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如题所述

今天偶然看到一位妈妈分享了初中家长会时各科老师给的建议。

现将语数英三科老师的建议摘录如下:

数学

1、每天练计算,打好基本功,题量控制在十题以内,题目类型多样化,有理数计算、方程、整式各三四题。

2、建议使用洋葱数学进行预习复习。

3、学有余力建议提前学,可以买学而思的书学,如果有不懂可以单独找老师问。

英语

1、基础差的坚持每周三次默写,书上单词、词组、句子必须全掌握,每周自己找老师交作业。

2、每周的发的拓展听力材料必须听记每一句话。

3、阅读理解强调做题方法,先看第一个题目,不看选项,直接看文章,读到第一题目的答案后停止,回到第一个题目去做题,然后看第二个题目,再回看文章从停止的地方。如此往复直到全部题目做完,最后再通读一篇文章,再确认一下题目的答案。

4、完型、阅读、首字母每周三篇起,不指定练习册,自己根据自己水平选择,老师不定期抽查。

5、每周一篇作文,老师每篇都给批改。

6、不建议报同步提高的课外班。

语文

1、分析试卷,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专项训练提高能力,不要全抓分散精力。

2、课外文言文阅读需积累,目前考得比较简单,以后会越来越难。

3、指定阅读书目要细读,中考的考查点越来越细,七上读完可以读七下的两本。

4、课外阅读建议家长监督和引导,每篇文章或每本书读完要和孩子讨论,一是归纳总结,概括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二是书中哪些触发了自己,情感上的连结和升发。

5、作文要多写多改,尤其是改,把每一篇自己写过的作文修改到满意的水平。

6、不建议刷题。

以上,Over~

为什么要摘录这些内容呢,其实我个人还蛮喜欢看这些别人分享的经验贴的。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别人的分享,同样也可以取其精华为己用。

对照各科老师的建议以及我们自家目前执行的计划,可以发现:

数学方面:

1. 练计算这件事情确实需要坚持,不仅小学,连初中老师也依然如此建议。

当然,从侧面也能看出,必定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并未从小重视孩子的计算能力练习,以至于到了初中,老师还需在家长会上耳提面命。

2. 要重视预习和复习,我家目前来看,预习这块没有抓牢,也不是不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时间上确实有些排不过来,还需要再斟酌。

英语方面:

英语的听力、默写和阅读,我们一直在坚持,每周刷一张卷子的量不算大,但能让娃适应各种题型,对于体制内需应试的娃来说,这条路目前是走对了。

语文方面:

1. 阅读和课外文言文我们一直在积累,现在虽然效果不显,但将来到中学阶段将充分发挥作用,继续保持。

2. 语文确实不需要多刷题,目前我也一直在这方面做减法,除了根据校内练习卷的反馈来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基本不再额外增加任务。

3. 阅读理解目前也在做,以后可以抽空挑几篇文章跟娃一起分析、讨论。

4. 把每一篇作文都修改到自己满意的水平,这个建议相当不错。目前没有时间,寒暑假可以尝试起来。

总体而言,我家娃目前的学习规划基本正确,一些小细节需要微调,内心还是比较欣慰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4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4
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尤为重要,在这个时期,请家长千万不要再说“没时间,要工作”,再忙也请抽出一点时间来,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进度。

家长的有效陪伴,就是对孩子学习最大的支持。家长也不能只享受孩子优秀的果实,却不给予付出,这种付出不仅仅指的是家长为孩子创造的良好环境,为孩子进行的学业投资,更多的是指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和鼓励。

家长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不要让考试成绩成为亲子关系的试金石,只需要一点鼓励、一点耐心,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近了,沟通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孩子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最亲密的人,尤其是家长的评价。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对话、理解,利用家长“权威”对孩子进行指挥,只会让孩子逐渐远离你。

当父母和孩子在某件事上发生争执时,父母总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会用威胁的手段来强迫孩子改变主意。
第3个回答  2020-12-14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第4个回答  2020-12-14
老师给家长的建议告诉一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在家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