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谢谢大哥大姐们了.

  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加工贸易由无到有发展至今,占我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成为一种以外企为主体,以进料加工为主要经营模式,以机电、高技术产品为主要出口品,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伴以本地采购比重不断增加的贸易方式,对我国民经济、就业、国际收支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做出突出贡献。
  过去的外汇缺口、资本缺口和供给缺口已转化为知识缺口、竞争力缺口和需求缺口。
  在单纯鼓励出口和优惠外资的导向下,国外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企业向我国转移,而我国资源价值和环保成本没有完全补偿,加剧能源、资源和环保压力。
  我进出口扩大不仅对国际市场供给端造成冲击,而且对国际市场需求端形成冲击,如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增长已成为影响国际价格的重要因素。

  新形势下加工贸易发展面临新问题
  在加工组装工序和环节上仍处于中低端,竞争优势仍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成熟技术,分工档次处于低端。
  外企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微观主体,其战略和目标影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
  有些地区加贸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影响我国加工贸易本地化持续发展。
  加贸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加工工序转移的条件还不成熟有很大差距。
  国内中小企业配套能力不强,有条件的大企业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仍然还有较多困难。
  人民币升值会形成促进我国产品和技术结构转型升级的外部压力。但我国产业链的前、中、后端的支撑明显不够。
  在境外发展加工贸易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与美欧发生贸易摩擦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开放程度最高、混合所有制成分比例最高、贸易互补性程度最高的产业和产品,如纺织服装、彩电、家具、鞋,这些产品并不形成对美欧本土产业的冲击,只是形成对其全球利益的冲击,是需求端的摩擦而不是供给端摩擦。

  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随着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的不断提高,加工贸易正在由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向采购在内,销售在外转变;
  二,加工增值链条也正在逐步由实体加工环节向服务环节延伸;
  三,随着我国对境外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境外加工贸易也取得了不断的发展;
  四,出口加工区加贸基数虽小,但增长很快;政策优势将不断显现,与区外加工贸易落差加大。
  五,本地企业积极参与加工贸易生产体系,并形成全球综合运作能力。
  中央政府对加工贸易未来方向的引导
  1.提高加工贸易招商引资的层次。在严格控制二高一资项目基础上,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营销中心以及售后服务中心,重点引进具有创新科技能力的新兴产业。
  2.加贸应重点考虑对国内产业的带动、辐射和扩散。在吸引外资和大力发展加贸的同时,要考核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本地企业的发展,尤其中小民营企业为跨国公司加工配套的情况,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参与加工贸易和全球采购体系。
  3.要不断提升与跨国公司开展深层次合作的档次。使加工贸易环节由简单技术和工序的组装,到附件辅件加工制造,到一般零部件加工制造,到主要零部件加工制造,到关键零部件加工制造,再到高级复杂的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组装转型。

  4.加贸要由外企为主体逐步向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企业为主的结构转型,包括“走出去”战略。加贸把不同国家比较优势在空间上组合生产和贸易链。主体是谁,就决定了资源配置权、供应链管理的决策权、剩余支配权以及市场控制权。
  5.加工贸易要从严密监管向风险管理、贸易投资便利与规范高效科学的新监管方式转型。虽然加工贸易星罗棋布、遍地开花是中国特色,但监管体系建设仍应逐步向国际规则接轨。
  6.加贸应有一个长期战略,把引进来(本地提供投资环境和配套能力),扎下根(允许有一定内销比率),本地化(转化为本地配套能力),走出去(企业主导的进料加工贸易)作为不同阶段的目标,通过开放竞争、加快模仿、主动配套、自主作业,来创造产品和工序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机制。
  7.加工贸易应由加工制造为主向采购、加工制造、分销服务、售后服务以及研发、信息资讯为一体的方向转型。应与新发展观相一致,向经济、社会和自然相协调的方向转型。
  8.加工贸易应逐步适应成本和市场混合驱动型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制定国内采购、销售、深加工结转的高效、灵活、现实的引导和监管机制。包括加工贸易的针对不同产品、产业和地区的分类管理。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