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秘书的语言艺术

如题所述

作为各级领导的参谋助手,秘书人员不仅要有一根“挟湍墨以起龙蛇之舞”的“笔杆子”,也要有一张“口吐珠玉,舌灿莲花”的“嘴皮子”,随时发挥左右协调、内外沟通的关键作用。但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秘书人员说话既不能口无遮拦,竹筒倒豆子,也不能凡事三缄其口,不关痛痒。喜好“乱说”或“不说”的秘书,严格意义上都不算是一个“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好秘书。因此,为何“说”、是否“说”和如何“说”,对秘书人员而言,不仅可洞见其应裕自如的人生智慧,也是一门必须熟练驾驭的语言艺术。
一、为何说:款款心语显真情
除却“领导”职务,领导同志也如常人一般,有喜怒哀乐,也有缺点和不足。秘书人员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在进言“说”事方面有着别人难以比拟的便利和优势,理当成为时时处处为领导着想,帮助分忧解愁的“得力干将”,无论对领导工作还是生活,都应怀有一腔怜惜有加的款款深情。
(一)曲径通幽,“说”是一盏“指路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同志常常会遇到百思不得其解、一时打不开局面的困顿局面。每每此时,秘书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参谋资源,甚至是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及时向领导贡献自己独树一帜的智慧力量,为事情的“柳暗花明”打开一条成功的通道。这样的秘书,才能逐渐成长为领导须臾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二)醍醐灌顶,“说”是一贴“清醒剂”。领导同志虽身居“要”位,受过严格的党性法纪教育,即使头脑再清醒,一当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诱惑和时时要遭遇的名节考验,也难免把持不住自己,稍或不慎,便会陷入“陷阱”,给个人、家庭乃至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秘书人员作为“旁观者”,一定要时时备有一桶“凉水”,正当领导遭受欲念“火刑”之时,敢于“兜头”浇下去,帮助领导自拔于“泥淖”。
(三)推心置腹,“说”是一道“连心桥”。秘书人员要立志既当好领导的“勤务兵”,更要做领导的“知心友”。除去工作,领导同志也如常人,有着自己的“八小时之外”,可以用来放松、娱乐、学习等。秘书人员要善于和领导聊家常,谈人生,说志向,讲故事等,通过一朝一夕的相处,深入了解领导的精神世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不为自己的“小算盘”,只为提高为领导当好参谋、做好服务的精准性。
(四)清风扑面,“说”是一个“减压阀”。领导同志担任着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常常面临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巨大压力,久而久之,也会成为领导不能承受之重,给领导身心造成影响。秘书人员作为领导同志的身边人,一方面要针对领导的思想症结,用语言的和风为领导做好“心理保健”,同时开动脑筋,积极开展相关问题的对策研究,努力赢得各方支持,力求从根本上纾解和端除领导的“心病”。
二、是否说:韬光养晦藏智慧
曾看过一则耐人寻味的网络语:“我们花两年时间学说会话,却要花数十年时间学会闭嘴。很多时候,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确实,在很多时候,“不说”比“说”更需要智慧。总的来看,秘书要坚持
“十不说”:
(一)不说过头话。讲话要有底线原则,时时处处保持自己的人格操守,遇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实在在,该说的毫无保留,不该说的守口如瓶,违背原则和身份的事更不说,永远都不要说自己不可能办到、或超越现实发展阶段的事情。
(二)不说无头话。无论是给领导当参谋,还是上传下达,秘书人员都不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睁眼说瞎话,而要字字确凿,句句有凭,有的甚至是经过事先的调查实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事实的证明。
(三)不说空头话。开“空头支票”是秘书要尽力避免的。在领导面前乱表态既要误事,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同事面前乱许诺不仅践踏了原则,也贬损了领导的威信。因此,秘书人员不只做“语言的巨人”,更要做“行动的巨人”。
(四)不说大头话。所谓“大头话”,就是倚官仗势,拿腔捏调打官腔,吆五喝六耍威风,满嘴衙门调,一口假大空,整天不是以势压人,就是以焰熏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终将为众人所唾弃。
(五)不说牢骚话。秘书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无闲日,但这不能成为牢骚满腹的理由。秘书人员如果整日价戾气冲天,怨天尤人,就不自觉地充当了消极思想“鼓风机”,阻遏了正能量的凝聚,产生的消极影响要远甚于一般人。
(六)不说私小话。秘书作为领导的“代言人”,讲话虽不说一言九鼎,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曾经羡煞很多人。因此,秘书人员一定要严以律已,不打小报告,不暗自“夹带”打“小算盘”,不以讹传讹说“过嘴话”,不私泄机密捞好处,一切皆出自公心讲话,努力成为净化风气的“推手”。
(七)不说垃圾话。秘书人员受过正规教育,又身在“官衙”,担当着辅助领导、服务百姓的重任,要自觉不说黄段子,不喷垃圾话,一言一行都应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堪当楷模,以嘉言懿行引领社会风尚,也展示政府的良好形象。
(八)不说附和话。秘书人员虽服务于领导,但也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敢于表达自己正确的观点。不唯唯诺诺讲违心话,满足于领导说什么是什么;也不做传声筒,不人云亦云一味盲从,不风吹两边倒,丢掉主心骨,以昧失本心的进言混淆领导的判断,进而消解秘书工作的真正价值。
(九)不说虚伪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言虽口出,但源自内心。秘书人员要时时怀有一颗真纯之心,对人对事都以客观事实为准绳,不编谎造假,不说半句留半句,不为一己之私对领导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对他人专打马虎眼,乱涂万金油,惯于和稀泥,否则,人格尽失,曷其有为?
(十)不说鲁莽话。冒失和鲁莽是秘书讲话的大忌,往往造成实际工作的被动。秘书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谨言慎行,注重礼仪礼节,熟谙讲话艺术,准确把握讲话的时间、场合、对象、分寸、方式和技巧等。“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讲适当的话”,这应成为秘书讲话艺术的最高追求。
二、如何说:腾挪转让讲艺术
民语云:一话能把人说笑了,也能把人说恼了。讲的正是讲话艺术运用所实现的不同效果。秘书人员要达到自己的表达目的,就必须在讲话时练就一口“腾挪转让”的本领,精心钻研讲话艺术,最终成长为一个会说话、能办事的秘书。
(一)情感注入要“诚”。“言从肺腑出,出则动肺腑”。无论与领导抑或同事、他人讲话,秘书人员都必须言辞恳切,出自内心。唯有心诚,设身处地,和盘托出,“打开天窗说亮话”,才能赢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引起彼此的心灵共鸣。
(二)时间选择要“巧”。“说”
的时间选择,对能否“说”成事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秘书人员向领导说“事”,要选择在领导相对空闲的时间,此第一;第二,要瞅准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时机;第三,要把握住各方重视的“当口”。否则,“说”的时间不对,不是错了,就是过了,都于事无补。
(三)场所安排要“对”。除了一般性的语言交流,选择在什么场合和领导说“事”,也是很有讲究的,要因事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涉及机密的,就不宜在公开场合讲;而需要公开的,则应当开诚布公。选择讲话场所的目的,是要打消领导对因场合而产生后果的顾虑。
(四)对象了解要“透”。说话要有“准星”,离不开对“听话”对象的了解,包括他们的性格、喜好、习惯等。如:领导此类事情的一贯态度是什么,他喜欢什么样的汇报方式,以及对时间、场合有什么特殊要求,等等,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些,秘书人员才能作出有利于说“成事”的准确判断。
(五)分寸把握要“准”。向领导说“事”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不能让领导犯难,也不要因自己言辞失当让领导“有失颜面”。秘书人员一定要在“口”边安只开关,当止即止;装根弹簧,伸缩自如;刻枚印章、掷地有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领导。
(六)讲话内容要“实”。秘书人员向领导说的“事”,一定先得经过自己大脑的“过滤”,要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千方百计确保所说内容的真实可靠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向领导讲尚存在事实疑问、制度漏洞和广泛争议的事,否则,有可能陷领导于困境,当然,也一般逃不过领导的“慧眼”。
(七)技巧运用要“活”。讲话艺术的精髓,集中体现在讲话方式和技巧的运用上。根据事情性质和对象的不同,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说话的方式和技巧。比如,有的事情宜曲不宜直,有的宜明不宜暗;有的可口头讲,有的宜书面说。当然,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道法自然”是最高境界。
(八)效果实现要“圆”。方式各不同,目的只一个。灵验的总是最好的。在各方的博弈中,左支右绌肯定不行,左右逢源才能最佳。秘书人员要凭着自己的“生花妙嘴”,在各方人员中求得平衡,为“下”办实事,对“上”
解难事,达到“双赢”乃至“多赢”,努力实现讲话效果的“峰值”。
(九)过程推进要“匀”。由于事情本身的复杂性,或由于领导事务繁忙,往往不能一“说”即合,一蹴而就。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秘书人员一定要保持耐心,淡定洒脱,静观局势的变化,静待事情的转机,静候领导的顿悟,否则,操之过急往往“欲速则不达”,走向事情的反面。
(十)语言表达要“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提出一首好诗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秘书人员“说”事如能达此境界,自然会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秘书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注重知识、能力、生活和思想的积累,努力把话说得合情合理,绘声绘色,有血有肉,一张口即能赢得“满堂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