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农业生产在土地利用方面有什么问题

如题所述

1、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在现有农业用地中,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质量不高,存在着自然利用障碍,生产力水平较低。在耕地构成中,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1.3%,多为涝洼地、盐碱地、重度水土流失地、红壤低产地以及次生潜育性水稻土等;林地利用率也较低,林地面积只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45.7%,现有林地面积只占宜林地面积的62%,低于日本的93%、瑞典的94010和德国的97%的水平,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长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5%;草地利用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57.8%,尽管草地面积数量较大,但优质草地仅占27%,而且生产力远比世界平均水平低,每公顷可利用草地平均生产畜产品还不及美国同等草地的1/27。
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短缺和闲置浪费同时存在。由于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土地无法流转等问题的长期积累,造成有人无田可种和有田无人来种的资源配置错位。另外,耕地、园地和林地布局分散,地块零碎。田间道路、沟渠缺乏统一规划,占用大量耕地。耕地区域内嵌有许多其他类型零散用地,致使难以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后备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开垦难度大
中国后备耕地资源相对不足。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宜农土地后备资源4424万公顷,其中宜耕土地后备资源约988万公顷(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3)。对于人口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来说,后备耕地资源相对不足,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内蒙古、新疆、宁夏3个自治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就占到全国的60%以上。
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风沙大,低温严寒,生态环境脆弱,给土地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难度。后备耕地资源质量较差,山地多、平地少,高肥力地少、中等和低肥力地多。在宜耕后备土地资源中,滩涂湿地土地质量高,开发条件好,但这些区域属于生态敏感区域,如开发不当容易引起严重生态问题。
3、农地非农化现象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国家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各项建设用地数量急剧增加。加之,一些地区土地管理措施不到位或执行不力,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2001~2008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65.73万公顷,年均减少45.72万公顷。其中,8年间建设占用耕地150.7万公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