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祸之党人

党锢之祸之中的党人是意思,他们为什么会被称为党人呢?

“君子不党”这是自古封建帝王进行封建统治所持之观点,引孔子之语:君子不党。《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二不周。同时还要“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所以自古帝王就认为:君子不党,而只有小人才会结党营私,而帝王最怕的就是臣子结党,会威胁到其帝王的统治.

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一直都有着朝堂之争,桓帝登基时,外威梁冀独占朝权,桓帝欲除梁冀,他所想到依靠的就是宦官,后在宦官的帮助下,梁冀被除掉了,从此又开始了宦官专权,天下一些太学生,士大夫不满宦官干政,谋私,欲除宦官而后快,于是在外戚与这些士大夫之间形成了一股反对宦官的合力.

当然宦官们对此是惧怕的,所以便以“结党”诬陷于这些人,前面已说皇帝最怕的就是结党,所以听从宦官们的话,对这些人加以拘捕,就是历史的党锢之祸之由,实际上这是宦官集团与士大夫外戚集团的朝堂斗争。

“党人”在古代是“结党之人”,之于帝王而言是一种大逆大罪,在东汉那个历史时期是宦官集团强加于那些反对他们的士大夫及太学生身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7
桓帝时期,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联合起来,结成朋党,猛烈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宦官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大规模和残酷迫害活动,并最终使大部分党人禁锢终身,也就是一辈子都不许作官,史称“党锢之祸”。公元166年,宦官集团对党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迫害活动。其导火线是张成事件。方士张成与宦官来往密切,因事先知道朝廷将要大赦,故怂恿儿子杀人。当时任河南尹的李膺却不顾赦令,坚持将张成的儿子处死。宦官乘机唆使张成的弟子宋修上书,告发李膺交结太学,共为部党,诽谤朝廷。在宦官的怂恿下,桓帝下令捕李膺、范滂等二百余人。宦官更是推波助澜,大肆制造冤狱,弄得朝野上下,一片恐怖气氛。他们动用酷刑逼供牵引同党,企图一网打尽。“钩谓相牵引也”,所以,对这些党人也称“钩党”。
第2个回答  2021-03-15

四分钟带你了解东汉“党锢之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