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被称为“根祖”的大槐树,到底有多大?

如题所述

根据民国时期的记载,大槐树的直径有四米多,周长有13米多。但是现代对于大槐树的大小没有明确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民国到现代这段时期,大槐树从来没有停止生长。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是在明朝的时候就种下的,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而大槐树之所以被称为“根祖”是因为从明朝的时候开始,在大槐树周围的居民就已经进行了十八次迁移活动,到了现在,从大槐树周围迁出来的居民可以说遍布全球。而在这些移民们的心中,洪洞大槐树就是他们心中的“根”,是他们祖先最开始居住的地方。所以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开始以大槐树为载体,宣传“根祖文化”,并且在洪洞大槐树开展寻根祭祖节,以此来告诫后辈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中还有很多历史上著名的景点。祭祖园的大门是运用了根雕艺术,古老蔓延的树根极具有历史沧桑感,这样的大门同时也在告诫我们华夏儿女要齐心协力,永远记住自己的家乡、祖国。祭祖园中还有千年槐根,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株千年槐根再宋代的时候就有了,所以已经有了1000年的历史,槐根的造型奇特,是现代十分罕见的大型古槐根。

洪洞大槐树生长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对于我们来说,洪洞大槐树不仅是现代一颗造型奇特、高大的槐树,更重要是大槐树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是中华人民思乡之情的寄托,尤其是远离家乡,迁离家乡的人民。所以洪洞大槐树的文化意义和它的历史意义一样,同等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7

乡愁这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深深地联结着所有中华儿童,是连接游子和祖国的精神纽带。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洪洞大的刺槐树,自古以来就被传为一种家国情怀的纽带,担负着九州下游子的一天。

洪洞大樟树文化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位于山西省洪洞县,这里充斥着浓厚的"寻根"和"祭祖"文化。 这里持续生长着有、二、三代大刺槐树,这些大刺槐树都历史悠久。

关于洪洞大槐树的历史:明朝成立后,刚接受战争洗礼的中原地区一派荒凉。土地荒芜,粮食不足,百姓的流离失所导致劳动力不足,政府

财政收入的也不足,统治者采用了当时的为了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大整经济建设,大大开放了中原地区。 50年来威风凛凛的国子监的移民政策,。

大规模移民开始后,财政收入逐渐恢复,大规模移民运动开始了。 战争带来的灾难是以前的不料又发生了\"靖难之役\",就像雪上加霜一样,使中原地区更加荒凉。

但是,此时的经济建设毁于一旦可以说山西这个风水宝地是无灾无难的。 没有受到中原地区战乱的影响,山西却是另一番景象的人们生活也很顺利,经济收入也基本稳定,所以在反倒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在这里安居乐业。 记载着当时山西的人口总数是河北、河南人数的两倍以上,山西的劳动力急剧增加,为有大批的邻省难民迁入山西省。

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建设更加繁荣,交流范围最广,最有组织的移动。 这个期间前交给继承人的的大樟树,在这迁移规模最大上往来于18个省市、500多个县市,大规模迁移至少18次, 这就成立了姓氏多达1230个,约140万户居民。。

大规模的移动活动必然导致近50年的时间里,人们离开从小生长的土地需要很大的勇气。 大家想到沿途主要经过的地方有豫、鲁、京、苏等地,对家乡的归属感有共鸣。 回头看,碰巧看到大槐树作为故土象征的群众基础,定义为家乡的“根”。

自此,洪洞的大刺槐树是许多居民背井离乡。

在多次大规模移民成为寻找一个具有标记性事物作为他们乡愁的印记几百年后的今天,全世界有中国人的地方将是广济寺门口的那棵高大挺拔的大槐树。 近六百年来,被定义为了故土思念的象征被中华儿童称为 '家',被视为 '祖先 ',凝结于“根''


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洪洞大的刺槐树已经成为我们的华人心中乡愁的烙印。成为中华文化扎根的土壤。

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这里的千年槐根,大槐树也不断的繁衍生息,至少有1000多年的历史。 几百年前,它的高度达到6.2米,皿枝交错旋转千肠,是炎黄子孙心中的寻根祭祖之地,。

第一代刺槐是相关史料中记载的古大刺槐的资料,为叶落归根培蕴厚,根祖文化流传久。 它的身体周围有“七厢零一媳妇”。 ,一厢五尺。 按男女身高尺寸计算,这个新的大刺槐身体周围近40尺,直径13尺,.

当时的移民告别家乡的时候,借用古老的刺槐树来表达自己的乡愁。 除非那棵刺槐树倒下,否则故乡的情似乎永远存在。

根据史料,将士一逼民旅行,民就抓住院子里的大刺槐树不放。 无情的官兵们用刀剑砍下了那根刺槐的树枝,把移民从大刺槐上砍下来,但移民们却死在手上只留下刺槐的树枝。 到达新的移民地后,在宋元时期已存在了。

移民们特意把埋在自己的新移民花园里,精心培育灌溉,用奇特的造型令人浮想联翩,罕见至极。表达家乡的感情。

直到现在,重新打磨出来的新塑大槐树随着改革时代的浪潮,依靠洪洞大刺槐树的寻找祖先活动似乎空前活跃。 四海华夏的子孙纷纷作出积极反应,回忆自己家乡的乡愁之情,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

因此,洪洞的县委政府在颇有当年第一代槐树的风采了,顺应时代潮流,配合大家寻找祖先的心情,特意开展了的活动,1994年首次举办了洪洞大槐树的寻祖节之后,这根槐枝就被移民们倾注了所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洪洞的以大刺槐树为主题的节日在增加,是将这根被砍下的古槐树的树枝。

待它长成新的大槐树。 “数百年来,在相思树树上培育的华夏子孙遍布世界各地,安慰了一代又一代离开故乡的游子的内心深处。

现在,只要从海外远道而来的衍生了寻根祭祖的节日,洪洞大的刺槐树还耸立着,这样的国家感情就永远不会消失。 那个 '古槐的后裔姓氏表'上海外游子回乡祭祖祈福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是自古以来就与世隔绝的脉脉深厚的爱情,是中华民族站在世界东方的文化支持,积极响应大家的号召。

第2个回答  2020-06-30
这棵树已经至少长了1000年了,据说在明初移民前,槐树的根高6.2米,其中槐树的外露部分4.2米,现在据说直径已经四五米了。
第3个回答  2020-06-30
大槐树之所以说是“根祖”文化,是因为在600年前的明朝,有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据史料记载,从1368年到1418年,50年间共大规模移民18次,约140万户登记在册。这么大规模的移民,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过的 民间传说,这课大槐树在汉朝的时候已经有了,如果按照明朝移民时间计算,至少也有1000年了,1000年能长多大,史书里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它到底有多大,也只有这句能描述,“树身数围,荫遮数亩’”
第4个回答  2020-06-30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寻根祭祖的圣地,据说大槐树在汉朝时就有了,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可以见到的都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大槐树了,近四百年的历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