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福建的戏曲种类繁多,具体有哪一些?

如题所述

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闽剧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闽剧风格高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演员在表演中重视运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现优美的身段,通过外形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扩展资料

闽剧最早前身由福州西郊洪塘乡人曹学佺组织创办曹家班(后称“儒林班”)创研出新腔“逗腔”起始。

万历甲辰年(1604年),曹府的“曹家班”参加洪塘乡金山寺普渡演出,被称为“第一代儒林。” 曹学佺兴办“儒林班”的前后,福州民间还有“江湖班”、“平讲班。”两类班社。演唱的是流行于民间的“江湖”、“洋歌”、“小调”等曲调。

光绪元年(1875年),儒林班从农村向城镇发展,福州出现“梁父吟”、“醉春园”等班,合称为“十三家儒林班”。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1908—1911年)儒林戏、江湖戏、平讲戏给合融汇,俗称“三合响”,形成了今日闽剧的雏型。

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福州先后出现了“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善传奇”、“赛天然”、“庆乐然”(俗称三乐、一旗(奇)二头羊(然))等闽班和“赛月宫”、“群芳”等女班。其中以“庆乐然”为最。这些闽班组织规模最大,演员阵容最强,剧目最多,声誉最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2

福建的戏剧很多,流行于福州市一带的是用福州方言演出的闽剧

1、流行于莆田的是莆仙戏

福建地区的古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伴奏器乐以锣鼓为主,大吹、小吹为副。基本上保留宋、元南戏以锣、鼓、吹为主的伴奏乐器特点。鼓有大鼓、文鼓、武鼓三种,鼓面上压一小石狮用于调节音量。莆仙戏音乐属兴化腔,以“南北曲”和古曲为主体,吸收道释曲、里巷歌谣、民歌小曲等融合而成。《王魁》、《蔡伯喈》、《张洽》、《陈光蕊》、《杀狗》、《蒋世隆》、《傅天斗》、《江梅妃》、《敬德画像》、《王监生》、《蔡襄》、《红顶扫马粪》、《团圆之后》、《春草闯堂》、《三打王英》、《夫妻红》、《新春大吉》、《靖边记》、《状元与乞丐》、《新亭泪》、《刘贺登基》、《秋风辞》、《鸭子丑小传》、《逃难记》、《存储春秋》、《晋宫寒月》、《珍珠衫》、《玉笛梅魂》、《藩国纪闻》[、《叶李娘》、《江上行》都是莆仙戏的经典剧目。

 

2、流行于泉州厦门的又梨园戏高甲戏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高甲戏的演出剧目分为“大气戏”(宫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生旦戏较少。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大半来自京戏、木偶戏和布袋戏,小部分是吸收梨园戏的,还有一些是艺人根据历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编而创作的。

高甲戏的剧目分为:“绣房戏”,即才子佳人的生、旦戏,如《杏元思钗》、《孟姜女》、《英台山伯》等;“公案戏”即审案戏文,如《彭公案》、《包公审黄菜叶》等;“宫廷戏”即属宫廷斗争的戏文,有《狸猫换太子》、《逼宫》等;“丑旦戏”,都属小戏,如《管甫送》、《番婆弄》、《桃花搭渡》等,这类戏颇有特色,丑角表演,更是独具一格,很受欢迎。此外,也有从古典小说及民间传说编演的戏,如《说岳》、《水浒》、《七侠五义》;民间传说如《詹典嫂告御状》、《陈庆庸过大金桥》、《温陵丽史》等。还有宋江戏,保留下来的剧目有《李逵大闹忠义堂》、《抢卢俊义》、《扈三娘替嫁》等。

 

3、流行于漳州的有傀儡戏高甲戏芗剧

芗剧原名歌仔戏,明末清初,郑成功率部收复台湾,把流传于漳州的“歌仔”等民间艺术带到台湾,并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在农村、渔区广泛流行,出现坐唱形式的“歌仔馆”。清末,由于迎神赛会的需要,清唱的“歌仔馆”走上广场,出现化妆游行的表演形式,时称“歌仔阵”。此后,“歌仔阵”吸收梨园戏、四平戏和乱弹的剧目及表演艺术,在农村谷场、庙埕牵草绳圈地演出,民间俗称“落地扫”。逢年过节,也搭戏棚表演。因为是从“歌仔阵”发展起来的,故称歌仔戏。歌仔戏音乐曲调富有地方色彩,使用方言俚语,通俗易懂,传统剧目大约有五百多个,著名的剧目有《白蛇传》、《白扇记》、《山伯英台》、《陈三五娘》、《安安寻母》》、《吕蒙正》、《杂货记》《三家福》《双剑春》《加令戏》《垦荒记》《情海歌魂》《肃杀木棉庵》《台民泪》《侨女英魂》《侨乡轶事》《羯鼓汉箫》等等。

 

4、流行于龙岩三明地区的有客家方言的汉剧

闽西汉剧,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吸收闽西客家方言和民间音乐而逐步形成,剧音乐以西皮、二黄为主,并有昆腔、梆子腔、弋阳腔、佛调、民间小调等多种声腔,表剧目有《大闹开封府》、《百里奚》、《兰继子》、《二进宫》、《大闹开封府》、《贵妃醉酒》、《陈客女麻》、《拾玉镯》、《孟丽君》、《杏元和番》《大闹开封府》、《审六曲》、《大保国》、《史碑案》《兰继子》、《双凤镜》、《广东案》、《安溪案》、《打洞结拜》等。

 

5、流行于南平市的有南词戏

最早起源于苏州,所以唱、白均用苏州“土官话”,以唱为主,间以说白。传统剧目有《白兔记》、《昭君出塞》、《白蛇传》、《秋江》、《僧尼会》、《拜月》、《借衣劝友》、《井台会》等。

第2个回答  2019-10-01
戏剧文化源远流长,福建戏曲更是中华戏曲文化家庭中的一朵奇葩。表现为类型多样,风格多变。

比如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平讲戏、闽剧、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

一些戏曲中有的很相似,有的大不同,这主要与福建的多元化文化有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25
闽剧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闽剧风格高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
第4个回答  2019-09-22
梨园戏、潮剧、蒲仙戏、闽剧、歌仔戏、高甲戏、闽北四平戏、南词戏、闽南打城戏、永安大腔戏、闽北三角戏、梅林戏、闽西汉剧、平讲戏、北路戏以及木偶戏、芗剧、潮剧、布袋、傀儡和皮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