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问题

我要骑电动车从杭州的鼓楼到八字桥 浙大西溪校区那边,什么路线最近 希望大家说个路线,谢谢

西溪湿地在百度百科中为本词条的同义词,已为您做自动跳转。编辑词条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夜景目录
西溪湿地简介
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
西溪湿地保护势在必行
走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
湿地公园杭州示范
西溪景色特征:冷、野、淡、雅
西溪看点
西溪八景
旅游贴士
旅游贴士

[编辑本段]西溪湿地简介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一期占地面积346平方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湿地生态公园,占地面积约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环园游步道长约8公里,步行一圈需3个半小时以上。
[编辑本段]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印社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被称为“杭州之肺”。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塘、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西溪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帝王将相爱之:宋高宗赵构、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游历西溪并留下笔墨;文人墨客爱之:苏东坡、米芾、唐伯虎、冯梦桢、洪升、厉鹗、郁达夫、徐志摩等寓居卜筑、诗画歌咏,留下了大批诗文词章。经过专家考证,施耐庵以西溪为原创地撰写了传世名作《水浒传》;西溪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越剧就在西溪湿地的陈万元古宅从落地说唱走向舞台艺术,成为了曲艺到戏剧的转折点。传承了上千年的端午节蒋村龙舟盛会,更是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西溪湿地历经了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等四个演变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湿地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及至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虽然风韵尚存,但已风光不再。为了更好地保护“杭州之肾”,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杭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2008西溪国际龙舟赛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西溪和西湖,钱塘江,运河构成了贯穿杭州的水溪,是“江南水乡”杭州的旅游名片。杭州正在打造的“水上巴士游”经过西溪。
[编辑本段]西溪湿地保护势在必行
千百年来,西溪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在西溪湿地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西溪生态环境的破坏,直至实施保护工程之前,西溪湿地的景况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一是西溪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方公里。
二是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养猪污染,养猪曾是西溪湿地所处的蒋村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2年全乡有养猪户415户,生猪累计存栏25000余头(按照林水部门的测算,1头猪的污染是1个人的污染的7倍),养猪收入占蒋村农业总产值近70%。
三是蒋村乡管理体制变更,以及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湿地内农居管理相对比较薄弱,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一味地采取只堵不疏的办法,长期下去,西溪保护与开发的代价将更大。据测算,每推迟一年实施保护,成本将增加超过亿元。
四是传统文化存在湮没的可能。湿地的建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
[编辑本段]走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
科学保护,规划先行
根据西溪湿地作为城中次生湿地的特点,坚持科学保护、规划先行的原则,先后编制完善了《西溪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小巷地保护区总体规划》、《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工程详细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区市政工程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区水利规划》、《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旅游专项规划》等7项规划;出台了《杭州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生物资源调查及生态研究》研究成果;设计论证了有关航道清淤护岸工程施工图和植物恢复与配置施工图及管线施工设计方案、道路桥梁施工设计方案、历史建筑恢复设计方案、家居小品设计方案、保留农居改造设计方案、外围防洪设施设计方案、西溪湿地游船设计方案和西溪湿地保护区标志设计方案等方案;拟订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保护规划》、《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科研教育基地实施方案》等共约20余项规划设计方案,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从一开始就遵循了科学、求实、创新的理念。
以民为本,妥善安置
西溪湿地一期保护工程总计3.46平方公里,涉及蒋村乡的千余名群众。一期工程率先于2004年初开始对蒋村乡10个村进行撤村建居,实施土地收购总计5690.6亩,涉及王家桥、深潭口、三深、周家村等四个村,全部补偿到位。同时大力推进农转居公寓建设,开工建设蒋村农居点西溪花园和蒋村花园13万平方米拆复建农居,并着手27万平方米拆复建农居开工的准备工作,切实解决征地拆迁农民的后顾之忧。另外还在公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坚持优先安排就业,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所涉及的服务、船公、物管等人员,优先安排当地村民。一期工程录用蒋村原拆迁村民共115名,占总用工数295人的39%。其中环境保洁员85名中有65名是原拆迁村民,50人的农耕养殖队全部录用了蒋村乡原拆迁村民。
此外,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整个杭州市的市民也受益匪浅。保护的西溪湿地,将对杭城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也将极大地有利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将为杭城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带动了整个蒋村商住区的旅游、服务、房产和商贸等行业的发展,使杭城居民尤其是蒋村老百姓优先受益。湿地公园还将从5月16日起,每周一免费向公众开放(法定长假除外,不免船票)。
生态优先,最小干预
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制造”了许多“框框”:
——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经使用后的污水完全纳管排放,一改过去污水直排对西溪湿地水质和环境的影响;
——建立生态净化系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原有建筑面积为19.54万平方米,其中拆迁14.74万平方米,秋雪庵、烟水渔庄等部分重点文化遗迹适量恢复,保留及恢复建筑面积仅4.8万平方米,容积率仅为0.014,保留和恢复的建筑面积只占搬迁村民住房建筑面积的24%左右,湿地内建筑面积比原来减少了约76%,清理垃圾共计16.8万立方米。农居拆迁后,留下的裸露地表,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
——控制旅游人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人数,以湿地水体能自然降解游客在湿地公园活动所产生的污染为一条重要指标,并确定游客容量控制为每天6000人左右,其中一期工程游客人数控制为3000人左右,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确保西溪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设施的配备对湿地景观的影响;
——用柳树桩替代松木桩。为了确保进入公众的参与性及安全性,有些游步道需要驳坎。在开始实施驳坎过程中,许多专家提出需要用松木桩护堤,因为松木桩在水中不会腐烂。但同时又有许多蒋村的村民提出应该用柳树桩护堤,松木桩虽然不会腐烂,但松木桩没有生命力,永远是死桩,不能生根、发芽,但柳树桩是活桩,柳树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生根、发芽,这样不但护堤效果好,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有益处。在满足工程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均采用活柳树桩护堤护岸。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的生存;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夜景
——尝试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河渚芦花,曾为西溪著名一景,西溪湿地里补种的250余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
——设置水禽栖息地。群鸟欢飞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特征。湿地现有的水体、沼泽地、荒岛等地的茂密植物给鸟类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工程除了现有的大块湿地、林地和草地等自然场所外,还在农田、养殖场,甚至房子附近的树林、院落、花园、绿地上设置人工鸟巢等设施,吸引鸟类的栖息。
注重文化,恢复遗存
在西溪湿地保护过程中,始终坚持文化工作“前期介入、中期监督、后期管理”的方针,进行了实地考察、历史考证、编辑书籍、恢复遗存等大量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西溪纪胜》、《西溪的历史与文化》、《西溪古今诗词散文选》等,发现了厉鹗祠堂碑刻等许多宝贵的碑刻、浮雕等文化遗存。征集到水车、纺车、稻桶等农耕用具和梳妆台、脚盆等湿地住民生活用品900余件。
开展了西溪民俗文化保护和历史典故、传说挖掘工作,目前龙舟文化已经列入杭州市民间文化保护名录。完成了“重修历樊榭先生祠堂记”、“蒋相公牌楼”碑刻、浮雕的文物挖掘工作。拍摄制作了“王家桥村、周家村、深潭口村原址旧貌图”和“蒋村、三墩、留下百年古桥现貌图”近8000幅。经考证和专家论证,拟定的24副楹联、27块匾额、26艘游船船名及72座桥梁名称,则是恢复西溪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内容之一。
[编辑本段]湿地公园杭州示范
2005年2月,西溪湿地被命名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林业局同意杭州市正式开展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国家林业部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严旬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建设好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对于全面加强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生态特点和基本功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作为一名国际湿地专家,先后考察过英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湿地。他考察西溪湿地后认为,有着1800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它与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原生态湿地完全不同。也正因为这样,西溪不适合成立“自然保护区”,而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湿地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陈先生认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肯定能在发挥湿地的三大效应即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可持续利用效应上为全国作出示范。陈克林先生特别强调,“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定是相结合的,中国湿地种类多、分布广、区域面积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拿出极大的一笔资金进行完全的原生态保护”。他认为,纯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利用的问题。杭州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它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游客的管理、污水的处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充足的经验,所以他相信,杭州完全能处理好西溪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全国在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典范。
[编辑本段]西溪景色特征:冷、野、淡、雅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专家们将其提炼为四个字:“冷、野、淡、雅”。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有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漾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部分、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完整地保护了下来。整个一期工程除入口接待区以外,可供游人参观的共有8个景点,分别是: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
生态优先原则,被列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六大原则之首。至今,综合保护工程在“生态优先”方面作了何种努力?“生态优先”最终又将以怎样的“版本”亮相于世人面前?昨日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日本、英国与中国三国专家共同解密生态西溪。
“ 生态西溪”的目标,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少雄的描述中,犹如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蛙鸣鱼翔、梅芳柿红、桃红柳绿、芦白桑青……当然,这幅画卷绝非普通的修饰之词,其中暗含着水质、空气、声音、动植物种类及百分比等多种指标的科学考量。
在已经进行和即将进行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生态优先将被一再地强调和遵循。来自日本的生西溪国家湿地夜景态景观设计师、日本一级造园技师奥原健次先生说,自去年介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后,奥原公司已经提交了11份保护生态的建议书,很多建议都和中方不谋而合,并在规划和工程中得到实施,诸如工程摒弃了生硬的石坎,采用了柳树桩的生态护坎,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的生存;又如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河渚芦花,曾为西溪著名一景,今后,西溪湿地里还将补种约1000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据介绍在英国的许多加油站四周,常常会种植芦苇,因为污水流经芦苇地后水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地面铺装尽可能采用透水性材料,绿化时以乡土植被为主,区域内设置禁止船只停靠和登岸的“朝天暮港”区块……对于生态西溪的充分考虑,尽现于规划的点滴细节之中。
今后,西溪的游览方式也将与西湖不同。据周少雄教授透露,西溪旅游走的将是生态体验、文化怀旧的路子。游人在西溪的活动,主要是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对历史文化的体味和怀旧。仅以芦荡观鸟为例,西溪将设高台观鸟处,游人可以通过望远镜等设施远远地欣赏鸟类的活动;也将设计掩体式的观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4
我的天呀,这个也问,你真是个道理盲,看看看地图不久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