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方言VS天津方言

“兴奋的李世瑜马不停蹄地回了宿州,历经数月的调查,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终于现出了真容——天津话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的江淮平原”

这是百度百科关于天津话的最后的解释

首先我先声明,我是宿州人,说了几十年的宿州话,可是网上都说天津话象什

么宿州话,可是我却听不出来有什么地方相象?

无论是冯巩的天津电影,还是阳光的快乐生活,我都是左看右看,都无法发现

这天津方言和宿州方言到底象在什么地方?无论发音还是对事情的称呼都不一

样,就一个是相同的,就是马三立大师的相声《练气功》里对擀面杖的称呼和

语气还有点象,其他都是驴头不对马嘴!

我就纳闷了,究竟是听专家的权威还是自己对比。我就奇怪了,这二中方言到

底相同在什么地方?

我不希望看到一些网友驴头不对马嘴的回答。如果你知道就请回答,如果你不

知道,请别在百度里搜索一些词不达意的话,看着就心烦
姨西,我地个乖来.我都讲了我不要那七直北度北克地那黄子,俺曰恁俺自个能看.我还要在这问弄啥子。我又不是不出奇.

宿州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一般的看法是,天津话的形成,有很大的宿州附近方言的影响,但是天津话和宿州话的相似程度,也不是非常的高。不过,虽然你听起来这二者差别很大,我还是听过其他人说过,听起来有点像的。
天津方言一般在分类上将其归于冀鲁官话的一个单独的小片,所以在分类上与宿州话不是一个系统。但是大多数人认为天津属于方言岛,也有人认为天津应该属于中原官话,具体应该怎么分类,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天津话的第一声(阴平)读作低平调,这个明显特征是来源于宿州附近的。但是其他几个声调受附近地区影响较大,和普通话的差别有限。词汇上,也是安徽和河北的影响都有。
真正要对比两个方言的相似程度,要专业人士来进行,主要是看单字的发音,调型调类,对于北方话,对比平翘舌、入声字发音,等等,然后再比较词汇,语法。只听日常对话是不够的。其实,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两个相邻的县,互相笑话对方的“不标准”,但是在语言学上看,他们却属于很接近的方言。
关于天津话,我目前的资料还不够多,所以没有很权威的解释,不过可以把它看作是受宿州话影响很大的一种冀鲁官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8
追寻天津话足迹

确立了天津话的来源,就要弄清楚,天津话的“母方言”到底在哪里?凤阳?蚌埠?淮安?还是……上世纪80年代,已经60多岁的李世瑜先后两次南下,奔波于安徽的各个城市。洪泽湖畔,留下李老踯躅的身影。

线索遍布

出行之前,几种线索形成不同的画面,呈现在李世瑜的面前。

线索一:80年代,“凤阳杂技团”到天津表演,讲解员说的完全是“天津话”,李世瑜以为是临时雇用的天津人来当讲解员。表演结束后,他和演员谈话,才发现,他们的口音和讲解员差不多,他们说的就是自己的家乡话。李世瑜联想到,天津西于庄有一种民间舞蹈——花鼓,他们的唱词、鼓点、舞蹈、服饰都是从凤阳来的。听黄梅戏的时候,也常常感到道白很像天津话。

线索二:一次他从合肥乘车南下,列车员说的都是“天津话”。李世瑜以为这是天津列车段的乘务员调到淮南铁路段的。经询问后,才知道他们说的也是家乡话。一位在徐州工作的天津人告诉他,徐州话和天津话差不多,只要动几个音就可以了。凡此种种,都让李世瑜意识到,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很可能与苏北、皖北一带有关,特别是以凤阳为中心的地带,当年燕王扫北时所带的兵可能就是从这里招募的,后来在天津定居下来。

线索三:周总理的口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他的口音和天津话很像,因为他的阴平(一声)读低平调。淮安是周总理的故乡,这样就又使他意识到,以淮安为中心的方言有可能是天津方言的“母方言”。

寻访:凤阳不是老家

带着这些假设,1986年9月,李世瑜开始了寻访工作,先去凤阳。李世瑜在蚌埠下车,先调查了蚌埠方言,边听边录音边研究,结果却令人失望。因为除了它的阴平(一声)也读低平调之外,其他的音调都与天津话有差距,尤其保存了许多入声字,而天津话是没有入声字的。如果加快语流速度,他们便有听不懂的地方了。到了凤阳,发现那里的方言不像杂技团的成员那样,而是和蚌埠基本相同,可能是杂技团的人并非都是凤阳人的缘故。

与此同时,李世瑜发现,凤阳的方言南部和北部还有差异,南部入声字更多一些。他又调查了凤阳附近的临淮和留埠,结果也是一样。抵达淮安后,同样是一无所获,李世瑜的线索一下子断了。凤阳和淮安是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的推断,被事实否定了。

偶遇:宿州才是正根儿

绕着高邮湖、洪泽湖地区跑了一圈之后,天津方言的“母方言”似乎还在云里雾中。李世瑜决定再到安庆寻访。在从徐州乘火车前往安庆的途中,他却有了出人意料的收获,这个收获成为李世瑜寻访成功决定性的因素。

火车上很拥挤,李世瑜和很多人一样是“站票”。火车过了宿州后,李世瑜身边的两个人因为抢座吵了起来。一口纯正的天津话,从两个人嘴里硬硬地甩出来。李世瑜以为碰到了老乡,便劝起架来,“都出门在外的,都不容易,别吵了。”抢座的人眼眉一立:“嘛!嘛出门在外!我,我就这儿的。”

一句话,让李世瑜大喜过望,安庆不去了!他干脆跟着这两个人下了火车,下车的这一站叫固镇,在蚌埠北48公里处。一到固镇火车站,李世瑜以为回到了天津,充斥双耳的统统是他从小听到大、说到大的天津话。

车站的茶摊前,一位老掌柜和他们搭起了话,一种“共同语言”让他们相谈甚欢。至今李世瑜的录音带里还留存着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两位同志,你们哪儿人哪?”“您听我们是哪的人?”老人迟疑了一下:“听你们的口音是本地人,可我怎么没见过你们啊?”原来,固镇来来往往的人都要经过这个火车站,老掌柜差不多都认识。

老掌柜告诉李世瑜,固镇属于宿州市,宿州市距离固镇45公里。

兴奋的李世瑜马不停蹄地回了宿州,历经数月的调查,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终于现出了真容——天津话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的江淮平原。

这是燕王朱棣所赐。在流传民间已久的“燕王扫北”传说里,朱元璋四子朱棣握有重兵,且屡建战功,故遭父皇忌惮。为削弱他实力,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他为燕王,让他带领大批老弱残兵到北京、天津一带戍边。当时募兵的标准是二三十岁的人不许去,只许五十岁左右的人去,这些人无疑都有家小。燕王确实从固镇一带招募了很多士兵,带着家属开赴北方。

到晚清,李鸿章调淮军六万人驻守天津,最终又都演变成天津人。

结论:天津话来源于南方安徽宿州

转自宿州论坛,不是百度百科,请你看清楚,我认为天津话之所以像宿州话主要原因是李鸿章在天津做官时随行的大部分官兵是从宿县地区征调的。

参考资料:http://bbs.my0557.cn/viewthread.php?tid=61569&extra=page%3D1

第2个回答  2009-05-19
11.33.58.68.82.72.49.31.69.53.00
第3个回答  2009-05-18
我是天津人,刚在网上听了一下,其实不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