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故事

要有主要内容、题目、作者。要快~~~~~~~~~快的+++++++++++++
作者是真人 .作者?

  28个下跪的高尚灵魂

  2003年7月6日,28名走出校门不久的大中专学生,为了救助一位患白血病的女同学,在福州闹市下跪,他们整整齐齐地一字儿排开,顶着炎炎烈日长跪了两个小时!“下跪事件”在当地乃至全国引起轩然大波,掀起了一股股波涛汹涌的爱的浪潮,也唤起了人们久远的回忆和深深的沉思……

  弱女身陷绝境,天南地北的同学站出来

  2003年6月20日,在福州大利嘉城一家电器商店上班的施友洪突然接到大学女同学林必玲的电话:“友洪,我可能不行了。”说完,她低声抽泣起来。

  林必玲是施友洪福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2000级同班同学。林必玲的家在福清市农村,下有一对龙凤胎的弟妹及一个小弟,全家就靠爸爸种植海带为生,经济条件较差。她1998年考上了福建建材工业学校,2000年因品学兼优被保送到福州大学电子系。在中专和大学,施友洪和陈富有等几位同学都和必玲同班。同窗数载,他们情同手足,感情深笃。

  2002年7月,必玲大学毕业回老家不久,身上就出现血斑,例假来了全是血块,而且流个不止。在省城的协和医院确诊患了白血病,她马上住院治疗,病情稍微稳定。因为筹借来的1万多元已经花光,9月25日她不得不出院。之后必玲病情不断复发,为了给她治病,林家很快债台高筑了。必玲患病后非常想念中专、大学的同学,可又怕大家看到她病恹恹的样子,一再要父母对她的同学保密。2003年6月20日,必玲因为大出血,又一次被送进了福清市医院,病情愈来愈严重。她放心不下自己年幼的弟妹,想在自己死之前请求同学帮她照顾弟妹,就借手机给施友洪打去了这个电话。

  听了必玲的情况,施友洪心里顿时一沉,立即打电话转告在一家货运公司上班的同学陈富有。第二天一大早,陈富有和施友洪就赶到福清的医院看望必玲。这时的必玲面色惨白,双目无神,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嘴里还不时渗出血丝来。陈富有和施友洪看了,心如刀绞。

  必玲的父亲林香珠看到女儿的同学来了,含着泪说:“医生说必玲只有做骨髓移植手术才能挽救,可那需要30万元巨资,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她可能活不长了……希望你们能在精神上多多帮助必玲。”陈富有和施友洪当即安慰林父:“你不要担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为必玲筹集手术费,绝不让她离开我们!”

  陈富有、施友洪看望必玲这天,必玲要输8个单元的血浆,因为没钱只输了6个单元,他们想帮她添上两个单元的买血钱,可两人身上的钱买了水果和来的车票,就只够回福州的路费了。两个男子汉陷入苦苦的思索中:他们刚刚参加工作,收入微薄,没有什么积蓄,靠他们两人是无法帮助必玲的。要拯救必玲,必须调动所有同学的力量!回到福州后,陈富有、施友洪立即将必玲的病情告诉在福州的所有同学。因为还有十几个同学在外省工作,他们又将必玲生病的情况贴在中国同学网的班级同学录上。

  在他们的发动下,天南地北的同学们很快便有了反馈。在深圳的卢金娣同学发来帖子询问必玲的病情,远在山西太原的林祥辉同学打来电话,为给必玲捐款出谋献策,他还说如果有需要他将赶到福州参加活动。同学们有的捐了刚领的工资,有些没找到工作的同学捐出了生活费,可大家倾其所有凑到的钱加起来不过2000多元,与必玲的巨额手术费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因为他们从学校毕业不久,有很多人还成天忙碌在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之间,他们能有什么多余的钱呢?

  无奈的“下跪”,矮化尊严撑起生命蓝天

  但是,大家没有绝望,由同学情谊演变而成的爱心在每个人胸中激荡。6月22日晚,20多个在福州的同学聚集在班长连亨旺与8个同班同学合租的房子里,商量着帮助必玲的办法。

  一个同学提议找本地财力雄厚的单位募捐,可马上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社会上需要捐助的人很多,去找有钱的单位他们不一定肯给钱。”

  又有同学建议:“我们上街去募捐,每个星期天都去,一定有所收获。”别的同学却为此担心:“上街募捐一次可以,次数多了人们可能就不捐了。”

  还有同学提出找他们的母校、新闻单位和社会有关部门寻求救助,但大家对这些措施的效果都没底。他们热烈讨论了几个小时,到第二天凌晨2点还没有一个可行方案,只好决定分头去试各种途径了。

  第二天,一些同学开始分别去一些富裕单位劝募,可不出他们所料,一个个都吃了“闭门羹”。另一批人到母校募捐,但当时学校里正在忙着考试、放假之类的事情,大家都无暇顾及,叫同学募捐没有可能,学校老师也是爱莫能助。同学们想到了媒体,希望通过报道必玲的遭遇,获得一些爱心人士的捐款。他们找到必玲的家乡报纸《福清时报》,报纸很快刊登了必玲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可该报只在小小的福清市发行,影响不大,读者对此的反应也很平淡。

  同学们又找到福州的几家有影响的报纸。几家报社的记者听了必玲的不幸也挺感动,但他们更在乎事件的新闻价值:“这样的事情太多,没什么报道价值。”

  他们也去找了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但对方似乎对必玲这样的不幸司空见惯,只是称要打报告研究救助方案,一时没有结果。后来大家还想到社会募捐,但这必须搞审批、联系场地等,太过繁琐,而当时必玲的病已经不能再拖,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了。

  这样一直拖了几天,同学们心急如焚,可又无可奈何。6月27日,连亨旺、卢启莹、方丹、罗宇恺等同学到医院看望必玲。看到死神正一点点蚕食必玲那花样的生命,大家的心受到猛烈的撞击。7月3日,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必玲转到医疗条件好的省城协和医院治疗,其他同学也纷纷到医院看望必玲。因为失血过多,必玲这时非常虚弱,可每天上千元的医疗费还没有着落,怎么办?大家看着心里非常难受,没话讲了,一门心思就是急着筹钱救她。

  当晚,陈富有、施友洪、连亨旺、卢启莹、方丹、罗宇恺、卢远鸿7个同学再次聚会,决定不管用什么方式,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必玲筹到手术费。

  讨论中,陈富有同学向大家讲了前几年他小姨得心脏病需要治疗,可没钱到医院动手术,小姨70多岁的婆婆在村口,逢人就下跪,乞求救援。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小姨进了医院动了手术。听着陈富有动情的叙述,在场的同学无不为那位70多岁的老大娘感动。其中有人马上表示:“我们去大街上募捐。如果谁能给必玲捐些钱,我给他下跪都可以。我们要以自己对同学的真诚关爱感化人们!”

  “男儿膝下有黄金。下跪是最没办法的办法,只能等最紧急的关头才能那样做。”有同学小声说。

  “必玲要是不赶紧做骨髓移植手术,她的生命随时可能飘逝。什么是最紧急的关头?难道等医院给必玲发了病危通知书我们才去下跪,那时候筹到钱还有什么用?”陈富有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沉思。

  “富有说得对,如果跪下来真的能救必玲一命,我们现在就去下跪去。我们下跪是为了救助同学,我们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对得起天地良心。”

  于是,上街下跪募捐成了这次聚会最终的决定。募捐活动时间定在7月6日上午,而且不让必玲知道。

  必玲在福州的同学有21个,陈富有等组织者就一个一个打电话去约他们一起去。考虑到来回花费太大,陈富有没有通知在外地的同学。但外地的同学也很快知道下跪募捐的消息,先后打来电话要求参加活动。7月5日,在福建顺昌一家工厂任职的宋发明同学坐了一夜火车,次日一大早赶到了福州。小个子的黄永府同学也从厦门匆匆赶了过来。

  陈富有和施友洪特意看了天气预报,7月6日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最高温度将高达38℃,但他们毫不畏惧。7月5日晚上,陈富有挥毫泼墨,“跪下只为让爱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的15个大字很快写好,别在了20多米长的大红横幅上,班长连亨旺组织几个同学一起忙着整理必玲的照片,一直忙到深夜。

  膝下万两黄金难抵同学深情

  7月6日,陈富有和施友洪一大早就来到福州市区最繁华的东街口,大部分同学8点钟以前便到达现场。东街口人群熙熙攘攘,只有邮电大楼前有一小块空地,但旁边已有几家手机商店在热热闹闹地搞促销活动。“我们在这里搞活动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意?”连亨旺有些担心。“顾不了那么多了,救同学要紧,我们就在这里跪下吧。”陈富有和施友洪让同学们把横幅和资料放下来,开始布置现场。

  8点30分,同学都已陆续到达,只有郭毅萍还未到。在一家汽车装修公司上班的郭毅萍昨天中暑生病,或许她来不了啦。正在大家说她的当口,郭毅萍拖着生病的身体急匆匆赶来了。

  “都到齐了,开始吧。”陈富有说,“小平,你块头大力气足,撑横幅吧。”身高1.83米的陈小平和另一个男同学用两根细细的竹竿,挑着“跪下只为让爱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的巨幅横幅。20多米长的横幅在闹市区猛然张开,立即吸引了过往行人的惊诧目光。而在横幅下面,同学们又整整齐齐地摆开了另一幅红色横幅,横幅上贴满患病同学的病历及她生病前后判若两人的照片:生病前的阳光女孩甜甜的笑容灿若桃花;而患病后的桃花蔫了,她紧锁愁眉让人揪心,让人心碎。

  “正当我们面带微笑迎接每一天灿烂阳光时,正当我们欢快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时,林必玲同学却只能躺在病床上痛苦挣扎着。作为必玲的同窗,我们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我们希望帮助她早日康复,但我们也感到自身力量的微小和无助。我们怎忍心眼睁睁看着一朵生命之花飘然凋零?集腋成裘,点滴的关爱和帮助,都能给必玲及其家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朋友们,献出你的爱心吧,让我们用社会的温暖点燃她复生的希望,让她青春的乐符再次弹响多彩的乐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必能撑起一片生命的蓝天!”

  募捐倡议书句句真切,字字感人,字里行间仿佛有燃烧的火焰,灼烧着过往行人。

  8点50分,20多个同学齐刷刷地当街跪下。膝下有黄金,难抵同学情。下跪是一种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但在这群年轻的大中专学生中又注入了新的内涵:他们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表达了对同学最诚挚的爱。酷热的天气,同学们个个大汗淋漓,他们的下跪引来了许多路人的目光,有惊诧,有同情,也有怀疑。人们看了他们的倡议书和地上的图片资料后,纷纷含泪捐款。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捐完款后,伸出手去牵其中最瘦小的女同学刘锦绣的手,说:“孩子,起来吧,天气太热,你们会生病的。”刘锦绣谢过老爷爷,继续跪下:“我们必玲同学还在医院里承受病魔的折磨,为了让她早日脱离苦海,我们受再多的苦也愿意!”

  一位40多岁的男子走向捐款箱捐了100元,上前细看了地上横幅的资料后又捐了100元,看了右边挡板上全体同学写的“30万元=1个花季少女”的倡议书后,他折回捐款箱又捐了100元钱。

  一位甘肃的读者支群先生打来电话说,他看了林必玲的同学为了救助她街头长跪的消息后很感动,他身体健康,如果必玲要做骨髓移植手术的话,他愿意捐献骨髓。辽宁惠恩血液治疗研究所所长李恩教授打来电话说,他们是专门研究白血病的治疗机构,愿意提供帮助,费用优惠……

  必玲的病情也引起了海外华人的关注。旅居美国10多年的华侨张先生说,他30多岁到美国从事电子行业,为必玲的坚强意志和她与同学的同窗感情所打动。他询问了必玲的病情及医疗费用的落实情况,还表示要发动他的同事、好友为必玲提供帮助。另一位在美国的福州大学校友高先生也与林必玲通了越洋电话,告诉必玲要安心养病,大家都会帮助她渡过难关的。

  全国各地一笔笔承载着浓浓爱心的捐款正源源不断地飞向必玲,像丝丝细雨滋润着必玲的生命之花。到目前为止,各单位和个人认捐款高达15万元,与30万的骨髓移植手术费用相距越来越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8
洪战辉是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洪庄村人,1982年出生。他小学毕业这一年,他家的生活全乱了套。
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中午,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间大喊大叫,瞪着眼睛,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到最后,父亲高高地举起他那惊吓得躲在门边的妹妹,狠狠地砸在地上!

这惨痛的一幕是顷刻间发生的。母亲王秀丽(化名)哭叫着要来抢女儿,父亲一脚就把她踹到了门外。

父亲疯了,母亲骨折,妹妹身亡。12岁孩子洪战辉的天空在这个夏天里轰然塌陷。

在亲友帮助下,洪战辉哭别了妹妹,与亲友们把父亲和母亲送进了医院,再走进了中学课堂。3个月之后,母亲出了院,父亲间歇性精神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家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在这种状况下,洪家另一件事发生了。

这年农历小年,一早起来,洪战辉没有看到父亲,他暗叫一声“不好”,忙告诉妈妈。母亲一听,也急了,将近过年了,如果他又跑到外面骂人打人招惹麻烦怎么办?母子俩速去村庄内外寻找。直到临近中午时,他们才在离村庄约10里地的一棵树下找到他。令人万分不解的是,此时的父亲,怀里却抱着一个婴儿——他解开了棉衣,将婴儿包着,眼里重现了一位父亲久违的慈祥的光芒。这是谁家的孩子啊?他又是从什么地方抱来的?王秀丽小心翼翼走上前,从丈夫手中接过了孩子。这时,她在孩子的贴身衣服上找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无名女,农历1994年八月十八日生,哪位好心人如拾着,请收为养女。至此,王秀丽才明白:看来,这真是个弃婴了!

父亲从哪里抱了这个弃婴,当时是个谜,洪战辉与母亲也没去打听。鉴于当时的经济窘境,王秀丽寻思要把孩子再找户人家送去。

当天下午,妈妈要洪战辉帮忙照顾女婴。洪战辉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怀里钻,一股怜爱之情陡然涌上他的心头。他觉得,分明是夭折的妹妹回来了!到了夜里,妈妈一定要他将孩子送到另一户人家。他无奈地打开门,抱着孩子在刺骨的寒风中走了一段路,却怎么也不忍心将这孩子弃于黑暗之中。他折身回到家中,坚决地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位小妹妹了……你们不养,我来养着!”见儿子这样坚决,王秀丽也只好同意将孩子留了下来。

这女孩,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小不点”的到来,让父亲安定了一段时间。然而,他毕竟是病人,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除了不砸“小不点”,家里任何东西包括碗筷,他见什么砸什么。当没有任何东西可砸时,他的拳脚毫不留情地落到了与他患难与共多年的妻子身上。可怜的王秀丽身单力薄,哪里承受得起他的拳脚?她身上常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不仅经常被打,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还完全压在她的身上……

洪战辉真担心妈妈总有一天会承受不了啊!

这种担心在1995年的秋天成为事实。8月20日,洪战辉看到,母亲在中餐之后,一直在蒸馒头,直到馒头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妈妈做这么多馒头干什么呢?洪战辉很纳闷。直到第二天早上不见了母亲,洪战辉才什么都明白了!

洪战辉哭着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但他怎么也没找到。想到家中“妹妹”嗷嗷待哺,他放弃了寻找,天黑前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中,抱着“妹妹”,坐在冷清的房间里,洪战辉的眼泪流了下来。妈妈走了,父亲是病人,刚刚才1岁的妹妹怎样才能带大啊!久坐之后,洪战辉终于明白:既然一切已无法改变,那就承载吧。

承载并且前行,就这样将“妹妹”带大

洪战辉心里这样想,但他自己还是一个才13岁的孩子,哪来抚养孩子的经验?并且,他还得上学啊!

首要的难题就是“小不点”的吃。于是,每天一早,在“小不点”“哇哇”不停的哭声中,手足无措的洪战辉只好抱着孩子去求附近的产妇们。天天讨吃也不是办法,洪战辉后来千方百计筹钱买了一些奶粉。不过,奶粉的喂法,也得靠产妇们教。喂奶时,他知道温度应该适宜,考虑到自己用口吮吸不卫生,他就将调剂好的奶水先倒点在手臂上,感觉不冷也不烫了,他才喂她。吃饱了的“小不点”还听话,洪战辉只要上学前和中午及时回来喂奶两次,她也并不哭闹。难熬的是晚上,也许是因受了惊吓,每到夜深,“小不点”就要哭闹一场。这时,洪战辉毫无办法,他不知道怎样哄她,只是抱起她来,拍打着她,在屋里来回走动……

1996年春节后不久,“小不点”得了严重的肠炎。在连续20多个日子里,洪战辉都奔走在卫生院的路上。

这时,洪战辉还得时时注意父亲的病情。为防意外,每一个夜晚,他都将“小不点”放到自己的内侧睡着。

洪战辉挺直少年的脊梁承载着并且前行。1997年,“小不点”3岁了,洪战辉也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成为东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三个学生之一。

要上高中了,洪战辉这才发现自己面临着新的一系列难题。钱从哪来?“小不点”又怎么带?西华一中离家50多公里路,再也不能像上初中一样天天回家,而带“小不点”上高中也不是办法。思来想去,洪战辉觉得现在只能将妈妈找回,万一找不回妈妈,就只得将“小不点”送回她亲生父母身边——“小不点”的来处,已有好心人悄悄告诉他了。

暑假里,再次开始了他的寻母之旅。10多天后,一位好心邻居告诉他,她曾在石羊一次“赶会”时见过他妈,估计就在那周边。洪战辉听了大喜,一大早就骑车赶了过去。3个多小时后,他终于到了石羊,并且在向路边一人家询问时竟真撞见了母亲。骨肉分离,已是一年,惊讶万分的王秀丽见了儿子,一把抱在怀里,放声大哭起来,但是哭过之后,当儿子恳求母亲回去时,母亲却亮出身上被他父亲殴打而致的累累伤痕,使劲摇着头……

高中是肯定要上的,洪战辉横下心想,母亲不回,那就只好送“小不点”回家了。

次日,洪战辉就给“小不点”洗了个澡,换了套干净的衣服,带她去西华营镇赵家村——这里,就是“小不点”父母所在的村庄。3岁的“小不点”坐在自行车前面横架上,并不知道“哥哥”要带她去哪儿,一路开心地笑着。洪战辉的心中却五味杂陈,他想起妹妹襁褓中绽放的笑容,越想越舍不得与她分离。到后来,“小不点”与她亲生父母团聚了。令洪战辉深为不解的是,“小不点”的妈妈搂着“小不点”哭成了一个泪人,却怎么也不认定“小不点”就是她的女儿。“扯”了半天之后,洪战辉决定忍痛放下“小不点”离开,而“小不点”却蹒跚着扑在他怀中,哭闹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还说什么呢?他知道,自己这一生,再也无法与“妹妹”分离了!

离开“小不点”父母家时,“小不点”父母拿了1000块钱给洪战辉,说是“如有困难可再找我们”。洪战辉想了想,收下了,但出具了一张欠条。

自此以后,洪战辉决意在校园里把“妹妹”带大。

这年9月1日,洪战辉带着“小不点”来到西华一中。他在“小不点”父母所给的1000元中留下500元给了父亲作药费,用余下的加上这个假期里打杂工所挣的钱,交了学费。另外,他在离学校不远的远房伯伯家借了间房,安置“小不点”,也作为自己的住处。

自此,洪战辉开始如上初中一样,每天奔跑在学校与住处之间。一早,他要让“小不点”吃早点,再交代她不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与“小不点”一起吃。上晚自习时,他不忍心“小不点”一人呆在房中,就把她带过去。他怕她闹,就把她放在门边让她玩耍。有几次,等他下了自习走出教室,“小不点”早睡着了。抱上“小不点”,洪战辉不由得一阵心疼。

两人的生活是需要钱来支撑的。为此,洪战辉还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书籍资料、英语磁带。在他推销的过程中,也有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小小年纪就满脑子赚钱大为反感。一次课余时,他去别的班级推销,不巧被那班的班主任碰到,他被毫不留情地赶出了教室:“你是来读书的还是来当小贩的?你家庭再困难,这些赚钱的事情也该你父母去做,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他不辩解,只是拼命忍住眼中的泪水。他知道,为了父亲为了妹妹,为了自己的家,他不能放弃!

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不点”,还得定时给父亲送药回家,日子虽然艰难,但洪战辉还是平稳地过了下来。然而,就在洪战辉进入高二时,父亲洪明伍的病情再度恶化了,必须再次住院治疗。于是,洪战辉只得休学挣钱为父亲治病。

到了2000年,“小不点”已6岁了,父亲的病情也控制了下来。这时,久别的校园充溢着他的梦境。他渴望再度与之相逢。

也就在这年夏天,在西华一中曾经执教过洪战辉的秦鸿礼老师调到西华二中。秦老师一直被洪战辉的爱心与坚忍所感动,便特意找到他,要他去二中上学。不过,当时二中的高中部是新建的,只能从高一读起。于是,洪战辉成了西华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

在这里,洪战辉仍把“小不点”带在身边。因到上学年龄了,他在秦老师的帮助下,在二中附近找了所小学,送她上了学。

新的高中生活又开始了。和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挣钱除了自己学习除了照顾“小不点”的生活,辅导“小不点”的学习又成了洪战辉每天要做的事情。

两年过去,离2003年的高考只有一年了。也许真是上天有意“苦其心志”,就在这年10月,洪明伍的病第三次严重恶化。这就更苦了洪战辉,除了繁重的功课,他还得抽星期天送父亲去医院治疗。因为钱不够,找了几家医院,人家都不愿接收。10月底的一天,他找到了扶沟县精神病院,医院被洪战辉的孝心所感动,答应收下他父亲并免去住院费只收治疗费。洪战辉高兴极了,赶紧回家取衣物,再骑上自行车连夜又往医院赶。

家到医院有近100公里路,因为劳累过度,骑着骑着,他的眼睛就睁不开了,结果连人带车栽倒在路旁的沟里……等他醒来时,自行车压在身上,开水瓶的碎片散落一地一身。他没有力气推开自行车,感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痛的。痛苦和绝望涌上心头,对着无边的黑夜,他不禁号叫起来:“爸爸,你几时才能康复过来啊?妈妈,你知不知道儿子一个人支撑了这么多年,快撑不住了?‘小不点’的父母,你们既然生下了她,为什么又要遗弃她……所有的重担,为何都要压在我的身上?”时已夜深,广袤的大地一片死寂,夜风之声马上盖过了他的声音……

也不知在沟中躺了多久,洪战辉想起了“小不点”。他咬着牙对自己说:“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父亲的病就没人管了,妹妹就没人管了……我一定要考上大学,以此改变命运!”他终于顽强地站了起来,摸索着爬出了水沟……

怀着不屈的信念,坚持最后的拼搏,2003年6月,洪战辉走进了高考考场。

寒窗圆梦日,携“妹”上大学

7月,高考成绩公布,洪战辉的分数过了专科线。在填报志愿时,洪战辉以收费最低廉为选择标准,最终报了湖南西部本科综合类名校——湖南怀化学院。

怀化学院招录了洪战辉。学费,仍是洪战辉的难题。后来,在这假期里,他在一弹簧厂打工得了1500元。拿着这笔钱,他将“小不点”托付给伯母照顾,只身来到了怀化。考虑学费还要打欠条,去的又是新地方,开学这段时间,洪战辉没有带“小不点”过去。

偿还学费成了洪战辉最要紧的事。课余时间里,他在校园里卖起了电话卡,在怀化电视台《经济E时代》栏目组拉过广告,还给一家“步步高”电子经销商做起了销售代理。一个月下来,他竟赚了将近2000块钱。开始,同学们注意到他勤工俭学收入不低,吃饭时却从未打过一份荤菜,只见他往家里寄钱,就感到无法理解了。后来,他的故事传开来,大家不禁对他油然而生敬意了。

很快,同学们推选他为学院市场营销协会的会长,并自发地帮助他,系领导得知他的真实情况后,发起了捐款活动。当系领导将捐款3190元交给洪战辉时,他却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下。最后学校将这笔捐款直接代交了他的学费。当系领导问他还有什么困难时,他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想带妹妹一起来上学!

超越血缘的“兄妹”奇情感动了怀化学院的领导,他们破例同意洪战辉将“小不点”接来,并单独给他安排了一间寝室,方便他照顾妹妹。随后,洪战辉来到学院附近的怀化市鹤城区石门小学,找到该校长,提出了妹妹插读的要求,校长同意了。

联系好学校之后,洪战辉通知家在郑州的在南方上大学的同学,利用回家的机会将“小不点”带了过来。

仅半年不见,洪战辉在怀化火车站见到妹妹时,大吃了一惊:她头发凌乱,脸色发黄,一身衣服很久没洗了。洪战辉心里发酸,十分后悔自己半年来对“妹妹”的“遗弃”。他想,“小不点”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啊,在乡下的环境里,她得不到好的教育,无法健康成长。今后,不管怎样,一定要自己一手将她带大!

当日,洪战辉给“小不点”洗了澡,换了套新衣服,剪了头发。不见了蓬头垢面,“小不点”的面貌顿时焕然一新,一张原本清秀的脸重新绽放出了甜美的笑容。

从此,“小不点”开始了大学校园里的幸福生活。一早,她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在校吃中餐。回到学院寝室后,两“兄妹”就尽享亲情之乐。每个晚上,洪战辉还给她补习功课,教她普通话。

哥哥的爱,“小不点”记在心里。她听哥哥的话,尽力帮哥哥做事。哥哥贩了电话卡,去女生宿舍推销不便,她会拿着去一个个宿舍叫卖。路上看到空瓶子,她会捡了回来。遇到哥哥从市里进了学生用品回来,她也会去帮着搬运。2005年4月一个周末,洪战辉去外面推销产品,回来时误了公汽,只得步行回家。

从怀化市中心到怀化学院,约4公里。洪战辉回家时,已很晚了,打开门,却惊讶地看到“小不点”还没上床,而在桌上睡着了……多好的妹妹啊,洪战辉不由得一阵心酸,忙抱起她放到床上。就在挨床的一刹那,“小不点”醒了,睁开眼睛就扑到了他的怀里:“哥哥,我等呀等呀,你怎么才回哟!我担心你路上不安全咧!”搂着“小不点”,洪战辉不知说什么好……

兄妹亲情相伴,他们不觉在怀化学院的校园里度过了两年时光。

2005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是洪战辉的生日。这一天,他突然听到校园广播里在为自己生日点播歌曲,他吃了一惊:这么多年来,从没人说起过自己的生日啊!便忙去打听是谁点的。这时,他才知道,妹妹记住了他的生日,是妹妹,是他心手相牵10多年的妹妹为他点的。这天晚上,“小不点”放学回来,还为他送上了一只千纸鹤。“小不点”说:“哥哥,这是高琴姐姐教我的,好难折,我还是折成了,我没钱,不能买什么东西送给你,就送这个了……”

一股暖流陡然涌上心头,洪战辉欣慰地感到,10余年的磨难之后,一颗爱心终于衍生出了另一颗爱心!

2005年7月,“小不点”在石门小学组织的期末考试中,她语文考了94分,数学考了96分,并以特别的人生经历和在校的优秀表现被学校授予“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

没有比这叫洪战辉更为高兴的了。端详着“小不点”的奖励证书,这个当年在沉沉黑夜里摔倒在水沟中都没流过泪的刚毅男孩,竟一时泪如雨下。

也就在这个假期里,洪战辉回到家中还惊异地看到,久病的父亲也许是因为自己考上了大学,病情竟大有好转。虽然,人看上去苍老而痴呆,但再没有过狂躁的举动。见父亲好转,洪战辉马上去接母亲。母亲见了儿子,哭诉了自己的愧疚,回到了久别的家中。

当记者再次见到洪战辉时,他说:“我最困难的日子已成过去,我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好妹妹,也给了我同龄人所没有的人生经历。我由此明白:人生在世,只要脊梁永远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至于“小不点”,你们放心,我要在大学校园里将她带大,8年之后,再将她送进大学校园。” (除洪战辉外,其他人为化名)
第2个回答  2009-03-18
一闭一睁是一天,一闭不睁是一辈子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