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不食子,努尔哈赤这头老虎为何要杀死自己的儿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8

在辽阳东郊阳鲁山上,有一处青砖索瓦的皇家陵园。这里叫做东京陵。陵园里还存在着努尔哈赤的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达尔差四人的陵寝。其中褚英的墓地被当地老百姓成为“太子坟”。然后这位太子的坟墓不但没有皇家陵寝的风光。而且面积小到不足舒尔哈齐陵寝的一半,墓前更是连一座石碑都没有。

这位生前勇武善战,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立下赫赫功劳的太子,努尔哈赤的长子,在王朝内部的一次争斗中落败,被自己的父王努尔哈赤拘禁在高墙里,随后被处死。褚英十八岁便获得巴图鲁的称号,二十七岁率军大破乌拉部,二十九岁被努尔哈赤授命执掌国政。

就在褚英展露头角,地位不断攀升的时候,这位战功赫赫的皇长子的名字,竟然突然从清史中消失了。在《清太祖实录》中再也找不到他的任何记载,其他的贝勒,大臣都存在记载,唯独他好似突然消失一般。没有任职,没有功过,结局是病死还是战死沙场都没有记录。直到三十五年后,《清世祖实录》才第一次短暂的提到过。以后,《清史列传》卷三《褚英传》才简略写到“乙卯(1615年),褚英以罪伏诛,爵除。”此后便再也没有记载。为什么身为皇长子的褚英史书记载如此之少,又为什么突然消失,消失后褚英又是因为什么罪,是被囚禁而死还是下令处死这些史书都皆讳不言。皇长子就好似被遗忘了一样,我们只知道皇太极、蒙古尔泰、阿敏。唯独对这个本该大名鼎鼎的皇长子知之甚少。即使在后世的电视剧中,小说中,也早已没有他的一点踪迹。

直到1962年,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馆”地库中,发现了《满文老档》的原档,才解开褚英的死因之谜。褚英在年纪轻轻获得权势后,骄纵放肆,又妄图削弱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的势力。褚英没有处理好关系,同时得罪了宗室贵族集团、军事贵族集团。这也造成努尔哈赤必须杀掉他,才能使政权稳固。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处死褚英,年仅36岁。这是由于这种残忍的政治斗争,使得后代的皇帝不愿提及。

立嫡立长,本是古代立储的重要原则,很多朝代都遵循这个原则,去选择继承人,然而到清一代,却因为种种原因,总是没有实行下去。

例如,在最开始的褚英。

褚英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在皇太极那一代建立起来的,而皇太极是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的儿子。清朝建立以后,努尔哈赤被追封为清太祖。可以说,清朝的建立,固然是皇太极等人打拼的结果,然而最开始却也离不开努尔哈赤时期的影响。

努尔哈赤为后来大清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他的长子,也是嫡子的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在万历四十一年,褚英以嫡长子身份,凭借多年战功,一度被立为早期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这时也算是立嫡立长。

然而,褚英终究没有笑到最后。

努尔哈赤起兵时,褚英还不到四岁,而且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他,更多的是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生活在刀光剑影里,或许正是这样的环境,既锻炼了他勇猛善于征战的能力,也养成了他过于骄躁自大的性格。褚英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屡建战功,加上长子的身份,29岁的时候,就被授命执掌国政。

又有战功又有权势,这使得褚英飘飘然,征战的生活,或许锻炼了他的勇猛,却没有磨练出他虚心的性子,他变得骄傲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即便颇有分量的四大贝勒和五大臣。褚英的傲慢,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于是联合起来向努尔哈赤告状。

努尔哈赤经过调查,发现褚英确实存在挺大的毛病,于是解除了他的兵权,本想让他好好冷静一下,结果褚英真作死的以为天下无敌了,当父亲出兵在外的时候,褚英出谋,写诅咒对天地焚烧。还扬言:希望出征之师被击败,“若被击败,我将不使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处死四大贝勒五大臣。

褚英这回彻底犯了众怒,努尔哈赤没想到褚英这么不思悔改,当四大贝勒和五大臣再一次告状的时候,他将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圈禁了起来。

或许是在被圈禁的日子里,褚英始终不曾流露过悔改之意,让努尔哈赤耐心耗尽,在将他圈禁了两年之后,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处死,年仅36岁。

若是褚英不自傲作死,不将所有人放在眼里,凭着他的军功,还有努尔哈赤最初对他的信任,未必不能走到最后,成为清朝的开国之君,或许,也就没皇太极什么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