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最接近“电影本质”的电影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最接近电影的本质:首先说是电影的本质

电影的本质是可以随时间、技术、立场场不断修改的,甚至可以认为其本质在其诞生之前就存在,或者认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真正的电影,或者一生下来就死了。毕竟就算电影会说话,你问它“你的本质是什么”,它也会陷入沉思。

“cinema”“moving picture”“movie”词源是运动、图像,运动其实是对连续展示的静止图像的心理感知,图像也不限定在胶片成像的图像;“film”“pelicula”词源就是有涂层的薄片,就是胶片,强调了胶片成像的图像;“kinofilma”词源是运动、胶片;“映画”词源是映、画,就是展示的静止图像,不强调运动的感知,而映是离不开光的;“电影”词源是电、影,排除了纯机械技术,强调电技术,而影也是离不开光的;“photoplay”“影画戏”则强调了戏的元素,即叙事。以上就是电影的本质的不同基本观点,任君选择。

从词源上看,基本元素有展示、观看、运动感知、静止图像、胶片、电、光影、叙事,八个基本元素(尽管没有声音这个元素,但早期电影的展示环境是常有现场音乐演奏的),至于哪些是电影的本质,任君选择。从过程来说,基本可分为记录之前、记录、处理记录材料、展示、观看、观看之后,六个阶段,(考虑到手绘动画的拍摄与直接在胶片上作画的情况的话,“记录”的说法不甚准确;考虑到声音元素的话,“观看”的说法则很不准确)至于哪些阶段是电影的本质,任君选择。有些较有趣的思考题:

1,对连续的相同一幅图像的观看,算不算电影?有没有叙事效果?
2,运动感知是不是人人一样?
3,未经展示未经观看的记录材料算不算电影?
4,观看者不是人,算不算电影?
5,不同展示环境的现场感观信息算不算电影的一部分?
6,阶段可不可以跳过?比如,不经处理的材料展示算不算电影,甚至不经记录的观看算不算电影。

如果不经记录的观看也算电影,那就可以认为像我在开头说的:电影的本质在其诞生之前就存在。我最能肯定的,只有:在不同过程中,时空信息被多次改变。我偏向认为,观众的主观产物,如应激、条件反射、思想、情感、审美、意义,都不是电影的本质;叙事不是电影的本质,但电影既然与时间有关,那就可以有叙事效果,叙事效果可以无意为之,可以有意为之;工业、商业概念不是电影的本质,量产的机器、平均的票价、电影院、职业演员、发行制度都是工商业与电影结合的产物;艺术概念不是电影的本质,传播概念不是电影的本质,收视率还很高,电影可以满足人审美和交流的欲望。人们可以 从中学到知识

说点简单的技术知识:电影与人对记录和观看运动的兴趣有关,连续摄影技术和连续放映技术实现了动中有静的胶片传输,加上经过发展的胶片技术,一秒钟可以记录十多二十多张照片,高科技展示中让观众产生“看见运动”的认知。实际上人眼可见光范围以外的电磁辐射、人耳可听频率范围以外的声音振动也是可以被记录的。录音技术比连续摄影技术诞生得更早,但有声电影又诞生得更晚。经过了许多技术与美学上的努力,声音与图像的地位从不平衡走向平衡。声音记录从模拟时代进入如今模拟与数码并行的时代,模拟信息是不间歇的,数码信息是间歇的。声画记录、处理、展示是随技术发展发生着剧烈改变的,如非线性剪辑。展示的空间条件随电视、便携式多媒体设备技术的发展发生改变,如不同的观影场合、不同的观影姿势、贴耳还音设备。还有一些特效,和人工的配合,展示的时间条件随模拟类与数码类存储技术的发展发生改变,如间歇或不间歇的快进与快退,还有定格、停机再播放等情况。新的存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使电影传播的方式发生改变,如直接光盘式发行、网络流媒体发行。新的通讯技术使电影制作者、发行者、展示者、观看者、相关媒体各方之间及其内部之间的交流发生改变。都在越来越进步

既然电影可以满足人交流的欲望,就有人认为存在电影语言。把语言概念与电影结合,仿佛赋予了电影以生命,这实在是越走越远,包括现在一些土话都说看电影学的,还好,所谓电影语言不是指电影与电影之间沟通的语言。而一旦思考语言与交流的关系,这又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6
最接近电影本质的电影应该就是生活
第2个回答  2019-08-05
具有观赏性,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愉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传达正能量,满足大众需求并不断传承创新,电影便是一部好作品
第3个回答  2019-08-05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触动人的灵魂,让人共鸣的电影
第4个回答  2019-08-07
戈达尔最近几年的作品《影像之书》、《再见语言》等都在探索电影的本质以及影像的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