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苦期第22天

如题所述

开始预苦期已经整整三个星期。有一些变化,也有很多不变。

保罗在未受光照以前,他有自己的人生方向——

扫罗也喜悦他(司提反)被害。

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求文书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保罗一出场,就是司提反殉道现场;多年以后,当他为主殉道的时候,他的心里会不会想起这一幕?大概不会!旧事已过都成了新的。但以我现有的信心,却无法打着包票,斩钉截铁这样说。

今天主所赐的经文是路加福音7:36-50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用香膏抹上。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耶稣对他说:“西门,我有句话要对你说。”西门说:“夫子,请说。”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便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圣经没有提到这件事发生的地点。路加提及前面的事发生在拿因城,那是离迦百农二十五哩远的一座小城。路加下一次提到地点是在8:1,“过了不多日,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依我看来,很可能我们的主完成了他对众人的教训,说出了他的呼召(太11:20-30)之后,他就回到了迦百农,他一向以那里作为他事工的基地。这个故事究竟发生在那里,是无关紧要的。它主要的兴趣和价值在于,它将两个人放在我们的主亮光照耀下,从每一方面都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的尖锐对比。

让我们仔细观察这故事发生的场合,人物,及经过。

场合

西门请耶稣到他家里吃饭,他接受了。这个邀请并不是诚心诚意的,而是另有诡计的。因为不久我们的主就指出,他进入西门家时,西门忽略了一个犹太人家庭应有的礼貌。在犹太人的家庭,当客人到达时,第一件当作的事就是拿出水来给客人洗脚,并且互吻脸颊以示欢迎和尊敬,然后拿出油来抹在客人头上。但是这些事西门一件也没作。这是一个怪异的邀请,没有一点诚意。

那么他为甚么要请耶稣去他家呢?只可能有一个答案。有人推测说他请耶稣是出于好奇,我无法苟同。出于好奇心的话,他应该会以礼相待的。我相信这个邀请是出于敌意,他想要观察他,看看能不能抓到一些把柄,他也确实找到了把柄。令人惊奇的是,基督竟然接受了这个邀请。其实我不该这么说,这等于用自己来审判耶稣,这是不对的。耶稣爱西门,就像他爱那妇人一样。他要在西门的家里,开他的眼睛,引领他进入光中,就像他祝福那妇人一样。这就是他接受邀请的原因。

如果说他接受这种人的邀请是一件惊奇的事,那么我还要告诉你一件更惊奇的事,那就是他竟然肯到这样的一个世界来。他去西门家,只是他到世上使命的一部分。他爱那妇人,他也爱西门。西门家中的气氛,和他那种沾沾自喜的态度,与基督多么不相衬!但他还是去了。

人物

然后,我们来看这故事中两个形成强烈对比的人物。路加简短的说,西门是一个法利赛人。这把西门放到了一个阶级,一种伦理和神学方面的地位上。我们立刻就知道他是那一类的人。“法利赛人”这词本身颇具启示性,它不是一个希腊字。在希腊文新约中,引用了犹太的这个词来称呼这一类的人。这个名称是从希伯来文来的,意思是“分开”。法利赛人有很辉煌的历史。这个阶级是在玛拉基的圣经时代结束,马太福音的时代尚末开始之前,这中间的马加比时期兴起的。法利赛人的职责,在防止百姓与拜偶像的列族混淆。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以外在的条文、教义、仪式为傲,以致于今日我们用“法利赛人”这个名词,来形容那种自以为是的态度。他们始终对基督怀着明显的敌意。马可福音提到法利赛人有二十八次之多,每一次都可以看见他们对耶稣的敌意。西门就是一个法利赛人,他自信十足,也绝对自满于他的职责,就是监督长老们是否遵守遗传,一切洗礼等仪式是否合乎规则。

路加以他特有的精致笔法,述说了那女人的故事。“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这种说法,就等于指明了她是一个妓女。那女人竟然出现在法利赛人的家中。立刻这个故事就生动起来。这两个人,代表了两种天渊之别的社会阶级。换用今日的话说,他们一个代表高级住宅区,一个代表红灯区。他们竟出现在同一个房子中,他们在那里的原因,都是因为耶稣在那里。

事情的经过

然后我们看事情发生的经过。那女人的来到是一件惊人的事。爱德赛恩(Edersheim)曾推测,西门可能曾与那女人私通,所以她知道他的家。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西门不可能和她有旧交,所以他对她进来这事深感诧异。因为像西门这样身分的人,不可能有这一类的女人来访。他一点用不着担心,她不是来找他的。她为甚么去呢?因为她“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

这就是她前去的原因。她不顾一切对她的偏见和歧视。她清楚知道那些人会以怎样鄙视的眼光看她,但她对这一切都视若无睹。耶稣在房里,所以她就进去了。

这里的记述,很清楚地指明在她进去之前,她的罪就已蒙赦免了。耶稣作的比喻显示了这一点。他的意思是,她的爱多,因为她被赦免了。这可能不是她第一次见到耶稣,很可能那一天她已经听到他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也许当时她正在那群劳苦的众人中,她听到了这个伟大的呼召,她明白了,并且有了反应。这是可能的,他岂不是说过,“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很可能当时这位忧伤、痛心的犯罪女人在人群里,听见了他的话,就因属灵的缘故去见他,要从他那里得安息。

她进去以后,立刻从后面绕过宾客,到耶稣脚前。她的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她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然后她打破盛香膏的玉瓶,把香膏倒出来。

再来看西门。他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西门那一天真是看到了希奇的事,他看见一个堕落的女人竟抚摸耶稣,一个妓女竟把代表坚贞之爱的香膏倒在他脚上。他心里开始嘀咕。英文修正译本的翻译更传神,它说,“这人若是先知,必会发现摸他的是谁。”

显然西门已经认定,耶稣不是先知。因此他心里认为只有两种可能;若不是这后面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他对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注意。

现在来看我们的主如何对付他。他给了他一个巧妙的比喻,充满了玩笑意味的讽刺。他说到两个欠债的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债主赦免了他们。我们的主实际是说,西门,我知道你对这女人的看法。你说她是一个罪人,你的意思是,她是一个较大的罪人。西门,你是不是打算说,你不是一个罪人?西门也许会回答,当然不是啦!我没打算那样说。我是罪人,但不像她犯那么多的罪。圣经记载另一个法利赛人曾说过,我感谢神,因我不像别人,不像这个税吏,我禁食,并且献上十分之一。这就是西门的态度。他可能承认自己是个罪人,但他庆幸自己没有像那女人一样犯罪。主知道他心里的态度,他说,我就照着你所夸耀的作比方。你认为这女人是个大罪人,她欠了五十两银子,你认为自己犯罪较少,好!你就算欠了五两银子。在神的计划里,他以救恩赦免了这两人。你认为他对那一个人的爱多?西门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立刻说,“你断的不错。”

他实际是说,西门,你从我对那女人的赦免上,看到了我慷慨的爱。道德上的公正,使她重拾了别人对她的尊敬。她现在是洁净的人了,她被赦免了。你不能明白这事,因为你不明白许多其它的事。

耶稣说,西门,你刚才想,如果我是先知,就必知道她是怎样的人。但是,你看见这女人了吗?你知道她吗?西门也许会说,“哦!当然!我看见她了,我知道她好多年了,我对她的底细一清二楚。”且慢!西门!你真看见她了吗?耶稣实际上是说,你没有看见她。你是瞎眼的,你没有看出这女人已不是从前的样子了。西门,我要帮助你去知道她,我要将你们两人作一个对比。他没有在属灵光景的层次上拿她和西门比,也没有在道德层次上作对比。他只在日常生活的普通礼节上来作对比。他说,西门,让我帮助你来认识这女人。我进了你的家,你却忽略了一个犹太人家庭普通的礼节。她弥补了你的粗卤。你没有给我水洗脚,她却用泪湿了我的脚。你没有给我礼貌性的亲吻,她却连连用嘴亲我的脚。你甚至连最低劣的油都没有预备,以抹我的头,她却用昂贵的香膏抹我的脚。西门,我把你们并列比较时,你就像麻布一样粗糙,她则如同丝绸那样高贵。

然后他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他不是说,现在你的罪赦免了,他乃是说,你的罪已经赦免了。她自由了,她在道德上的更新使她本性中的娴雅、优美又恢复了。

很显然的,我们的主作这些是为了对付西门。我对西门所知不多,但老实誽,将来我在天上若遇见西门,我不会诧异,我若发现他的眼睛已经打开了,也不会觉得惊奇。我确信主在爱中寻找他,要使他得看见。他是那女人的基督,也是西门的基督。西门需要他,他想赢回西门。

为甚么那女人会用如此温柔、优美的态度对待基督?这一切的后面隐藏着甚么?就是新生。那是惟一的,真正的高贵之处。一个重生的人,才会抓住生命中一切的美德,并且受它们的控制。人的罪得了赦免,脱离了罪的捆绑,他的灵魂就进入一个伟大、美丽的领域。这个故事的教训就在此。

还有另外一个教训。它指明了基督注意到人的怠慢,他也欣赏人对他的奉献。西门没有给他水洗脚,没有与他亲嘴,没有用油抹他的头。他一言未发,进去坐席。但他注意到了他的怠慢,在时机成熟时,他就揭露了他所注意到的事实。

我们是否也怠慢了他,或者虚情假意地接待他?他注意到人的怠慢,也看重人的奉献。另外一件事,也启示了同样的真理。就是十字架的阴影逐渐迫近时,伯大尼的马利亚也曾以香膏抹耶稣的脚,犹大看了就说,为甚么不把这香膏卖三十两银子,以赒济穷人呢?这一类的人说的都是同样的话,都颇中听。但基督严厉地责备他们。他说,让她去罢!她是为我安葬而预备的。他看重这事。那一天,充满西门家的香气,和后来马利亚带来的那香膏,都使耶稣基督的心欢喜快乐。

路加福音第七章有一个很独特的结构;7:1-17,耶稣治好百夫长的仆人,使寡妇的儿子复活,他所做的事情传遍了犹太和周围的地方,人们似乎开始了解他;但7:18-33,施洗约翰的疑问又把读者带回到对耶稣似乎不认识的情境里面,施洗约翰可是为耶稣受洗的先知,也曾向世人见证,耶稣是神的儿子,而现在,下在监里的约翰,居然要差人来问耶稣,希望耶稣为自己解惑——他究竟是谁?7:36-50,经文提到了法利赛人和有罪的女人,似乎与前文没有关联,但仔细去读,发现其实大有关系,百姓自以为认识耶稣,施洗约翰对耶稣有疑惑,而法利赛人则一心想着找耶稣的把柄,在心里根本看不起耶稣,而最认识耶稣的是那个有罪的女人——她信耶稣,信他赦罪的权柄,信自己的罪被他赦免了,她不但信,还满怀感恩回应耶稣,用眼泪擦耶稣的脚,用香膏抹耶稣的脚。为了见到耶稣,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她,不在乎出现在法利赛人家里是多么的不合适和令自己尴尬,她的眼里只有耶稣,她所做的都是为了耶稣。

耶稣来,为了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得洁净,聋子听见;耶稣来了,使死人复活;耶稣来了,更重要的是传福音给灵里贫穷的人,使他们与神和好。他告诫跟随他的人,在不明白他所做的,疑惑他为什么没有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思而行的时候,只管跟随他,信靠他!

耶稣爱百姓,爱百夫长的仆人,爱寡妇和她的儿子,爱约翰,爱患病的人,爱有需要医治的人,爱灵里贫穷的人,也爱法利赛人,更爱罪人!

耶稣是救赎者,是医治者,是供应的主!

以马内利!阿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9

今天是预苦期的第22天。在这个阶段,我已经开始适应新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规律,如每天定时锻炼、吃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等。尽管在一开始时慢慢地适应这些改变有些困难,但现在我已经感到更加健康和有精神了。我会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并努力让它们成为我的生活方式。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