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北宋都城开封的建筑布局有那些大街及其作用?皇城的建筑布局有哪些殿?

求北宋都城开封的建筑布局,有那些大街及其作用?皇城的建筑布局有哪些殿?分别作用是什么?比如说皇帝休息的地方,办公的地方分别是什么殿?越详细越好!谢谢!
北宋皇子未成年之前生活和居住在那?成年后太子、亲王设府后可以设那些职位,可以有多少护卫、谋士?求详细情况,谢谢!
还有请问北宋开封有多少城门?分别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不是不想按要求回答你,只是要把这些写完,已经能出一篇学术论文了。

首先,北宋开封都城的格局如下图,看不清楚的话可下载后放大
http://www.lyd.com.cn/forum/UploadFile/2008-4/200842921591281807.jpg

其次,皇宫格局:

南面有三门,中间那个门叫宣德门,太平兴国三年七月改丹凤,九年七月改乾元,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正阳,景佑元年正月改名宣德门。左边的门叫左掖,右边的门叫右掖,乾德六年正月赐名。
东面一个门叫东华门
西面一个门叫西华门
北面一个门叫拱宸门
宣德门内正南门名大庆门。东西横门名左右升龙,乾德六年正月赐名。
从大庆门进去的正殿,叫大庆殿。乾德四年重修,改乾元殿。太平兴国九年五月,改朝元殿。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天安殿。景佑元年正月改大庆殿。殿九间,挟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有龙墀,沙墀。正式朝会、册尊号、祭祀行礼都在这个殿内举行。殿后有东西两个廊门叫左右大和,建国初期名日华、月华。大中祥符八年改左右太和。
右升龙西北的门叫端礼门,一共有三个门,各列戟二十四枝,熙宁十年八月赐名。
门内的宫殿从南到北依次是文德殿门,文德殿,宋太祖的时候在这里举行正式朝会,祭祀大典。熙宁以后,大典改在大庆殿举行,只每月15日在此殿朝御。殿东西两廊门叫左右嘉福,旧名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殿庭东南隅有鼓楼,其下漏室。西南隅钟殿,两挟有东上西上合门。
左右掖门内正南门叫左右长庆,乾德六年正月赐名。接下去的北门叫左右嘉肃,熙宁十年八月赐名。再接下去的门叫左右银台。
大庆殿后有东西两条路,其北门叫宣佑,原来叫天光,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大宁,明道元年十月改宣佑。
门西紫宸殿门,殿门皆两重,名随殿易。其中隔门遇两雪,群臣朝其上。紫宸殿旧名崇德,明道元年十月改。即视朝之前殿。每诞节称觞及朔望御此殿。
次西垂拱殿门,门有柱廊,接文德殿后。其东北角门子通紫宸殿,每日枢密使以下立班殿庭候传宣,不座即遇赴垂拱殿起居。每门内东西两廊,设二府、亲王、三司、开封府、学士、至待制、正刺史以上候班幕次。垂拱殿,旧曰长春,明道元年十月改勤政,十一月改今名,即常日视朝之所,节度使及契丹使辞见亦宴此殿。
其后福宁殿,国初曰万岁,大中祥符七年改诞庆,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即正寝殿。东西门曰左右昭庆,大中祥符七年赐名。
次后柔仪殿,国初但名万岁后殿,章献明肃太后居之,乃名崇徽,明道元年十月改宝慈,景佑二年改今名。
次后钦明殿,旧曰天和,明道元年十月改观文,后改清居,治平三年六月改今名。
其西睿思殿。
福宁殿东庆寿宫,庆寿、萃德二殿,太皇太后所居。
福宁殿西宝慈宫,宝慈,姒徽二殿,皇太后所居。
福宁殿后坤宁殿,皇后所居。
凡禁中殿阁,有:
嘉庆殿,咸平初,明德太后居此,殿后徙万安宫。
观文殿,旧曰延恩,大中祥符元年以圣祖降此殿,因缮完改曰真游,奉道像,后改集圣,明道二年十一月改葺为内外命妇客殿,名肃仪,庆历八年五月改今名。
延真门,大中祥符七年赐真游殿西门曰延真。
积庆殿、感真阁,大中祥符七年赐真游殿真君殿曰积庆,前又建感真阁
福圣殿,明道中奉真宗御容于此。
寿宁堂,明道中奉太祖御容于此。
庆云殿、玉京殿、清景殿、西凉殿,景佑二年重修,在天章阁东。
慈德殿,章惠太后所居,初系嘉庆殿,景佑四年改今名。
景宁殿,治平二年正月,诚内中神御殿,赐名景宁。
垂拱殿门次西皇仪殿门,皇仪殿旧曰明德,亦曰滋德,开宝四年改滋福,咸平三年,明德太后居之,号万安宫万安殿,大中祥符七年复为殿,标旧额,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
次西集英殿门,集英殿旧曰玄德,亦曰广政,开宝二年改大明,淳化元年正月改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会庆,明道元年十月改元和,寻改今名。每春秋诞圣节赐宴此殿,熙宁以后亲策进士于此。
殿后有需云殿,旧曰玉华,后改琼英,熙宁初改今名。
东有升平楼旧曰紫云,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宫中观宴之所。次西安乐门,门外西北景晖门,天禧五年三月赐名。其东含和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门内有横廊,廊北龙图阁,大中祥符初建,以奉太宗御集、御书。阁东序资政、崇和二殿,西序宣德、述古二殿。又列六阁,曰经典、曰史传、曰子书、曰文集、曰天文、曰图画。其北天章阁,天禧五年三月建,以奉真宗御集、御书。阁东西序群玉、蕊珠二殿。次北宝文阁旧曰寿昌,庆历初改今名,以奉仁宗御笔、御书。阁东西序嘉德、延康二殿。殿间以桃花、文石为流杯之所。
东华门内次西左承天祥符门,乾德六年正月赐名左承天,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其上,诏加其名而增葺之。
次西北廊元符观,大中祥符七年,以皇城司廨舍为观,奉天书道场,后罢之,复并入皇城司。直北东向有謻门,旧无榜,熙宁十年始标额。
门内南廊庆宁宫,英宗为皇子所居。治平二年赐名。
南北夹道北延福宫穆清、灵顾、性智三殿,灵顾以奉真宗圣容。宫中又有奉宸五库。
次北广圣宫,天圣二年建。
长宁宫以奉三清玉皇道像,后安真宗御容于宫之降真阁,景佑二年改今名。
宣佑门内东廊次北资善堂,大中祥符九年二月建资善堂于元符观南,为仁宗就学之所,天禧四年徙于此。
讲筵所旧曰说书所,寓资善堂,庆历初改今名。次北引见门。次北通极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次北临华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
西廊次北内东门有廊柱,与御厨相直,门内有小殿,即召学士之所。
次北崇政殿门,崇政殿旧曰简贤讲武,太平兴国八年改,大中祥符七年始建额,即阅事之所。殿东西延义、迩英二阁,侍臣讲读之所。阁后隆儒殿,皇佑三年十月赐名,崇政殿后有柱廊,倒座殿。
次北景福殿,前有水阁,旧诗贡举人考官设次于两廊。
殿南延和殿,大中祥符七年建,赐名承明,章献太后垂帘参决朝政于此,明道元年十月改明良,寻改端明,景佑元年改今名。殿北向,俗呼倒座殿。
殿西北迎阳门,大中祥符七年建,赐名宣和,明道元年十月改开曜,十一月改今名,俗号苑东门,召近臣入苑由此门。门内后苑,苑有大清楼,楼贮四库书;走马楼;延春阁旧曰万春,宝元中改;风仪、翔鸾二阁,景佑中有瑞竹生阁首;宜圣殿奉祖宗圣容;嘉瑞殿旧曰崇圣,后改今名;宣明殿;安福殿;宝跋殿。化城殿旧曰玉宸,明道元年改,四方贡珍果常贮此殿;金华殿,大中祥符中常宴辅臣;清心殿,真宗奉道之所;流柸殿,唐明皇书山水字于右,天圣初自长安辇入苑中褠殿为流柸,尝令侍臣馆阁官赋诗;清辉殿;观稼殿,景佑二年建,赐名;华景亭;翠芳亭;景佑中,橙实亭前命近臣观;瑶津亭;象瀛山池。

第三,皇子的问题

北宋皇子与历代不太一样,不会直接给你封王,一般会先做节度使(当然是挂名的,不需上任),封国公;稍后封郡王,加平章事;最后出阁封王,兼两镇,加司空。并且,北宋王爵是不能承袭的,亲王死了,他的儿子无论嫡庶,都没有爵位,唯一的好处就是,靠恩荫不用科举就能入朝为官。

东宫的职位大体有:太子六傅,即太子三师(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太子三少(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这些都是由资深朝臣担任,挂个名而已,和太子没多大关系;太子宾客、詹事,左、右春坊司,皇太子宫都监(太监担任)、祗候、承受,太子左、右庶子、谕德,太子中舍人、舍人、家令、率更令、仆,太子侍读、侍讲,太子中允、洗马,太子左、右赞善大夫。太子就学之所叫“资善堂”。 东宫有保卫机构,称太子诸率府,仅为点缀而已,实际上没有人员。

亲王府称“藩邸”,职位有:王傅、长史、司马(徒有其名,一般不任命),咨议参军、王友各2人,翊善、记室参军各1员,教授“无定员”。

城门问题:

新城,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显德三年令彰信节度使韩通董役兴筑,国朝以来号曰国城,亦曰外城,又曰罗城。
南五门:
中曰南熏,周曰景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东曰普济,惠民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东曰宣化,周曰朱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西曰广利,惠民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西曰安上,周曰畏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东五门:
南曰上善,汴河东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北曰通津,汴河东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通津,天圣初改广津,后复今名。
次北曰朝阳,周曰延春,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北曰含辉,周曰含煇,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寅宾,后复今名。
次北曰善利,广济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咸通,天圣初改。
西六门:
南曰顺天,周曰迎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北曰大通,汴河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大通,天圣初改顺济,后复今名。
次北曰宣泽,汴河北门,熙宁十年赐名。
次北曰开远,太平兴国四年赐名通远,天圣初改。
次北曰金耀,周曰肃政,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北曰咸丰,广济河西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北五门:
中曰通天,周曰玄德,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通天,天圣初改宁德,后复今名。
次东曰景阳,周曰长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东曰永泰,周曰爱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西曰安肃,国初号卫州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西曰永顺广济河南水门,熙宁十年赐名。

建议参考书目:
能看懂文言文的,《东京梦华录》(宋代市民生活全录,天涯煮酒版块好像有人部分翻译成白话),《宋会要辑稿》(城市结构,政府机构,皇室制度全集)。

看不懂文言文的,《新宋》(里头汴梁环境描述基本准确),《宋时明月》(里头生活风俗器具描述基本准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7
你问的太专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