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一共重建过几次?

如题所述

天安门一共重建过三次。

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了承天门。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门,只是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

承天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是当时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门楼。本次重修,也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康熙年间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一致决定: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动员全市人民对市区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国诞生。

扩展资料:

据史书记载,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明朝天顺年即1457年7月,承天门遭火灾,城楼焚毁。

1465年明宪宗派工部尚书自圭重修承天门,由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基本上有了现在天安门的规模。1644年,承天门又毁于兵火。第二年再次重修承天门,6年后竣工,从此正式改名为天安门。

邢台地震后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严重具有55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由于兵火战乱,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坏损变形,主体已严重下沉。

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维修加固,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到7.5级强烈地震,使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天安门城楼。

按部队编制组成了施工队伍天安门城楼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成了由总参、北京卫戍区、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被指定承担这项任务的是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现北京建工集团五建公司)。

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选派了一批根红苗正、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其中大部分为党、团员,他们按部队编制,组成了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5个施工队,当时的八级木工姚来泉就是木工连的组长。

8天搭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施工“天棚”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2米,要将这么大的建筑物整个罩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用钢管搭架,需一个月。架子工人用杉蒿绑在一起,层层连接,用苇席搭起天棚,除留出送料的循环马道外,整个城楼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丝毫不露。

搭起这个堪称世界之最的“天棚”,仅用了8天时间,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他们又在中山公园内临时建起一座锅炉房,上下水管道直通城楼,苇席四周铺设了几层取暖管,尽管隆冬,棚里仍然温暖如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35年前秘密重建天安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首次始建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当年承天门远没有如今天安门这么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

一次重建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此后,明代180年间虽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变动。

二次重建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第二年再次重修承天门,6年后竣工,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

三次重建

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到7.5级强烈地震,使具有550多年历史、长期失修的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1969年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经112天秘密施工,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起了天安门城楼。

数次修缮

。。。。。。

各历史时期的天安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