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如题所述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扩大了预防医学的视野,丰富了预防医学的内涵,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对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与治疗,而且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健康促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在思考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时候,无论是致病、治病、预防及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不能机械地分割开。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各类因素对不同的疾病影响是不同的,如心脑血管病以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为主,意外死亡以环境因素为主,传染病以卫生服务为主。

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1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医学模式是人们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是医学临床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医学模式来源于医学实践,是对医学实践的反映和理论概括。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心理;不仅要关心病人个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家属、关心病人的后代、关心社会。

扩展资料

为了实现医学职业的核心价值和使命,医务人员要牢牢掌握、熟练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美学等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无不体现在与患者的沟通上。

医患沟通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健康促进医院,即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家属、员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目标,改善医院文化、组织、环境和流程,激发医护人员发挥最佳效能;将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有效融入预防、医疗、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之中,实现“整体健康”的目标。

为了实现健康促进医院,医务人员必须在思想上有所转变,把生物医学模式彻底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必须在理念上进行更新,把过于注重疾病治疗的医学理念更新为健康学理念;

医疗机构必须进行职能扩展,把为来诊患者的治疗负责扩展为为全社会的健康负责。医疗工作模式需由偶遇性转变为伙伴性,由技术性转变为人文性,由补救性转变为预防性,由封闭性转变为开放性,由一次性医疗服务转变为终生健康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健康促进是实现医学核心价值的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30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扩大了预防医学的视野,丰富了预防医学的内涵,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它不仅对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与治疗,而且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健康促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扩展资料: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诞生:

在布鲁姆( Broom,1974)的环境医学模式以及拉隆达( Lalonde)和德威尔( Dever)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的基础上,1997年美国精神病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 Engel)针对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

现代医学模式概括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从医学的整体性出发,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突出了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因而得到WHO和国际社会医学界的认可,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时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0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以人类的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变化为依据的。
这一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 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基础上, 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5-13
告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人体疾病的发生原因不能但从躯体上找,需要综合社会 心理 生理因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