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如何造字?

如题所述

据说,仓颉生下来就很神异,与众不同,他有着一张宽大的龙脸,脸上还长有四只灵敏而闪闪发光的眼睛,令人望而生畏。仓颉小时候就顽皮异常,他经常拿着一根树枝或芦苇秆在沙地上画来画去。说也奇怪,这孩子还真有绘画天赋,画山像山、画水像水,画得生动形象,使人一看便知是什么。大一些后,他又喜欢用刀子在树木上或石头上刻来刻去。随着这种兴趣的不断增长,仓颉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长大后,仓颉被黄帝任命为库典,管理牲畜和粮食等事物。仓颉采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把牲口的数量和粮食的多少记录得清清楚楚。后来,牲口和粮食不断增加,仓颉又想出新的结绳记事法:他用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不同的牲口和粮食,用打结的方法表示数量增加,用挂贝壳的方法表示数量的减少,这样免去了结绳和解绳的许多麻烦。

由于仓颉的工作做得很出色,黄帝又把他升为史官。仓颉继续采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如:国家发生了一件大事,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大结;发生了一件小事,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小结。如果两件事情接连发生,人们就打一个连环结。在当时,这种方法,在初期还是大有用处的。可是,后来事情多了,人们就搞不清楚哪一个结是代表哪一件事了。因为这种办法总归是很混乱无章的,甚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后来人们开始用刀或其他物品在树木或竹片上刻下一种形状,用它来表示事物。

有一年,南方的炎帝派人来向黄帝求和。黄帝命仓颉把历年来炎帝杀戮,掠夺走的人口、牲畜等财产做个统计。仓颉把自己关在屋里足足统计了两个月,也没有彻底算清数字。因为用的绳和打的结太多了;绳子上的结是不同人结上去的,也不好辨认;仓颉自己打的结、拴的贝壳隔几天也弄不清了,得重新核对、计算。

当仓颉把统计结果告诉黄帝后,黄帝非常不满意地说:“仓颉,照你的统计,炎帝把我们的人一个不剩地杀了,也凑不够你统计的数字;而炎帝抢走我们牲口的数量又少得可怜。”仓颉羞愧得无言以对。

又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胜负未分。黄帝准备改变战术,叫仓颉把作战图拿来,仓颉一摸,身上带的作战地图早已丢失,黄帝又气又急,只好暂且收兵回营。

黄帝对仓颉说:“你是我身边最聪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关头把作战地图丢失呢?这是多么大的过错啊!”仓颉回答说:“黄帝,如今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照这样下去,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乱子。”黄帝问题:“那该怎么办?”仓颉说:“只有用一种图,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用这种图把你要说的话画出来,人们都会照你的意思去做。”黄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便说:“好吧,今后你就不要随军打仗了,专门留下来给咱们画图造字吧!”

这下可把仓颉难住了。图和字怎么造呢?因此,仓颉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

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

仓颉受此启发,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大家都能认识,不就成了字吗!也可以用来解决当时记事繁琐的问题。想到这里,仓颉心花怒放,回去后就把他的这个想法向黄帝报告。

黄帝听后笑着说:“我说过,你是个聪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飞禽走兽,都按照象形造出字来,我再颁布天下。”从这以后,仓颉开始专心地创造新的记事方法。他每日仰观日月星辰,看到天上奎星圆曲的样子;他又俯察鸟兽山川,看到山势曲折绵延,水面波光粼粼,鸟儿自由飞翔,野兽四处奔跑。这天地间的一切感染了他,于是他发挥出自己的绘画才能,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取了一个名字,称为“字”。

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人们传说,当年的仓颉在造出天地间第一个“字”后,这个行动惊动了天地鬼神。天上立时雷雨大作,还下起了粟米;而在晚上人们常听到鬼在野外哭嗥。

这是因为文字这种东西能够增进文明,后来的人可以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加速发展,所以老天要降下粟米,对人们表示庆贺。另一方面,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狡猾、贪婪;也可能有人会抛弃农耕的根本大业,去专门从事用锥刀刻写文字以取得蝇头小利,所以鬼夜哭,是对人类以后的行为提出了警告。

仓颉又想:一棵树就是“木”,树木多了就是“林”;一个“石”代表石头,三个石头就代表很多石头,也就是“磊”字;人在树下歇着,就是“休”字;古时候的人,觉得女人留在家里最安心,就发明了“安”字。把两个字合起来,形成另一个意义的字,就叫作“会意”字,真是太有意思了!

而按“指事”原理造出的字,更能令你马上看出其意思。因为后来文字不够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加上形或声的符号,成为“形声”字。像“鲤”字,把里字和鱼字合起来就是“鲤”,“鱼”是意符,表示“鲤”和鱼有关,“里”是音符,表示“鲤”读里音。另外还有“转注”字,就是把形声意义相近的字,互相转用,像“依”和“倚”;而另一种“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借作别的意思,像“考”和“老”。仓颉拿起树枝在地上涂涂画画,越来越有心得,终于发现了用文字记事的诀窍及要领,就是形成中国文字的六种原理,叫作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他在心里惊讶自己的发现,开心地手舞足蹈起来!

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里写呢?写在石头上拿不动,写在木板上太笨重,写在兽皮上也不合适,这又把仓颉难住了。

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仓颉把龟细看了一遍,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照龟的象形,造了个“龟”字。然后又把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龟由于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时,爬进河里去了。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在另一个地方又被人捉住。人们告诉仓颉,刻在龟背上的字不但没有被水冲掉而且还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

从此以后,仓颉就命人捉到龟时要把龟壳都取下来,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送给黄帝。黄帝看了很高兴,命人好好收藏,并给仓颉记了一大功。

以后,仓颉便专心致志地造字。他造的字被人们广泛应用,人们都说仓颉是最聪明的人。渐渐地,仓颉有些骄傲了,造字也马虎起来。

一天,一位白发白须的老头儿向仓颉请教:“马、驴、骡三个字怎么这么相像?”仓颉看了看说:“它们都有四条腿。”老头儿又说:“牛也有四条腿,怎么‘牛’字只有一条腿?”仓颉说:“那是牛的一条尾巴嘛。”老头儿说:“那么鱼有四条尾巴喽?”仓颉一听,知道是自己没把这两个字造好。老头儿不顾仓颉的尴尬劲儿,又问题:“‘重’是什么意思?”仓颉老实回答:“像山一样沉。”“那么‘出’是什么意思?”“是到很远的地方去。”“我怎么觉得‘重’是到千里之外,而‘出’则是两山加一起的意思”。

仓颉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从那儿以后,仓颉再也不敢骄傲自满、马虎大意了,每造一个字都要反复推敲,征询长者的意见。我们现在使用的方框字,很多就是从那时的文字变形而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