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待别人给你的不诚心诚意道歉?

如题所述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和伴侣发生冲突,拌嘴吵架,事后明明知道是自己不对,甚至是很明显的错误,比如是自己记错了某样物品的位置,一直怪是对方动了所以找不到,又或者情绪上头冲对方发了脾气,但就是没办法向对方道歉。

因为道歉,让我觉得像是承认了我的缺点,我就是这样不好的人,我应该感到羞耻。所以有时候我知道自己错了,也打死不认,绝不道歉。

因为一旦向对方道歉,会让我感觉低人一等,好像输掉了什么东西,让别人占了上风,尽管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最近在看一本书叫《为什么你不道歉?》,我才知道我这叫“自我防御”心理。

但如果是别人犯了错误或惹怒我,我又需要对方一个道歉。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道歉?因为人人都追求公平、正义。

不可否认,及时向别人道歉,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无论我怎么生气,当别人向我真诚道歉时,我的怒火马上就会熄灭。而道歉者也可以免遭心灵之苦,道歉完之后你会觉得内心舒畅。特别是在做错事或行为失礼时,通过道歉修补人际关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果你希望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别人真诚的道歉,这篇文章值得你读完。

不道歉的人,是因为自我防御心理
前面说了,我就是那个不道歉的人,因为自我防御的程度很高。人们不道歉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1、童年的影响

承认错误且道歉,会引发童年羞愧经历带来的不良感受。,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从来不会道歉的环境中,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过道歉这种事,那往往孩子也学不会道歉。

2、完美主义作祟,把道歉视为软弱

做出道歉,让一些完美主义者感觉失去信用,产生失败感。

由于对自己要求完美,让我们容不得半点错误,失去向人道歉的情绪反应空间,在自尊心很容易收到打击的领域,比如工作场合或教育子女方面,很难做出道歉。越是工作能力强的人,越容易这样。

完美主义心理的作祟,会使我们很难做出哪怕是很简单的道歉,因为我们无法以轻松自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缺点或者犯下的错误。当然还有一种完美主义者就是,整天道歉,这是一个两个极端,一个是天天道歉,遇到什么事儿都说对不起,对不起是我的错,另外一种就是不道歉,遇到什么事儿都不承认,假装没发生。

3、难以承受的羞耻感

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做了再大的错事,都认为是别人逼我做的,不是我自己的问题。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他们不会道歉,也不愿意道歉,要面对这种人,我们不要攻击和羞辱,因为你攻击和羞辱他们,他们只会变本加厉。这种人在刑事案件,新闻里面会出现。

羞耻感会摧毁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使他很难真诚有效地做出道歉。。

4、恶行越严重,越没有悔意。

实际上,错误言行造成的伤害越是严重,犯错者越是难以做出真诚悔改。你会发现有一种人,他们犯的错误越大,做的恶行越多,越没有悔意。因为他的行为造成的伤害太大,他如果承认错误或道歉,就需要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责任,所以会逃避道歉。

以上人们不愿意道歉的原因,无论是完美主义羞耻感,还是把道歉视为软弱,这些都是一种自我防御。

如何降低对方的自我防御程度?
当一些人伤害了你,但是他就是不愿意道歉,如果对方冥顽不灵,无论怎么说或怎么做,对方就是毫无悔意,意识不到自己有任何错误。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受伤害的一方,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呢?

核心点在于要能够降低对方的自我防御程度。降低犯错者的自我防御程度的7个要点:

1、强调事实

强调事实,而不是夸大事实。即使对事实略有夸大,犯错者也会马上产生戒备心理。比如说,老公只是乱扔袜子,然后你说,你总是什么东西都乱放,每次收拾完,都被你弄得跟狗窝一样。好像自己没有一点责任。

当你强调事实的时候,对方的防御程度就会下降。比如说,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下一次我们都统一放在洗衣篓里,可以吗?

2、言简意赅

如果你要求对方道歉,其实你说的话越少越好。千万不要说太多。我们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表达太絮叨,会助长一个人的排斥心理。想想父母对你的唠叨或催婚就明白了。

如果你希望对方尊重你的劳动成果,东西不要随便乱。不要从自己收拾房间有多累开始,一直说到对方多少次乱放东西,这不但不能换来同情,还只会让对方的防御情绪越来越高,甚至他会说,那你下次就别收拾了,就完了。因为这会激发自己更强烈对自尊心的维护,甚至爆发。

3、适当的其情绪流露

有时,个人情绪的自然流露,能打破犯错者的自我保护心理,使其聆听我们的观点。特别是在夫妻之间或男女朋友这种亲密关系里,个人情绪的流露,比如苦,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愿意坐下来倾听和共同解决。

4、不要羞辱对方

记住不要羞辱和谴责犯错者。不要经常去骂他,你越骂他,他越跟你站在对立的一面,越不会改正,更不会有悔意。因为对方的自尊水平在不断下降,然后就破罐子破摔。我就这样,你爱咋咋地。

这个很不应该。但他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孩子一旦犯错,就不停地骂他,羞辱他,希望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结果适得其反,孩子更叛逆了。

羞辱犯错者,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羞辱不能激发犯错者的反省,也不利于他的个人成长。

如果不巧你遇到的是不知悔改,有无良症的人,为了促使对方道歉你拼命羞辱对方,这只会让对方恼羞成怒,做出更偏激的事情。

5、分清责任

无法厘清双方各自该为哪些问题负责,道歉和人际关系修复的过程会充满困惑。

当事情发生之后,我们要知道分清责任的界限,就是说你要问问自己,犯错者是所有问题的原因吗?也许对方做错的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有没有可能,对方做的错事只是加重了你的痛苦和烦恼,但真正的原因,其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呢?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阵子我工作很忙,压力很大,孩子生病又很少有时间陪伴,整个人出于特别焦虑的状态。某天家里老人没看好,孩子脸上划了一道血痕,我整个人就爆发了,内心很痛苦。但其实对于养育孩子的问题,我内心一直存在纠结,既想多陪伴孩子,又不愿意放弃事业,一边忙工作又因为陪孩子少而时长感到内疚。

我们之所以重视这件事情的原因,很可能是我自己内心的问题。

如果我们总是要求别人道歉,希望别人给我们安慰,会产生一种负面的结果,就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责任,我们看不到有些事情,实际上是我们内心不够强大,才导致我们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小事,然后把这件小事放得特别大。

6、用好双重标准

这里的“双标”不是贬义,是指:你要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因为我们对别人往往要求特别高,对自己要求特别低。同时你要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因为无论我们自己做了多少错事,我们都宽恕自己了,不是吗?这样你身边的朋友就会很多,大家都愿意跟你交往。用句古话来说,就是“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实际上,也就是在作出道歉和接受道歉两个不同层面,用好双重标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是道歉的一方,你的表达应当强调因果,为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后果(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并承担明确的责任。

如果你是接受道歉的一方,希望对方放下自我保护心理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就要采取相反的策略:在分享自己的感受时,不要怪罪对方造成这样的结果。比如你可以说,知道你的所作所为之后,我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而不是要说,你让我感觉愤怒和失望。

区别在于,前者意味这这事我很生气,是我自己很生气,并不是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我就一定要生气,是我自己修为不够。

7、可以要求对方道歉,但不要命令

如果你希望对方抱歉又要求,而不要用匿名。你必须跟我道歉,这不是秘密,我希望你能够给我道歉,这是要求。命令他人道歉,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如何优雅地接受对方的道歉?
前面讲了,降低对方防御心理的7个要点。如果这些你做好了,现在对方终于开口道歉了,我们又应该如何接受道歉呢?

你怎样接受对方的道歉,也会影响对方道歉的感受,甚至下一次是否还会继续道歉。前面说过我和伴侣发生矛盾很少道歉,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后来我发现是因为对方说话的方式让我很不舒服,甚至很讨厌。如果我承认是我错怪了他,他就会说,你看吧,都说是你自己记错了,平时什么东西都乱放,找不到了就总怪我。

再举个例子,如果哪天我因为某事着急上火,冲他发了脾气,那个当下他就会说我,你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而这只会让我更生气。如果我向他道歉了,他会接着说,这还差不多。对方所表现出的“你看吧,我说得没错吧”“你就应该改掉这个坏毛病”,让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或者感觉自己是个差劲的人。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回应,让我觉得自己不被尊重,甚至没有尊严。这是不会接受道歉的一种。

还有一种在不太熟的关系里很常见,比如说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啊,对不起”,然后你会说“没关系”,或者说“不要紧”。通常我们的反应是,觉得说“不要紧,不碍事”是很好的,但是,《为什么你不道歉?》这本书里讲,如果别人跟你道歉,你随便地说,“没关系啊,不要紧的,不是什么大事"其实是否定了对方的努力。对方向你道歉是勇气的结果,你否定了对方的努力,好像这件事关紧要。

作者在书里讲了一个故事让人印象很深刻。作者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他的孩子在那儿吃糖,然后旁边坐着另外一个孩子就在那儿看着。他心想,要不要给那个孩子也吃一个糖?于是就给了那个孩子一颗糖吃,然后他才看到那个孩子的妈妈就坐在旁边,看了他们一眼。他突然意识到,我怎么能随便给人家的孩子东西吃呢?

万一这个孩子有糖尿病怎么办?万一吃糖被噎到怎么办?万一她妈妈不希望她吃太多的糖怎么办?但他都没有想过,就随手给了这个孩子一个糖。所以他一直觉得自己应该向这个妈妈道歉。在临走的时候他终于鼓起勇气,去跟那个妈妈说“抱歉,我刚刚没有征得您的同意,就给孩子一块糖,对不起,我向你道歉。”本来他以为对方会惯性地说“没事没事,不要紧,没关系”。

但是那个妈妈抬起头来跟他说:“谢谢你的道歉,我很感激。”这个作者当时就愣住了,他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优雅的接受道歉的方式。这个道歉的方式很高级,为什么?因为这句话毫无责备的意味,却又无比明确地表明,她的确认为我做了一件需要道歉的事儿。从此以后,作者对这件事就记忆犹新,每当他要给别人家孩子糖果的时候,一定会事先征求对方父母的同意。

想想看,如果我们大家都说没关系、没关系,那其实对这个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做这件事的人认为,那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只是道个歉而已,没什么大不了,但这其实明明是一个错误的行为。而这个妈妈能够有勇气说出“谢谢你的道歉,我很感激”这句话,既能够让对方意识到他做错了一些事,又能够让他接受到这个宽容。

这样接受道歉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也给到我们不一样的启发。希望你下次也能用起来。不过说出“谢谢你的道歉”需要勇气。愿我们都有这勇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那你也可以选择不诚意诚意的原谅。也可以明确指出你橙意不够。洗洗睡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