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四次人口大迁徙,你知道哪些?

如题所述

国人漂洋过海,远赴万里扎根。在中国近代时期,由于人口暴增以及国家处于变革发展时期,导致了社会动荡,很多人被迫离开家乡前往外地谋生。在此期间,出现了四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它们千辛万苦扎根于他乡,有的甚至远渡重洋,谱写了一部华人走向世界的血泪史。

第一是闯关东观,是指的山海关的关。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包括辽、吉、黑三省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闯关东指的是山海关关内的老百姓前往山海关关外的东北地区谋生。关东地区曾是清朝皇族的龙兴之地,随着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之后,关东地区人口锐减,清政府也对关东地区实行了封建政策。清末时期,成千上万的农民开始冒险前往关东地区谋生。甲午战争之后,闯关东从清朝末年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他们海陆并进,总共有超过四千万人口来到东北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扎根生活如今东北地区很多朋友的族谱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祖先曾经闯关东来到这片土地上定居生活。

第二是走西口。明清时期,中原地区人口暴增,但当地土质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明朝小冰河时期的到来,长城以南的居民生存困难,于是当地居民被迫前往外地谋生。清朝时期内外蒙古纳入中国的版图,随着长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深度融合,中原农业文明开始向长城以北拓展,无数的陕甘山西、河北等地的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地区与蒙古草原的经济文化通道。走西口的西口狭义上指的是长城以北一些口外,包括山西的杀虎口、陕西的壶口与河北的独石口,这些地方都是走西口的贸易集散地,内外蒙古与中原地区的商人在这里从事农业和商品交易,同时也带动了中原地区和蒙古草原的人口、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国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是下南洋。南洋指的是东南亚地区以及周边的部分区域。向南亚的足迹北至越南南部,南抵所罗门群岛,东至菲律宾以东。西宁、斯里兰卡。南阳市,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早在明朝时期就有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南阳被西方列强发现并开始知名,随后吸引大量的华人前往开发。在二战时期,很多的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如今广东、福建两省仍然是我国华人华侨比例最高的地区,很多南洋华人的祖籍都来自这里。

第四是富金山,大批的华人背井离乡,前来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结果最终梦想破灭,大部分人都沦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许多华人至死都没有再能够回到家乡。而侥幸活下来的华人有相当一部分扎根在了旧金山,从此生活在了万里之外的美国。如今的旧金山拥有美国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唐人街,是在美华人主要的集中地之一。这四次人口大迁徙,体现了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虽然都是无比艰辛的血泪史,但也为如今的中国带来了丰富的历史财富。闯关东和走西口不仅带动了中国地区人口经济的大发展,也为中国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下南洋附近山更是让国人走出国门,开拓了国际视野,不仅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部分地区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5
如果从族谱上追溯,中国人的迁徙历史如同无数条交错的大河,从一处涌出、奔腾,然后在某一处汇聚、分叉,蔓延逶迤成支流、沟渠,乃至溪涧。在气候、历史、土地、粮食、财富以及各种偶然命运的驱赶下,中国人远投荒野,然后让荒野成为故乡。
第2个回答  2022-08-15
这四次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
第3个回答  2022-08-15
秦汉(公元前221--220)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常来侵犯,每值匈奴战败,常把他们的俘虏移居内地。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北方有契丹族南进。1659年满洲人建立清朝.满族居民大部进入内地,编为八旗,他们生活在广大汉人之中。清代末年(公元1911年),东北三省人口又增至2,900万。
第4个回答  2022-08-15
人口流动整体放缓,但向大城市大都市圈集聚更为明显,跨省人口迁移:从孔雀东南飞到回流中西部改革开放前,人口流动受限,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为全国人口集聚的核心。由于人口流动严格受限,全国城市化进程在1959年后基本停滞
相似回答