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抗美援朝

如题所述

         一、背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划分对日本占领朝鲜地区受降范围,经苏、美协商,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以下简称三八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根据开罗宣言精神,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达成协议,由驻朝鲜的苏军司令部和美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南、北朝鲜迅速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但是由于苏、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而未能实现。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民国成立,9月9日,北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围绕朝鲜统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三八线上武装冲突日增,局势日趋紧张。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 至此,朝鲜南北正式分裂。但双方都不放弃统一目标,三八线附近时有摩擦。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28日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7月7日,美国向安理会提交了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进攻。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正式建立——“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朝鲜人民军处于节节胜利,先后发动了汉城战役、铁原战役、大田战役和洛东江战役,占领了韩国90%的地区和92%的人口,把韩、美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间的狭小地区。8月31日,又发动了釜山战役,先遣部队打到了北纬35度线上,但是此后战局处于胶着状态。

        6月28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7月13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度线,19日占领平壤,并且继续大举向北推进。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晚,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1898年-1974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

         二、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 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第一次战役是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共歼敌1.5万多人。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是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共歼敌3.6万多人。11月24日,“联合国军”在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情况下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本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是志愿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共歼敌1.9万多人。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

        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于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共歼敌7.8万多人。志愿军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力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志愿军立即由休整转入防御,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展开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6个军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遂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抗击消耗“联合国军”。3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撤出汉城。4月21日,将“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在此期间,麦克阿瑟同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杜鲁门于4月11日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任命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前后结束,历时50天,战役的结果是志愿军和人民军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但又被“联合国军”推回到三八线南北地区,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敌8.2万余人。

         三、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

        1951年6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这是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1951年7月26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联合国军”方面竟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18日至10月22日,“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依托野战工事抗击 “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并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共歼敌16.8万余人。“联合国军”方面的攻势失败,被迫于10月25日恢复谈判。11月27日, “联合国军”方面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

        从1951年8月起,美国空军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为打破空中封锁,保障交通运输,志愿军发起了“反绞杀”斗争,击落击伤敌机4528架,粉碎了美军的空中封锁。

        1952年1月,美军在进行“绞杀战”的同时,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对朝鲜和我东北地区实施细菌战( 历史不容忘记,现状不容忽视:目前美国在全球拥有超200个 以军方为主导的 生物实验室,试问美国 究竟意欲何为 ? 为何美国至今独家反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 )。1952年1月27日起,美军飞机开始向北朝鲜投下细菌弹,出现霍乱等在朝鲜早已绝迹的烈性传染病,一些朝鲜民众和志愿军战士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2月底、3月初,美军将细菌战的范围扩大到中国东北地区。朝中军民紧急掀起了大规模群众性的防疫卫生运动,同时向全世界揭露控诉美国的罪行。我国红十字会、人民团体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调查团”到朝鲜和我东北地区进行了现地调查。朝中两国政府先后接受了“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和“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到朝鲜和我东北地区进行现地调查。三个调查团先后公布了调查报告,揭露了美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同时我国还在北京和沈阳举办了美军细菌战罪行的实物和图片展览。4月8日,被志愿军俘获的美国空军上尉凯伊斯·伊纳克发表名为《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封公开信》的广播讲话,揭露了美军高层企图隐瞒细菌战的事实。5月以后,我新华社陆续公布了25名美军被俘飞行员关于美军进行细菌战的供词,其中有三个上校军衔的战俘还分别供述了美军关于进行细菌战的决策情况。在全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性民主组织一致的谴责下,美国在政治上和国际道义上遭到可耻的失败。1952年冬,朝中军民经过将近一年的斗争,终于彻底战胜了美军进行的细菌战。

        1952年春,“联合国军”方面为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陷入僵局。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12月至1952年8月,利用战场形势相对稳定的时机,为稳固防守阵地,坚守战线,消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有生力量所进行的作战,共歼敌11.7万余人(含朝鲜人民军歼敌3万)。志愿军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随着阵地的不断巩固,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袭击和伏击“联合国军”,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并逐渐扩大作战规模。1952年8月, “联合国军”方面被迫就朝鲜停战草案(除战俘问题处)达成协议。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阵地实施的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并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共歼敌2.5万余人,我军也伤亡1.15万余人)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此反击作战共歼敌11万余人(含朝鲜人民军战绩)。

        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为粉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而进行的备战活动。“联合国军”被迫放弃进行军事冒险计划,于4月26日同朝中方面恢复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为促进停战实现,发起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共歼敌12.3万余人。从5月13日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经第一、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韩国当局声称要“单独干”、“北进”,中朝人民军队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给韩国军队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四、 抗美援朝运动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作战,党和政府也很快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为了对全国人民普遍深入地进行“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抗美援朝教育,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1950年10月26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拉开了序幕。当天,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在北京成立,负责领导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11月4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此后,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1951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工人师傅们提出了“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口号,日以继夜地为志愿军抓紧生产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农民则踊跃交售“爱国粮”,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4月11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著名作家魏巍战场实地采访后写下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为了志愿军将士的崇高称号。全国掀起了向志愿军捐赠慰问品(126万件)、慰问金,书写慰问信的热潮。6月1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订立爱国公约和捐献武器运动的指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动员全国人民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全国各阶层人民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订立爱国公约和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到1952年5月,全国人民共捐献人民币55650亿元(旧币),相当于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为了更直接地表达对志愿军将士的尊敬和爱戴之情,鼓励他们英勇作战,1951年4月、1952年9月和1953年10月,抗美援朝总会更是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赴朝慰问团,深入朝鲜慰问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为实现朝鲜停战,为中朝人民军队最终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团结一致的五亿 中国人民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强大的后盾。

         五、 意义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公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包括毙、伤、俘)109万余人(其中志愿军共歼敌70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是147万余人。韩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记载:美军损失17.98万(美国公布14.2万),南朝鲜损失98.84万,总计为113万(均不包括非战斗减员)。约瑟夫·格登的《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透露:美国在朝鲜战争纪念墙上所刻的数字为死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美国在战争中的战费支出是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

        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25亿美元)。抗美援朝战争中,总计有240万人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共计190万,补充兵源近50万。1953年9月志愿军司令部统计: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减员(包括病退、病故和事故、裁减等)38.6万,两项共计74.6万。2000年10月16日,《解军报》所提供的数据,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共伤亡36万余人,阵亡171687人。2014年10月,已经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并吞全朝鲜的企图,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无可争议地表明,“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