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皇帝为什么说九五至尊,而不说九九?似乎九九是数之极吧

如题所述

第一种解释:“九五至尊”最早现于洛书。
河图洛书乃帝王之征,天下归心之兆。但实际上,洛书是一个美妙的数学命题,国际上管这个问题叫做“幻方”。所谓幻方,就是在一个三X三的格子里依顺序填入1-9,而横行纵行对角线的格子里数字之和相等,这就是三阶幻方。

4 9 2 河出图
3 5 7 洛出书
8 1 6 圣人则之

以上这个就是传说的洛书,古代神秘的王者象征,其实最初就是一块石板上的一些点。而河图更复杂一些,是等幂和幻方。
5为中心而9为天,所以有95至尊一说,据此推测,天数为100,人数最高只能到95,所以95就是皇帝数,其他的比如43,27皆为左膀右臂(九为天,五为人,九五为天子;九为天,天中至极的亦为九,因此九九至尊为天尊)。

第二种解释:易经之九九。
九九才该是至尊,这是毋庸质疑的。好多人都用易经,让我们来看易经,在易经中的说法,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帝王是天之子,自然以阳为尊,当然阳数的极致是九九,但九九是一切都无法承受的,尤其是人,人最多只能承受九五命格,于是九五即为至尊.
根据易经的理论,阳气太旺就会物极而反,由盛转衰,所以采用接近阳之极的九五这已是人之承受之极限,到了九六则人命已无法承受是以“亢龙有悔”。

所谓九九归真,到了九九才是正正的“帝至极”,藐视万物,九九之下皆为阴。

注:九是指阳爻,五是第五爻,这没错。九五也固然是乾卦中最好的一爻,但九五代表至尊倒也不全是因为它最好。事关每个爻位都有特定的代表意义,第五爻本来就是君位,这个位置代表的就是帝王,在乾卦中阳气在这个位置达到最盛,代表的是广施德行,慢慢积累,从初九到达这里,恰恰是最中正刚健的好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帝王之德的象征,不可能别的身份能配上这一爻。到了九六,还要超过九五,就过犹不及了,就成了“九六,亢龙有悔”。 其实我们很难从易经里推断出真意,因为易经存世不足三分之一,现存之六爻八卦,谁也不知道有没有更多。

第三种解释:九鼎之说。
据说,夏朝末年,夏桀无道,商汤灭夏,那时夏朝据说也有九个鼎,自动飞向商都,此事说明商汤革夏命,顺应天意。连九鼎都自己飞过来了,都不用抢。而后来的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伐纣,这九鼎又归了周。

传说每一只鼎要九万个人才能运动,所以周武王就用了九九八十一万人,才把这九个鼎运回了都城镐京。传说周武王姬发本为99天人之命,当为“九九至尊”,但是当晚风雷交加、云雨大作,九鼎去其四,周武王姬发恍然大悟,自封为从此不敢为,自称为“九五至尊”,此后再无天子敢称九九,皆为九五指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此。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因此“九五”一词来源于《周易》之说应比较可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