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场相思树的剧情分析

如题所述

邱原的原形——邱应发,42岁,1983年入伍,后被抽调前往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两次荣立一等功。退伍后,和史光柱一起作为全军英模报告团主要成员,在全国各地巡回作报告,1986年退伍回新洲区财政系统工作至今。
二十载斗转星移,从万人景仰的战斗英雄到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邱应发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英雄本色。
英雄浑身是胆, 战场九死一生。
新洲区邾城街新区一所小学的操场上,一部名为《雷场上的相思树》的电影正在放映,当观众们为主人公邱原英勇顽强、机智勇敢拍手称道时,人群中一名个子不高的男子禁不住掩面而泣。
他,就是“孤胆英雄”邱原的原型——邱应发,电影中血与火相伴、生和死一瞬间的战斗场面,让他想起了那些英勇顽强、以身报国的战友们,禁不住留下滚滚热泪。
邱应发1983年底参军,不久,部队急需抽调一批骨干补充老山前线。邱应发将申请上前线的血书递交给部队,最终“如愿”从济南军区某团调往前线当卫生员,在丛林密布、狭窄阴暗、积水深达1尺多深的“猫耳洞”里坚守了一年半之久,这段生与死、血与火相伴的战争岁月,成了邱应发心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邱应发回忆说,他刚上前线时就看见从阵地上抬下来一具烈士遗体,这位烈士是在敌人炮击中为掩护战友而牺牲的。在以后的战斗中,他更是亲眼目睹了许多这样的事迹。
他记得,一次战斗中,一连4天,一天牺牲一个卫生员,他是第5个顶上去的。另一次,他与战友一起玩牌,中途他去“方便”,突然发现敌人一发炮弹打来,6位战友尸骨无存。在接下来一次战斗中,他们是一个加强排上阵地的,到战斗结束下阵地时,连伤员一起只剩9人。
这种生死惊魂的经历,对于刚到前线的邱应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1985年7月一天的凌晨3时,敌特工向我军17号高地掩护和运送伤员的“猫耳洞”发起偷袭。
当时,正在猫耳洞的邱应发突然听到战壕内扑通倒地的滚动声音,邱应发赶紧拿起冲锋枪钻出猫耳洞,来到哨位一看,两名哨兵已躺在血泊之中,紧接着就是轰隆、轰隆的爆炸声,战友们都被堵在洞中。
邱应发拿起手中的武器,沿着自己熟悉的战壕,在阵地上与敌特工交上了火,他边打边滚,边投手榴弹边换地方,使敌特工摸不清我军阵地到底有多少人。邱应发抱定了牺牲的决心,孤身奋战,一直坚持到凌晨6时,增援部队到达,终于打退了敌特工,保住了阵地,救出被封堵的战友。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邱应发仍是历历在目。那一次战斗中,“孤胆英雄”从此得名,邱应发火线入党,并荣立一等功。
在又一次战斗中,邱应发为抢救战友,拉响“光荣弹”准备与围上来的越军同归于尽时,怕死的敌人惊慌失措,慌忙转身逃跑,邱应发顺势把两颗手榴弹投向越军人群,4名越军当即被炸身亡,邱应发全身插满了弹片。就在他卧倒的一刹那,另几个越军向他开火,他忍受着疼痛拿起冲锋枪,扣动扳机,向越军勇猛扫射,越军在不到一分钟内,就被全部歼灭!邱应发再次荣立一等功!但他本人被抬往手术室经过了多次手术,至今他的身上、手背上还有未取出来的弹片。
像这样与死神擦肩而过共有九次,在“九死一生”的战斗经历中,邱应发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作战期间,他先后击毙敌人12人,伤敌6人,火线救护重伤员43人、轻伤76人,缴获大批武器。
不满20岁时,邱应发两次荣立一等功。一次一等功谈何容易,两次就更是难能可贵了,闪闪的军功章记载着共和国年轻战士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无比热爱。 功劳属于过去, 一切从头开始。
记者见到的邱应发,个子不高,身材不算魁梧,平头,方脸,大眼,眸子深处透着善良,憨厚的笑容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淳朴。他性格爽朗,但遇到生人会显得木讷,身上的白衬衣总让他感到有些拘谨。面对喋喋不休、循循善诱的记者,他三言两语就回答完毕。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986年,一等功臣邱应发怀揣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带着身上未取出来的4块弹片,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作为功臣,邱应发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但他没有,而是选择“从零开始”。
“功劳属于过去,我要从零开始,但军人的作风还要在。”这是邱应发常说的一句话。
在工作中,邱应发处处体现军人的作风,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上过战场的兵,但战场上英勇顽强、机智勇敢的事迹,邱应发从来没有别人提起过,甚至在妻儿面前也很少说起。
“您嫁了个英雄感觉怎么样?”当记者向邱应发的妻子吴素珍提出这个问题时,她笑道:“我当时真不知道他是个英雄呢。”
“我在部队的事情还是结婚后才被她知道的。”邱应发笑了。
吴素珍说,有一次邱应发几个战友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望他,几个人见面后拥抱在一起大哭,战友们在饭桌上谈起当年战斗故事,吴素珍这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曾是战场上是赫赫有名的“孤胆英雄”。
有一次,吴素珍看见电视机前的邱应发泪流满面。原来,电视剧里面关于老山前线的剧情让他触景生情,忍不住哭了起来。吴素珍再三追问,邱应发才讲起当年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战争的场面。
儿子邱亚雄小时候有些调皮,邱应发跟他讲当年在战场上艰苦经历,本想教育儿子身在福中要知福。结果,听得眼睛一眨一眨的儿子说,“爸爸,你在吹牛吧?”。正准备拿出军功章和照片跟儿子“较真”一下,邱应发想到儿子会把当年的事情讲出去,只好摇头作罢。
无论是面对生死考验,还是工作压力,邱应发一直最难接受的就是荣誉。在主席台上作报告,他很不自在:“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情。比起牺牲的战友,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这就是真实的邱应发,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