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发展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本质

二战美国发展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本质

为了利益: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
在“二战”期间,中东地区基本上是德国法西斯侵略和攻击的对象,处于被解放的地位,最后由以美国为首的盟友解放。“二战”后,盟国共庆胜利时光很快结束,全球迅速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逐步进入“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争霸,中东地区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中东地区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和南也门等建立了号称社会主义的国家(属世俗政权)基本上属于东方阵营,传统的君主制国家基本上属于西方阵营。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以争夺全球霸权为目标,采取与苏联直接对抗的方式,你支持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支持。当时的世界,除极少数国家保持中立地位外,其他国家均被分入两大阵营中。
“中东战争”改变中东地区格局,美国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阿瑟 贝尔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乐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新的国家。因美国有大量的犹太人,迅速赞同该宣言。在美国的直接操纵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国家的181号决定(英国投了弃权票),要求英国在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撤出军队。1948年5月16日,以色列宣布建国,美国在第一时间表示承认,苏联当时基于支持以色列工党的原因,也在第一时间承认了以色列。由于当时在巴勒斯坦的土地划分方面,以色列人口少而分得面积大且相对好的土地,巴勒斯坦人口多而分得面积小且分散的不好土地,当时阿拉伯国家极力反对联合国的决定,由此埋下了五次“中东战争”的祸根。
在五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始终是以色列的战略盟友,坚定地支持以色列,持续不断地援助以色列,每年的军事援助达30亿美元,确保以色列在战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基本上与美国中断了外交关系,而曾经坚定支持以色列建国的苏联则站在美国的反面,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中东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站在苏联一边。特别是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基本上属于代替人战争,以、阿分别从美、苏得到武器装备。但美国为维护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总是阻止战争扩大、升级及战时过长,在每次“中东战争”时美国都是主动调解双方矛盾,敦促实现停火,得到了一些中东地区国家的认可,逐步与沙特等国家恢复了外交关系。在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达成了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同意。
从经济上讲,石油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进展。中东盛产石油,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其储量占全球总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而且中东地区是国际石油市场最主要的输出者,欧美的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大国都需要中东的石油。所以,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谁能够控制中东的石油或者说能够对中东的石油有话语权,谁就能够扩大世界影响力且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再者,中东地区是联通三大洲的枢纽,是世界要塞、贸易通道,而中东地区也是现今世界货物贸易主要通道,在运输成本与运输效率上,都是优于其他地区的。
从政治上讲,这也是大国博弈的需要,自一战以后美国逐渐壮大登上世界舞台,但是对于中东地区这块肥肉其他老牌强国也是虎视眈眈的,随着世界格局的变换,美国与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政治争夺尤其激烈,利用该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与矛盾各自选择支持对象,提供相应的援助与扶持扩大影响力,以实现自身的操控目的,从而获得更大的政治筹码,实现压制对手国的目的。
美国积极的参与中东国家之间的斗争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虽然美国没有直接发动中东战争,但是它是站在战争背后推波助澜的助攻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