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制造业发展前景

如题所述

回顾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粗钢产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钢材进出口面临新导向,预计全年钢材净出口总量同比呈扩大态势;在原燃料供给方面,铁矿石供给“外减内增”、价格大起大落,废钢供给稳步提升,焦炭价格大幅波动;钢材价格大幅波动,整体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价格逐步回归理性;钢铁企业效益保持较好水平。

步入“双碳”发展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迎来绿色发展新趋势。从机遇来看,将助推钢铁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推动生产工艺技术转型升级、促进技术革命、为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方向,有利于构建钢铁与建材、发电、化工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协同减污降碳提供发展空间,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助推行业低碳标准化工作开展。为全面迎接数字时代,迈入数智化新阶段,应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凝聚各方智慧,构建开放共赢的合作生态,共同推动全行业智能转型升级;钢铁企业持续深化数据利用,着力开展新一代智能管控中心建设。

到目前为止,国内大部分工厂的很多设备独立运行互不相通,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周期数据都无法交互,无法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优化,进而导致形成信息孤岛。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号召,图扑软件可视化组件及二维组态和三维组态数字孪生智慧钢厂内主要建筑物、智能制造车间、作业设备、车间内制造原材料、作业区域划分、作业人员等要素。可视化系统连接服务器采集多类型数据源,再叠加强大的 2D、3D 引擎丰富的图形组件和界面设计并结合工厂内生产运行、工艺、环境、安防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数据采集。

系统通过接通 MES、SCADA、ERP 等技术系统集成与三维场景联动交互,实现数据共享,实现制造企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与远程产线运行管理。数字孪生仿真的模型可多角度随意缩放、平移、旋转。通过实时数据驱动的三维动态效果,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效果,更加直观形象的反映厂区人员安全信息。当发生告警时,在三维模型中可以自动定位告警点,并自动弹出窗口显示告警详细信息,从而达到数据层面人、机、料、法、环的互联互通。

3D 人员安全定位系统针对 UWB 基站及视频监控的部署位置,将钢厂 CSP 热轧厂区、高炉炼铁厂区通过仿真进行 3D 建模,直观的反应所属区域的人员状态,使所属区域各级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监察部门直观、快速、全面地了解所属区域工作人员动态信息。

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定位卡装置,可人为操作发出 SOS 报警信息。现场人员如遇到危险情况,信息会第一时间反馈在安防界面的报警记录中,集控中心工作人员收到呼救信息即可第一时间相应。人员快捷导航功能支持查询和定位所有在线人员,也可浏览离线人员名单,帮助管理者快速查找。在集控中心部署可视化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厂区在岗人员的位置,通过场景交互可以直观地查看员工信息、联系方式、行动轨迹等数据。

人员定位功能一方面有助于现场人员的调动指挥,加强全局管理;另一方面有助于监控员工的行为轨迹和安全信息,加强安全管理。补足了厂区现有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威胁,提高企业运行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为企业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从数字孪生钢厂出发,围绕异常告警一键定位、人员实时定位、历史轨迹溯源、告警视频联动。实现各类异常报警一键定位展示,包括人员位置报警及视频智能分析报警,实现分区域、部门统计人员位置信息,支持一键定位,管理者可通过系统查看现场人员的历史轨迹,支持多倍速查看,实现根据人员位置自动视频跟踪。从而达到调度一体化、数据可溯源化、数据透明化、运维管理智能化的要求。

厂区三维场景中,在室内和室外设置了视频监控点位,以明显的图标展示其位置。本案例采用的是支持识别人员行为的监控设备,可对安全帽穿戴、工作服着装、接打电话等违规行为进行捕捉与告警,并记录在摄像头报警记录中。存在报警信息的监控点位会出现明显的告警效果,支持管理者及时点击查看实时监控影像以及抓拍记录。集成各类子系统的设备告警信息,在可视化系统中展示所有的告警信息。

相比于传统的二维组态监控系统,三维组态搭建的界面展现更加直观、简单,便于监控人员识别异常信息,提高监控效率。用户通过三维场景,对厂区的摄像头位置分布一目了然。亦可通过新兴视频融合技术,将视频无缝嵌入到场景中,真实还原场景实景。

数字孪生钢铁厂复杂环境下无死角全覆盖可视化场景,深度开发应用智能控制技术,提升企业智慧管控、智能运行、智能安全监控、智能分析与远程诊断等综合能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创新管理运营模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0

钢铁产量逐年增长

受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钢铁产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从钢铁主要产品的产量来看,
2020年全国钢材产量为13.25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9.96%;生铁产量为8.88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9.90%;粗钢产量为10.65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7.04%。

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钢材、生铁、粗钢产量分别为3.29亿吨、2.21亿吨和2.71亿吨,较同期均有大幅增长。



未来几年钢铁主要产品产量将逐年增长

尽管国家不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进程,但由于生产设备等沉没成本较高,钢企为降低成本及亏损程度,选择继续生产,致使整个行业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背景下钢铁产品产量仍呈增长的态势。因此,基于目前国内钢铁生产装置量及近几年的钢铁行业的生产规模,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未来几年钢铁主要产品产量呈逐年小幅度攀升的态势。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