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上热下寒」,到底是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血阴阳运行,就跟自然界天地的循环是一样一样的。比如说,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

说白了,就是体内气血阴阳的循环正常,能让该暖和的地方暖和着,该凉快的地方凉快着,而阳气也不会没个规矩到处乱窜。

话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明白几分了,所谓的「上热下寒」,其实就是「水火不济」「阴阳不交」造成的结果。再具体一点,可以解释为这些人心火总有余、而肾水常不足。

「上热下寒」的具体表现

对于「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体质的人来说,一般会同时出现下述左右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

根源是阳气受损

当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之时,损伤阳气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

过食生冷瓜果、过饮冰镇饮品、贪享空调风扇、露脐露腰露脚踝的穿搭方式、久坐久卧懒得动……

很多人都习以为常,享受着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舒爽」,殊不知,你的阳气却顺着这个爽劲儿被一点点地消磨掉了。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大量使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或抗生素类西药,或者一有上火的症状就一个劲地用苦寒之物泻火,只会给阳气耗损的问题雪上加霜。

人体一身阳气受损,导致阴寒之邪大量内生或外侵,逐渐沉降,积聚于下。肾中的元阳(命门之火、龙雷之火),也就是维持你生命活动的终极源动力,让寒邪欺负得够呛,寻思这日子没法过了,这家没法待了。

咋办呢?只好越离原来的位置,一个劲地向上迁移,到阴寒不是很强盛的地方暂居一下。

命门之火本来是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东西,但是脱离了工作岗位,就变成了兴风作浪的不稳定因素。

该温煦的地方一点都不暖和,不该温煦的上焦部分却总是被这团无辜的小火苗灼烧着,叠加起来,就出现了这种「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怪现象,而且没完没了、反复出现。

「上热下寒」怎么办呢?

1、适当运动

我认为,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上热下寒」的体质,除了大家熟知的熬夜劳神、恣情纵欲、饮食生冷、露体受寒等因素之外,久坐久卧、缺少运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

运动不足,经脉的运行得不到有效的引导疏通,接着会导致阳气生发不畅、郁闭阻塞,该暖的地方又暖不到,「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慢跑、散步、打球等常规的运动之外,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或者太极拳对于疏通经络、引导气血也是非常有效的。

2、艾灸调理

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虚浮之火来说,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调理时,取神阙、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每个穴位灸25~40分钟左右最佳,连续灸5天,休息两天,然后继续进行。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在艾灸最后,一定要耐着性子再灸灸脚底的涌泉穴,大概5~10分钟左右。因为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实施完成,而且不至于让你因为艾灸重新上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见厥阴病条。
外文名
heat in the upper and cold in the lower
别名
上热下寒
常见症状
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
相关书籍
《灵枢·刺节真邪》
上热下寒,病证名。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见厥阴病条。
②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参见虚阳上浮条。
第2个回答  2020-11-04
一说起上热下寒证,很多人应该都不熟悉,但是说起具体症状,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种对号入座的感觉。如今十个人中有五个以上就有上热下寒的表现。现代人真上火的少见,上热下寒的多见,因为现代人普遍阳虚,想上火也难啊……

上热下寒证又指心肾不交,一般指上面心火过旺,而下面肾阳不足所致;泛指上部有热、下部有寒,热证、寒证同时出现的一类的证候。亦即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

(一)具体表现
上热表现: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失眠这一系列上热证候。
下寒表现:腰以下冰凉,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严重的甚至热饮不敢喝,凉饮也不行。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
除此之外,男的很可能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女的则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冬天被子里睡觉的时候脚还是冷的。
还觉得不能肯定,就看舌苔。如果舌尖发红,舌根发白,那基本就是上热下寒了。舌红自然是有热的表现,但舌根处会有明显的白腻苔,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脾)肾有寒,有时舌还会有齿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3
上热下寒是什么。
上热下寒是指人体的上焦热,中焦或者下焦凉;中焦热,下焦凉也是属于上热下寒的一种。上热下寒病因就是:“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热气的本性是往上走,寒气本性是向下走,如果任由它们发展,将会使寒热无法交流,出现“两极分化”,而引起各种疾病。

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见厥阴病条。
第4个回答  2021-09-25
上热下寒全面调理指南:疏通中焦,引火下行
上热下寒体质用热药会上火,用凉药会拉肚子,调理要十分谨慎。
最常见的上热下寒,主要源于肾虚,肾虚命门火衰,则脾胃动力不足,因脾胃中焦阻塞造成上热下寒。
由于脾虚的情况很常见,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这些症状。在症状轻的情况下不一定要喝药,平时注意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能起到效果。
一、调理重点
1、中焦不通重在调脾,打通中焦,去除湿寒,补足中汽,让上下气路畅通,这样火才能下行。否则,补阳之后,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2、阴阳同补,既能补阳,又能滋阴,还能祛除寒湿瘀,消除中焦瘀阻,同时补足中气,帮助脾升胃降,推动心肾相交。
二、饮食调理
益吃
要以平性和温性食品为主,如面食、大米、馒头、猪瘦肉、银耳、大枣等。
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等。
平时可以用枸杞子泡水喝代茶饮,枸杞子滋阴补肝肾又不上火,煮汤时都可以适量的放些枸杞子,效果不错。
忌口
少吃牛羊肉、辣椒、韭菜、以免上火;禁生冷,辛辣刺激,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应避免饮酒、喝咖啡;少食肥、甜、油、黏腻的食物。
三、生活调理
1、三餐规律,何璐进食,多喝水,不渴不饮。
2、衣着合适,穿暖和一些,少吹空调。
3、作息时间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睡前可以常常用热水泡脚。
4、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放松心态。
5、适当运动锻炼,循环渐进地加大强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