆丢手机的事情,是为了引出后文作者的感悟: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
B.第(5)节中“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与我“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相呼应。
C.第(6)节中医生说我“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是医生以幽默的方式形容“我”当时因内心郁闷而眉头深锁的样子,为“我”后来情绪的转变作铺垫。
D.文章通过多个事例诠释人生感悟,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16. “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 ,你也一定有这样的体会,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 、写作。(50分)
请以“难忘那段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积累(44分)
1.略。2.D 3.A 曲B 是C贯D叠4.C 5.(1)竹中窥落日(2)此夜曲中闻折柳(3)弹琴复长啸(4)影入平羌江水流(5)双袖龙钟泪不干(6)当窗理云鬓(7)一切都是瞬息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8)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5分)①高尔基 (1分) ②略(人物1分,主要相关情节1分,性格特点1分,符合字数要求1分)(10)(1分)略 (2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2分))符合题意1分,简洁有力1分。例: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6.①对着②买③只④通“贴”⑤战争⑥过⑦北方⑧外城⑨并排⑩动弹⑾集市⑿早晨
二、阅读(26分)
(一)(13分)
7.(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 (2)消失 (3)曾经 (4)停止8.(2分)B
9.(2分)(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划线处全写出1分,句子通顺1分)10.(2分)余/ 闻 之 也/ 久11.(3分)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1分);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1分)。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1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别的兄弟已经背诵完了而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闭门苦读,等到能够熟练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这样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等到长大后,读遍古籍,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二)(13分)12.(2分)例:在丢失中长大 (要求:符合文意;必须出现“丢失”)
13.(2分)作者知道,人们总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的长大的,这个小姑娘将来能自己体会到这些道理。(意近即可)。14.(3分)医生不仅医治好了我的骨裂(1分),而且以富有哲理的劝告(1分)使我明白了不能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
15.(3分)A 16.(3分)语句含义理解正确(每一次丢失,都会令人伤心,但也会使人领悟到很多人生的道理,逐渐变得成熟。意近即可。)(1分)所写生活体验能体现对语句含义的正确理解(2分)
第2个回答  2012-04-21
hgghjhhfghghgfyhtdjhj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